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14日 · 2019/07/14. Post by 鐘藝. 最新 生活. 瀏覽數 904 次.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被人說性格好的人其實可能也是最孤獨的人不會拒絕朋友自己覺得很軟弱明明心裡很委屈卻只能說沒關係」。 在不懂得拒絕的境況裡往往活不出真實的自己在很多關係裡,「討別人高興也會變成固定的人設。 為什麼我們會討好別人? 如果年幼的時候我們發現某種方式會帶給自己存在感,或者身邊的人會因為這種方式而喜愛我們,那麼長大後我們就會執著這種方式。 一方面,我們會通過迎合別人來獲得關注和喜愛,另一方面,當有消極情感的時候,我們會選擇隱藏、躲避來減弱別人對自己情緒的覺察。 事實上,用「討好」方式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是很不穩固的。

  2. 2023年12月11日 · 1.借錢、賭錢. 公公曾跟我們分享,他年輕時都在忙著打拚賺錢,妹夫時常以「急用」名義向自己借錢,一次兩次還好,但常常是今天還一萬元,明天立馬要再借兩萬元,以此類推沒完沒了,一陣子之後索性就不再借了。 2.裝神弄鬼. 朋友曾遇到親戚假冒神明之名來訛詐錢財,先是騙阿嬤需要花五位數金額來消災解厄,之後,又提高到六位數才能徹底解決,並直言只要拿不出錢來,就是家人對長輩不孝。 信仰宗教是個人事,不要去影響到別人,神明是安定人心,而非擾亂人心! 利用鬼神之名,干涉別人家務事,或說「孩子出生後,三年都不能回娘家」等類似言論,也非有教養之人說出的話! 認清真正親戚.遠離強加親情債.

  3. 2019年6月25日 · 2019/06/25. Post by 鐘藝. 文教 最新. 瀏覽數 9,868 次.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每天工作結束,拖著疲憊身體回到家,面對家人時,你是不是也會有不耐煩時候? 對孩子拖沓,忍受度基本為零,對伴侶不夠體貼,會直接「暴走」,面對父母對自己生活關心,總是隨便一兩句就搪塞過去。 面對最親近人,我們反倒沒有了耐心,變得會嫌棄、煩躁、愛發脾氣。 這些「不耐煩」,表層原因往往是對方說話和處事方式不和自己心意,忍受不了別人佔用自己更多時間。 但其實,當我們對別人展現出不耐煩時候,看起來是在對別人發火,其實是在對自己不滿意,覺得自己hold不住更多信息了。 向別人發洩完情緒後,自己也會變得鬱悶、挫敗、愧疚 。 總而言之,對別人不耐煩,其實是對自己不耐煩。

  4. 2019年4月28日 · 2019/04/28. Post by 鐘藝. 最新 生活. 瀏覽數 1,368 次.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鍾藝. 面對一個哀傷人,該怎麼說話才能成功開解對方? 很多時候,我們會將開解和安慰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之間雖然有很微妙區別,但這種小區別會導致不同結果。 安慰更加偏向於告訴對方你理解對方情緒,事情會有轉機,現在不需要那麼擔心,而開解是提供對方另外一種看待事物視角,而不是讓對方盲目把事情往好了看。 所以,安慰和開解區別在於,開解需要點燃對方內心希望,讓對方能重新出發,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 這裡舉一個場景來詳細解釋一下什麼是開解正確打開方式。

    • 自我覺察的能力
    • 能獨處同時能和別人建立關係
    • 自由與責任
    • 存在性焦慮
    • 生活的意義的追尋
    • 覺察死亡與無存

    我們花很多心力去了解別人的想法,卻不曾花同等力氣了解自己。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我們的情緒狀態、我們不合理的負面思考,這讓我們跟自已變得很陌生,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要培養自我察覺力,必須學會「客觀看待自己」,可以從以下三個簡單方法著手: (1)量化自己的情緒狀態 如果 1 分代表超級不好,10 分代表超級好,你今天的心情是幾分呢?人往往到被情緒擊垮後才發現自己已經壓抑它太久,每天量化自己的情緒狀態,讓你記住心情美好的時刻,也警惕自己該好好照顧自己了。 (2)睡前記錄每日的「好事」 寫日記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但如果真的很懶或很忙的話,就記下今天最美好的三件事吧!你會從記錄中發現自己微小的進步。 (3)了解別人是怎麼看自己的 心理學的周哈里窗理論提醒,除了你自己所了解的「我」,...

    日本作家加藤諦三曾在著作中提過,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相信別人」。也許我們因為過去受過傷,而變得難以和人親近,但因為一次受傷經驗就否定所有人,拒絕和人建立良好關係,是件很可惜的事。最好的狀態是能自在地和自己獨處,又能自在地與他人相處。

    對於未來想成為怎樣的人,我們通常都有選擇的自由,只差在我們願不願意為此負責任。因為負責意味著若是選擇錯誤,我們也必須負擔這樣的後果。當然也就有人很可惜地拋棄了這樣的自由,乖乖地隨波逐流,或任何事都交由父母決定,雖然可暫時逃離做錯決定的風險,但過得卻並不快樂。

    我們都很渴望自由,卻又害怕自由,因為自由可以帶我們到想去的地方,卻也必須讓我們拋棄現有的安穩,焦慮地面對可怕的未知。 「焦慮」一直被認為是負面的情緒,應該盡可能消除,但焦慮是你選擇自由與責任時,必然的產物,而這樣的焦慮被稱作「存在性焦慮」,是你認真活過的證明。

    「只要找到生活的理由,任何痛苦都能承受。」存在主義學派創始者 Viktor Emil Frankl 曾這樣說。生活中難免會有令人挫折、令人感到厭世的時候,但是什麼支撐著我們,讓我們更有動力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奮戰? 意義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東西,只要你認為的意義就是意義。

    死亡一直是人類避免談及的議題,但它其實能給人正向的力量。當我們從身邊親友的離去意識到自己終有一天也會走到生命的終點,那是否更有動力過好現在呢? 本圖/文由「VidaOrange 生活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最近好像過得有點空虛… 用心理學 6 大課題檢視自己是否有「認真生活」

  5. 2015年6月4日 · 2.就醫藥物對恐慌症有很大的幫助3.專業的輔導幫助患者有正確的認識並學習因應的方法例如肌肉放鬆訓練或正確的呼吸法找出壓力源學習紓壓等4.運動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6. 2015年6月22日 · 2015/06/22. Post by 天下雜誌. 最新. 瀏覽數 1,029 次. 文/吳怡靜 圖片/黃建賓. 為什麼有些人在遭遇逆境打擊後能順利恢復而有的人卻無法科學家發現復原力是可以透過後天訓練的美國精神科名醫研究出十種方法可以讓你變得更堅強不再輕易被挫折打倒身為精神科名醫,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院長查尼(Dennis Charney)對自己的五個小孩,有一套獨特的教養之道:他每年都會帶小孩到野外探險旅行,去露營、遠足、登山或划獨木舟。 荒郊野外,難免遇到狀況。 有次去爬山,天氣不好,他們迷了路,十三歲的女兒一度走失,被野生動物給嚇破膽,氣得對老爸說,「我恨你! 還有一次,他硬拖著兒子去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划獨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