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中國 資深媒體人

      • 羅振宇 (1973年1月11日 — ),出生於 安徽 蕪湖 , 中國 資深媒體人,記者專業,自稱 羅胖 。 籍貫 安徽 桐城 ,是 羅輯思維 創始人、「得到app」創始人。
      www.wikiwand.com/zh-tw/罗振宇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來源請求] 羅振宇曾歷任 中國中央電視台 《商務電視》、《經濟與法》、《對話》製片人。 2008年從中央電視台辭職,成為 自由職業者 。 曾擔任 第一財經頻道 的總策劃以及《決戰商場》、《中國經營者》、《領航客》等電視節目主持人。 2012年底,他與 申音 、 吳聲 等合作開創知識型視頻脫口秀《 羅輯思維 》及同名公司,申音後來離開該公司, 李天田 (「脫不花」)加入成為執行長。 2016年該公司開發手機應用「得到app」。 2015年羅振宇獲得「2014中國網際網路年度人物」提名。 家庭 [ 編輯] 羅振宇的雙胞胎女兒羅思思和羅維維於2016年出生。 參考資料 [ 編輯] 外部連結 [ 編輯] 羅輯思維視頻停播 羅振宇卻總結8個內容付費心得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 )

  3. 2021年2月12日 · 羅振宇的騙局,究竟是誰騙了誰? 2021-02-12 單仁行. 最近有一篇質疑羅振宇知識付費的文章——《羅振宇的騙局》,又引發火爆討論之所以說」,是因為伴隨羅輯思維和得到App紅透半邊天江湖上就一直有人在質疑他說他是大忽悠騙子。 只不過這篇的爆發力和影響最大。 無疑這篇在朋友圈廣為傳播的文章把羅振宇又送上了頭條. 我沒仔細看「騙局」原文,但看了大家的議論,大概了解到緣由,作者主要觀點是: ·知識付費很多是忽悠; ·羅振宇主要在售賣焦慮感; ·人們因為焦慮購買他家的知識產品,接受的只是一堆沒用的「信息」。 這讓我聯想到這兩年有個普遍的疑問:為什麼聽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人生? 這句話應該可以構成《羅振宇的騙局》作者的批判邏輯。

  4. 2024年1月1日 · 羅振宇跨年演講領導AI的能力是AI時代對人的真正考驗. 致敬2023,許願2024. 邱莉燕. 2024-01-01. 瀏覽數 4,550+. 「時間的朋友知識跨年邁入第9年,「羅胖羅振宇主持的這場跨年演講以幽默生動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觀眾在愉悅中收穫知識和思考 ...

  5. [來源請求] 罗振宇曾历任 中国中央电视台 《商务电视》、《经济与法》、《对话》制片人。 2008年从中央电视台辞职,成为 自由职业者 。 曾担任 第一财经频道 的总策划以及《决战商场》、《中国经营者》、《领航客》等电视节目主持人。 2012年底,他与 申音 、 吴声 等合作开创知识型视频脱口秀《 罗辑思维 》及同名公司,申音后来离开该公司, 李天田 (“脱不花”)加入成为首席执行官。 2016年该公司开发手机应用“得到app”。 2015年罗振宇获得“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提名。 家庭. 罗振宇的双胞胎女儿罗思思和罗维维于2016年出生。 參考资料. 外部链接. 罗辑思维视频停播 罗振宇却总结8个内容付费心得 (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 互联网档案馆 )

    • 那為何羅胖最終放棄了流量模式呢?為什不當網紅了?
    • 內容付費到底是不是風口?
    • 內容付費到底是誰的機會?
    • 內容付費是一門永續的生意嗎?
    • 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做收費內容?
    • 碎片化學習會不會是真學習?
    • 這個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 怎麼看產業裡的其他的參與者?
    • 「得到」的長遠戰略是什麼?

    3月8日,在羅振宇舉辦的溝通會上,除了宣布「羅輯思維」首次改版,他詳細解讀了為什麼,並分享了從經營「羅輯思維」到「得到」平台的全部心得。 團體表示,從內部視角上看,得到應用的快速表現,是其願意把「羅輯思維」節目搬回到主戰場的原因。 最近之前,羅輯思維CEO脫不花公佈了一組數據,截至3月5日,獲得App的註冊用戶為558萬人,日均活躍用戶超過45萬人,付費專欄上線9個月以來,共售出144萬份。 在得到App上,也已經有一批KOL實現知識變現。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去年,知名媒體人李翔在得到App上訂閱專欄「李翔商業內參」上線沒多久就突破了5萬的訂閱量(889台幣/年);在今年,中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推出的「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已經有6萬人付費訂閱(889台幣/年)。 而且,關於內容...

