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台中捷運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但要走,總要飛

      Agoda而家幫你搵埋平機票

      給你體貼入微!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6日 · 台灣 Pay 市佔率不佳,是因為想解決的痛點不是痛點。. LINE 推出 LINE Taxi,靠著用戶持續切入新市場。. Grab 與螞蟻金服在成為「超級 app」之後,又進入了分拆的階段。.

    • 三種創新
    • 財務邪教的誤導指標
    • 過多的資金,缺乏投資的創新
    • 創新的規則反轉 — 人才最有價值
    • 企業如何發動破壞性創新
    • 創新式破壞的四個步驟
    • 紐約時報代表的媒體困境
    • 結語 — 媒體的破壞式創新

    Christensen 用歷史開場: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經歷了 9 次衰退。前 6 次美國都能快速復甦,但後面 3 次的復甦時間卻越來越長。為什麼?Christensen 認為是因為美國創新的齒輪鬆了。 原本美國的創新齒輪有三部分,缺一不可:(1) 新市場創新(Market-creating innovation),(2) 維持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3) 效率型創新(efficiency innovation)。請見下圖: 新市場創新 新市場(Market-creating)創新的例子是 PC。一開始 PC 市場僅有大型電腦市場(mainframe computer),僅限於最有錢的人才能購買,也就是最內部的圈圈。 隨著技術的進步,造成產品的成本降低,...

    Christensen 認為在 1980 年代,突然商業世界由一群商學院教授、私募基金、創投把持發言權。這些商業世界的「主教們」忽然不再用錢評量企業,反而設計了很多比例指標(ratio)來評量企業。例如 RONA(Return on Net Assets)、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等。 這些比例(ratio)指標的特色就是有分母與分子,因此給了企業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例如 RONA 要提高有兩種方式:要嘛是提高分子,也就是提高營收,這很正常;要嘛是降低分母,也就是減低資產(asset)。這就有很多學問了。 他舉的例子是華碩取代 Dell 的故事。 當年,華碩只是一家幫 Dell 生產電路板的公司。有一天做著做著,它跑去找 Dell 說:『喂,不然你把主機板...

    回到經濟引擎的投影片。Christensen 認為正是因為這些錯誤指標的誤導,造成資金不願意投入辛苦、耗費資本、風險高的新市場型創新,反而一直投入效率型創新。因為減少資產就好啦!何必這麼辛苦開發新市場呢? 等到資金還是滿溢出來,這些資金就滿溢到衍生性金融商品(derivatives)的遊戲裡。這些錢更無法創造就業,造成市場上資金淹腳目。 齒輪鬆了,自然美國經濟越來越難由衰退中走出。

    當市場上充滿資金時,瓶頸資源就不再是資金,而是好的人才。資金太多了,浪費一些可以忽略;但好的人才相對稀有。於是創新的過程不再是資金消磨人才,而是人才消磨資金。好的人才手上有大筆資金去嘗試。 (PS:不確定是不是在解釋矽谷、創投的興盛。)

    有點突然的,Christensen 開始轉向解釋作為企業,該如何發動破壞性創新?如何在大型電腦(mainframe)的時代決定不再比賽更強、更貴的電腦,轉而投向更大的 PC 市場,又在 PC 市場轉而投向智慧型手機? Christensen 指出,不要從產品出發,而要從使用者要完成什麼(the job to be done)出發思考。他舉了一個奶昔的例子。 有一天 Christensen 被麥當勞聘(應該吧)聘顧去提昇奶昔的銷量。於是他派人坐在餐廳裡觀察哪些人會買奶昔。 他們發現每天第一波奶昔的購買高峰在早上 8 點以前。而且買的多半是男性、隻身來店、買了上車就走。於是他跑去問這些消費者:『你們買這杯奶昔幹嘛?』 這些消費者無法說出明確的答案,但從答案中浮現一個共同的場景:『喔,因為我剛開了...

