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diocesidiroma.it

      圖片: diocesidiroma.it

      • 罗马天主教会(罗马公教会,简称天主教会、公教会)是当今基督宗教中最大的分支,占了一半的基督徒人口。 根据《2015年教会统计年鉴》,天主教会在全球共有1,285,000,000位信徒,占世界总人口的17.6%。 罗马天主教会相信自己是耶稣基督创立的教会,是基督的奥体,是圣神的宫殿。
      zh.wikipedia.org/zh-cn/Portal:天主教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天主教會(拉丁語: Ecclesia Catholica,希臘語: Καθολική Εκκλησία,意為「大公教會」),又稱天主教、公教會、公教,是基督宗教人數最多的宗派或教會,以羅馬 主教、即教宗為領袖 [5] [6] [7] [8],故又称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天主教、羅馬公教會、羅馬、

    • 主题:天主教

      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簡稱天主教會、公教會)是當今 ...

  3. 2024年5月16日 · 天主教會 ( 拉丁語 : Ecclesia Catholica , 希臘語 : Καθολική Εκκλησία ,意為「 大公教會 」),又稱 天主教 、 公教會 、 公教 ,是 基督宗教 人數最多的 宗派 或 教會 ,以 羅馬 主教 、即 教宗 為 領袖 [5] [6] [7] [8] ,故又稱 羅馬天主教會 、 羅馬天主教 、 羅馬公教會 、 羅馬大公教會 、 羅馬公教 。 其與 東正教 、 新教 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 名稱 [ 編輯] 主條目: 大公教會. 中文「天主教」一詞翻譯自希臘文的「大公教會」( 希臘語 : καθολικὴ ἐκκλησία , 羅馬化:katholike ekklesia ),這個詞最早出現於公元2世紀初 [9] 。

    • 沿革
    • 現況
    • 教區

    開教

    天主教進入台灣,最早始於西班牙人統治台灣北部,1626年西班牙人登陸台灣北部時設立諸聖教堂,同時有西班牙籍的道明會會士來到台灣對原住民傳教,當中著名者有哈辛托·艾斯奇維(Jacinto Esquivel,1592-1633),他於1631年來臺傳教。是第一位走出西班牙人堡壘到原住民各社傳教的神父。他並利用羅馬拼音來拼寫「淡水語」。編有《淡水語辭彙》,並翻譯《淡水語教理書》,此外還在1632年設立「神學院」(學林),直到1633年他被派往日本傳教。在羅美洛(Alonso Garcia Romero)出任西班牙雞籠淡水長官時期(1634-1635),西班牙在北臺灣的統治達到巔峰,當時從淡水沿基隆河陸路行走到雞籠都還相當安全,傳教士的影響力也比先前所膽敢推想得更遠。據道明會神父奎洛斯寫道,「光我一個人」「在八天之內為淡水河附近三百二十個居民施洗,當時他們正為麻疹所苦,而在三貂於五天內為一百四十一人施洗...」:181 1642年,荷蘭發動雞籠之戰,西班牙被迫離開台灣,天主教在臺灣的傳播也一度中斷。

    清治時期

    清治咸豐九年(1859年)5月18日,道明會再次來到臺灣傳揚福音,三位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籍道明會傳教士郭德剛(Fernando Sainz)及洪保律(Angel Bofurull)等人及五位中國教友傳道員,從中國大陸橫渡台灣海峽抵達打狗港(今高雄港),同年12月在靠近今日高雄愛河河口的地方購地興建簡易傳教所(即今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址),成為天主教會在台灣的第一個據點。此為天主教正式在台灣發展的開始,至2009年已逾150年。 台灣天主教會開教後,早期隸屬於中國(清朝)的福建代牧區(今福州教區)管理,1883年改歸新成立的廈門代牧區(今廈門教區)管轄,當時主要由道明會總理教務。

    日治時期

    1895年,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台灣改由日本統治,但教務仍隸屬廈門代牧區管轄。1913年(日治大正9年),聖座(教廷)始將台灣(即日屬台灣)脫離廈門代牧區,獨立設置台灣監牧區,教務仍由道明會會士所主持,以高雄為教務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台灣天主教會轉為日籍神職人員負責。在日本統治的這段期間,台灣天主教友的人數從2千人成長至約1萬人,僅有少數州廳還未設有教堂,這為戰後台灣天主教會的擴張建立了基礎。

    台灣天主教會在於1950年代時曾有長足發展。但1970年代以來教友停滯在30萬人左右,未有顯著之增加,而台灣此際正是人口大幅增加的時期,故可說信仰比例不增反減。為此,台灣天主教會進行調查,在《天主教在台灣現況之研究》一文中認為1950年代的發展係因: 1. 有利的政治因素 2. 社會經濟狀況不穩定 3. 中國大陸教徒及神職人員大批來臺 4. 原住民皈依 而1970年代後的停滯則有以下因素: 1. 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使人的宗教需求下降 2. 傳統文化對於西方宗教的抵制 3. 民間信仰復興 4. 信教人口的遷移 1990年代以來,台灣因為少子化嚴重、且神職人員必須獨身,與台灣人的傳宗接代觀念嚴重衝突,以及在台灣神父社會地位不高,導致台灣缺乏本國籍神父,必須從東南亞等地派遣神父來台;而各教區研議允...

    日治時期

    1940年(日治昭和15年),台灣教區(台灣監牧區)有以下的管轄教會(即今稱之堂區)和小教區(小堂)。

    戰後至今

    目前台灣的天主教會設有1個教省、1個宗座署理區,均按照政治的行政區劃來劃分。教省之下分為7個教區(包含1個總教區做為教省之首府),其中總教區與主教團均座落於台北。7個教區及台灣主教團,均為中華民國內政部立案之宗教財團法人。

  4. 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簡稱天主教會公教會是當今基督宗教中最大的分支佔了一半的基督徒人口。. 根據2015年教會統計年鑒》,天主教會在全球共有1,285,000,000位信徒佔世界總人口的17.6%。. 羅馬天主教會相信自己是耶穌基督創立的教會是基督 ...

  5. 主要的條目. 教宗. 編輯. 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簡稱天主教會公教會是當今基督宗教中最大的分支佔了一半的基督徒人口。. 根據2015年教會統計年鑒》,天主教會在全球共有1,285,000,000位信徒佔世界總人口的17.6%。. 羅馬天主教會相信自己是 ...

  6. 天主教會聖統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目次.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序言. 主教. 切換 主教 子章節. 教宗. 宗主教. 大總主教. 樞機. 首席主教. 教省總主教(拉丁禮)/都主教(東方禮) 1.6.1 教省總主教(拉丁禮) 1.6.2 都主教(東方禮) 1.6.3 共性. 1.7 總主教. 教區主教. 1.9 其他主教. 1.10 與主教職位相類者. 1.10.1 法律上與教區主教地位平等者. 司鐸. 切換 司鐸 子章節. 在其教區外的現職司鐸. 在教區級別上的教區內職位. 總鐸. 堂區主任. 2.5 堂區副主任. 2.6 名譽頭銜. 執事. 切換 執事 子章節. 總執事. 3.2 副執事. 平信徒. 切換 平信徒 子章節. 4.1 平信徒聖職/平信徒傳道. 4.2 會士.

  7. 天主教教理是天主教信仰的基本教導,涵蓋了神學、道德、禮儀和靈修等方面。本網站提供了繁體中文版的天主教教理全文,以及教宗方濟各和其他教宗的講話、文獻和祝福。歡迎您瀏覽並深入了解天主教的信仰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