    我剛才講,它到目前為止還不算,但是能夠看到風口的潛力了。當然基礎的原因大家可能都知道,付費、線上變得越來越方便、中國人的消費升級、大家越來越願意為內容付費等等這些都算。 其實在我看來還有一點,就是中國的版權環境在劇烈的好轉。很多做內容的人都說盜版不行,但是憑良心話說,如果盜版環境這幾年沒有好,這門生意是不成立的。至少過去一年,我們在運行的過程當中,發現任何大的平台,有盜版,基本上我們就負責版權。 我們負責版權只有一個小部門,基本上投訴一個小時之內對方就下架了。所有任何大的平台,對於盜版的容忍度都非常低,除非他私下拉微信群去盜版,那個規模就非常有限了。所以盜版的問題,對於我們這個產業來說,基本上是解決得乾淨了,所以它才能成立。 當然到現在為止,我們進入這個產業,是進入了多輪的迭代。第一輪迭代,...

    是不是所有會寫字,會生產內容的人都能夠把握這次機會?是不是傳統講的大V變現? 一年多的思考,我們覺得應該不算。為什麼?我們回到最底層的那個思考點,就是他怎麼就出現這個機會,如果從市場的那些邊界條件出發,你會說這是因為支付更方便,大家更願意為精神生活花錢,這些當然承認。 但是在我們看來,可能更為根本的變動,是人的生活狀態的一些變動。我隨便舉幾個例子,首先人的時間碎片化,我覺得這個是最根本的。很多人在質疑這個模式收費,說這不就是過去那個雜誌嗎?編的還沒有雜誌用心,怎麼就能收到費? 雜誌是一個月,因為它生在手機上,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它提供了一個你在碎片時間最容易抄起來就用的一個產品,這個並不高大上,但是它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 比如說學習的忠誠化問題,其實我們今天在講內...

    下一個問題是來自於一系列的質疑。一年前我們推出內容付費,是不是像江湖拍花,把用戶拍暈了,讓人家稀里糊塗把錢付了,將來它並不永續。我覺得得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來理解這個事。 我剛才講,從媒體角度來理解內容付費,他覺得這個轉折是從免費到付費的轉折。但是從出版,從教育這個產業來理解這件事,根本就不存在這個轉折,從來知識是要付費的。不存在這個轉折,我們再從教育和出版這兩個產業來看,它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一定要追求點閱率、被看到,是媒體人的本能,我做了幾十年媒體人,這是媒體人的一個本能。可是做產品的人,他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我說個不好聽的話,比如說這種單眼相機,真正的產業級機會是誰?是專業攝影師們,賣給他們,這種攝影機根本不可能賣得掉,那才能賣幾台?賣的都是我這樣的人,對用單眼有妄念的人,我會買一...

    這個問題我們一直也在摸索,其實我和脫不花一直在講,我們公司是一家有手藝的公司。手藝是什麼呢?其實最核心的就是一個老師往那裡一坐,我們知道題目,馬上就能知道我們能賣多少,這就是我們的核心手藝。 這個手藝到了今年春節過後,我跟脫不花有一次聊天,我們大概覺得現在我們形成了一個判斷,這個判斷的依據我們可以找到,我們在公司內部講了很多了,今天也分享給同行。它跟免費內容最大的不同是,在付費的那一刻,他在想「自己是一個更好的自己,就這點區別,說出來也平淡無常。 免費內容的邏輯是什麼?就是你是在順著他的慾望在走,去迎接他的人性。其實還存在一個相反的方向,就是有一類東西是你看到它,你馬上產生一個想像, 在付費的那一刻,你把自己想像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比你現在要好得多的自我,這是付費內容的標準。那天我聽脫不花講...

    我們的時間碎片化是一個事實,碎片化時間不用於碎片化學習,難道打遊戲你才覺得正當嗎?碎片化學習不是我們的意願,不是一種主張,就是一種具體的現實需求,我們產業化怎麼給它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 所以我今天還是願意花一點時間為碎片化學習這件事做一點辯護。首先人的知識的產生本身就是碎片化的,每個人得到一點新知,或者說為這個世界貢獻一點新知都是零零星星的創新性的出現。我特別愛跟吳伯凡老師聊天的原因,他隨時就可以說出很多亮點。你說體系化,分幾章,這個本身就不是知識產生的基本樣式。 當然我覺得更重要的一點是,就是當我們從用戶的角度再來看碎片化學習這件事情的時候,它就是這樣的。也許世界上真有奇才異能之士,反正我這一輩子讀書所有的結果就是,讀完了,我腦子裡留下幾個片段,幾個場景,幾個結論,留下幾個結論,我就足夠了...

