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台灣日治時期 ,是指 台灣歷史 上於1895年至1945年間由 日本 ( 大日本帝國 )統治的時期。 19世纪末,日本作為最後一個躋身 新帝國主義 的國家,其帝國主義的型態具有後進性,與 西方國家 藉由 資本主義 引導海外殖民的政策有所不同,由於當時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對其接收的臺灣從事大規模的資本活動,因此統治初期是由 臺灣總督府 主導臺灣的拓殖規劃 [4] 。 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強迫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 [4] 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 南洋發展 的基地。

  2. 2024年4月16日 · 台灣日治時期是指台灣歷史上於1895年至1945年間由日本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

  3. 2024年4月16日 · 日治的用法在战后初期即已出现但在1951年11月15日台湾省政府新闻处发出公文台湾省新闻处代电中华民国四十年十一月十五日事由为日据台湾五十年光复后俗称日治时期有矫正必要应称为日据时期特电转请查照),公文中表示 ...

    • 背景
    • 概況
    • 隨員等
    • 日程
    • 紀念郵票
    • 關聯項目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1914年~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倡民族自決主義,在戰爭結束後有不少殖民地陸續獨立。民族自決、民主主義的風潮也傳遞到日本的統治地區,其中「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遂在此時開始進行訴求自治的行動。而日本國內則受到「大正民主」的推廣,以及朝鮮三一運動打破了軍部主導的「特別統治」其實是「憲兵政治」的問題。 為此朝鮮總督府、臺灣總督府相繼改革官制,總督的武官専任限制也被去除。日本首相原敬開啟了「內地延長主義」的政策,積極推動基於和日本本土相同的制度適用於海外殖民的日治台灣。 首先於大正八年(1919年)10月29日,派遣首位文官總督田健治郎就任臺灣總督。田健總督高舉「內台融合」、「一視同仁」等方針,並基於此點實施政策。次年,地方制度改革,設置了州、市、街、庄的官選議會。大正十...

    1923年4月16日,日本皇太子裕仁應時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的邀請,搭乘軍艦「金剛」到臺灣訪問12天,以臺灣總督府特造的台鐵花車作為長程陸路的交通工具,行程包括經由敕使街道到臺灣神社參拜,並遍及基隆、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屏東、澎湖等地。 駐臺日籍官員對於皇太子裕仁的訪臺行程嚴陣以待,在臺灣各地建立了歡迎牌樓以及豪華行館,裕仁到訪過的行館包括台北御泊所、台中御泊所[註 1]、台南御泊所、高雄御泊所、草山御休所、北投御休所等[註 2],還有裕仁未能到訪的金瓜石太子賓館、角板山貴賓館[註 3]、阿里山貴賓館等,而這些行館也曾接待過其他皇室貴賓。 皇太子裕仁遊訪臺灣除了巡視殖民成果,亦達到權力教化的意涵。有關皇太子裕仁行啟的相關寫真總共有九本,分別是《皇太子殿下台灣行啟記念寫真帖》、《東宮殿...

    随員

    1. 博義王 - 伏見宮家族繼承人(若宮)、海軍中尉、艦隊軍官

    供奉員

    1. 牧野伸顯 - 宮內大臣、伯爵 2. 入江為守(日语:入江為守) - 東宮侍從長、子爵 3. 珍田捨巳(日语:珍田捨巳) - 東宮大夫、伯爵 4. 奈良武次(日语:奈良武次)- 東宮武官、男爵

    非供奉員

    1. 山下源太郎(日语:山下源太郎) - 海軍軍令部長、海軍大將、男爵 2. 中野直枝(日语:中野直枝) - 第二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将 3. 福田雅太郎 - 台灣軍司令官、陸軍大將

    以下日期、[宿泊地]、主要訪問地順序 1923年 1. 4月12日 [艦中泊] 橫須賀軍港出港;先導艦「霧島」、御召艦「金剛」、供奉艦「比叡」、奉迎艦「木曾」 2. 4月16日 [台北] 抵達台灣東北角的三貂角[註 4] 3. 4月17日 [台北] 台灣神社、總督府、台灣生產品展覽會 4. 4月18日 [台北]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台北師範學校、太平公學校、台湾軍司令部、總督府醫學専門學校 5. 4月19日 [台中] 新竹州廳、台中州廳、台中第一小學校、台中第一中學校 6. 4月20日 [台南] 台南州廳、南門小學校、台南師範學校、台南第一公學校、台南孔廟 7. 4月21日 [高雄] 臺灣製鹽株式會社鹽田、養殖試驗場、台灣步兵第二聯隊、高雄州廳、高雄第一小學校、壽山館 8. 4月22日 [...

    台灣總督府發行了兩種1錢5厘與3錢的記念郵票2種。由於郵票的發行權限屬於逓信省(現為日本郵政),形式上雖然是能在日本國內全境使用郵票,但僅在東京中央郵便局及台灣總督府轄下的郵便局出售。郵票上描繪了台灣第一高峰,也是當時日本第一高山的新高山(現名為玉山)。

    皇太子裕仁親王歐洲訪問(日语:皇太子裕仁親王の欧州訪問)
  4. 並在1895年6月17開始管理台灣殖民地。總督府成立之初,設民政、陸軍、海軍三局。民政局下置內務、殖產、財務、學務四部。此外,乙未戰爭期間曾短暫命高島鞆之助為臺灣副總督,高島也是為期五十年之臺灣日治時期內的唯一副總督。

  5.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4年5月30 (星期四) 09:55。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 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6. 臨時台灣戶口調查(语: 臨時台湾戸口調査 / りんじたいわんとぐちちょうさ )為台灣日治時期台灣所進行的人口動態調查。 1905年 (明治38年)完成第一回 戶口 調查, 1915年 (大正4年)完成第二回戶口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