    Christensen 發揮教授的專長,將創新式破壞拆解成四個步驟: 1. 要完成的事是啥?例如:學生上大學搬新家 2. 購買與使用的經驗為何?例如:一次到站買齊 3. 如何融入(integrate)消費者經驗?例如:出現在學生找家具的過程 4. 提出品牌。例如:腦中馬上出現 Ikea 品牌

    最後,我最有印象的是 Christensen 討論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面對的困境。紐約時報面對的困境也就是傳統媒體的困境。 原本紐約時報保持一個維持性的創新模式;但在網路出現之後,卻發現它原本滿足的其實是很多非常不同的 job to be done。這些事都被不同的創新型破壞攻擊。 紐約時報原本滿足的 job to be done 被以下網路取代: 1. 買賣汽車:被 autotrader.com 取代(台灣?) 2. 職缺媒合:被 Monster.com 取代(104) 3. 買賣房子:被 Realtor.com 取代(永慶房屋) 4. 放鬆:被電視取代 5. 即時商業新聞:被 Bloomberg 取代(台灣?) 6. 深入知識:被經濟學人取代(台灣?咳咳) 7. 在瑣...

    據天下雜誌說,Christensen 原本是預定去新加坡演講;他們好不容易跟新加坡協調,才搶到 Christensen 一些時間來台灣演講。如果複習 Christensen 這套包含三種創新,以及資本該如何創造就業的架構,其實很容易看得出新加坡比台灣更信服這套理論,或者說是實行的執行力更強。同一套理論,明擺在那裡數十年,除非提出了更好的替代理論,不實踐是很奇怪的。 Christensen 還聊了一些有趣的題目,包括聯發科的優勢、蘋果的衰敗、服務業(旅館)的競爭方式、哈佛商學院面對線上教育的挑戰等等,但我就不特別寫了。身為媒體創業人,我最關心的是最後關於紐約時報的討論。 我當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特別是覺得上面最後一張投影片的拆解還不夠完全。不過有一點我同意,就是能成功挑戰既有媒體模式的,是能把...

  2. 科技島讀將於 8/11 舉辦會員活動囉!. 這次的活動主題: 線性企業 ,指得是專注在垂直領域做出價值的企業。. 它們不打算成為平台,不靠從交易量「抽稅」賺錢,而是靠體驗贏取顧客直接的肯定. 今天的科技話題多半圍繞在巨頭、平台與獨角獸身上,但線性 ...

  3. 2021年5月26日 · 我不時會寫一些標題為「如何理解 XXX」的文章,試圖釐清一些大家耳熟能詳,但又模模糊糊的東西。. 例如「 如何閱讀 IMD 世界競爭力排名 」、「 如何保守的投資比特幣 」等。. 今天討論人工智慧。. 每一本商業雜誌都拿人工智慧作封面。. 但大部分人 ...

  4. 2021年5月26日 · 店家將需要科技的幫助。. 線上與線下的支付整合平台 — 或稱第四方支付系統 — 讓資料回到店家手中,也讓店家掌握自己的生意。. 特別感謝新零售行銷以及威肯金融的創辦人王建民參與討論。. 科技島讀 Podcast · Ep.119 讓天下沒有難收的錢 — Stripe 與台灣的 ...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1年5月26日 · 政府補助換電站有前瞻性,指定採用 Gogoro 的規格也符合經濟效益。Gogoro 燒錢燒出規模經濟,卻被批評控制市場,不該享有超額利潤。然而真正危險的不是自然原生的壟斷,而是濫用壟斷地位,例如高通。

  7. 2021年5月26日 · 台灣新創 Perpetual Protocol 種子輪募資成功,將去中心化金融(DeFi)熱潮帶至台灣眼前。. 然而要打造一個可以做空、利用槓桿的交易機制,必須瞭解金融、區塊鏈與人類追逐利潤的渴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