    現在很多家平台內容供應商都在做內容付費,基本的樣式大家都在探索,互相也有借鑒,這個市場競爭現在這麼多人進來,關鍵是什麼? 我剛才說沒有競爭,但是我坦白的告訴大家,有一個地方有競爭。這是我們進入這個市場之後一年左右發現了這個市場的一個有趣的規律,就是如果我們要做版權級的產品,它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演化當中,請注意,只是有可能,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演化當中成為唯一入口。 這個話怎麼講?因為過去的所有產業的市場競爭本質上,它的剛性約束是什麼?是市場容量,但是市場這個東西本質上是在不斷擴容的,剛開始摩托羅拉可能市場佔有率90%多,但是只要市場一擴容,智慧手機到了,你的90%多也變成了零點幾,就垮掉了。 但是在內容產業方面,很可能另外一個東西規律會起作用,就是他佔的不是市場,他佔的是認知大小。認知產業被消...

    可能我們在這個行當裡最大的不同是我們不把自己看成平台,我們把自己看成造貨的,我們跟每個老師協作,我們負責經營,他們負責內容生產,但是我們本質上是一起在造貨,然後我們再把它賣掉,這是最大的思路的不同,也是我們產能不高的一個原因。 因為我們打磨一個產品的過程相當長,《老浦識字》我們和老浦互相折磨了有七個月。因為我知道我們的閉環不是在銷售那一塊,而是到一年的服務期期滿,我的用戶我一個都得罪不起。所以大家想,如果你的平台用平台的邏輯去運行的話,有很多邏輯上我沒太想通的地方。 比如說你突然有一天宣布打折,這種事打死我都不會幹,得到是絕對不會走這個策略,因為頭一天花更高價錢買的用戶就會被得罪,得罪用戶的事是我絕對不敢干的,所以大家不要覺得這是一個淘寶的經驗可以完全借鑒過來的平台。 這個領域平台級的公司最...

    我今天講的是我能夠看到的2017年的東西,未來三年五年後是什麼,其實在這個時代做產品,最難的就是這件事情,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它還是一個小嬰兒,你還在滿懷欣喜的把他養大,但是你眼裡已經看得到他的葬禮。 App這個東西還能存在幾年我不知道,雖然我們在奮力的做一款App,下一個產業的風口是什麼?所以對於未來的想像力這件事情真的是考驗我們這一代。再往前看三五年,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我們這個行當會被什麼力量洗禮。 反正有人告訴我們一個答案,叫人工智慧。所以有理沒理,我今天先提一個詞出來,供所有的同行思考,叫「智慧內容」。 我也不知道它是什麼,反正現在我們看到亞馬遜的智慧音響在美國大獲成功。反正我知道,京東已經開始盯住這一塊,做了一個叮咚音響,反正就是咬緊了這個趨勢。 目前為止,有人告訴我一個數,...

  6. 2020年1月3日 · 羅振宇的演說共分8個部分其中包含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消費市場的新機會財富在接下來重分配和轉移的關鍵下一世代的教育正發生的變化中國創新的下一步以及中國製造的優勢會否消失。 3. 「網絡」將是接下來數十年最關鍵的字。 而願意挽起袖子動手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人,將能贏得「苟且紅利」,也就是比別人多努力一點,成為成功者。 本文為「得到」創辦人羅振宇2019-2020跨年演講的精華摘要,文中提到的「老師」,皆為於「得到APP」有開設線上課程的教授或學者。 全文連結附於文末。 第一部分:開場. 2019年馬上就要過去了。 你的心中有沒有一個特定的人,在這一年、在某一刻,曾經點亮了你? 我有。 此刻,我想向他致敬,貝聿銘先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7. 2016年9月29日 · 如果你是行內人應該會知道我說的是誰羅振宇羅胖是中國大陸這幾年最熱門的自媒體視頻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的主講人他曾是央視主持人在2008年辭職2012年底推出羅輯思維》,一周推出一段50分鐘左右的單人脫口秀以及一天一則60秒的微信語音三年多的時間凝聚了一群愛智求真的年輕人思考與收聽追蹤人數數百萬網路影片累積近4億的觀看人次。 這位自稱羅胖的中年大叔不是帥哥,主持的網路節目沒有華麗背景,不下個猛藥,更沒有搞怪地做什麼出格的事,一鏡到底長達50分鐘,只見一名憨厚的中年胖大叔端坐在桌前,對天南地北的事情侃侃而談,提倡獨立思考並探討各種理論、議題與思想。 他用「有種、有料、有趣」為口號,紮實的內容,流暢的口條,讓大家默默地聽他把話說完,走出一條獨樹一格的知識型自媒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