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此条目页的主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国务院总理。 关于同名人物,請見「 李鹏 (消歧义) 」。 李鹏 (1928年10月20日—2019年7月22日),原名 远芃 ,出生于 上海法租界 , 四川 成都 人, 祖籍 湖北 麻城 [1]:4 ,194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 毕业于 苏联 莫斯科动力学院 水力发电系,是 中国共产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治人物、高级电力工程师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主要领导人 之一。

  2. 2024年5月23日 · 鵬 (1928年10月20日—2019年7月22日),原名 遠芃 ,出生於 上海法租界 , 四川 成都 人, 祖籍 湖北 麻城 [1]:4 ,1945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 。 畢業於 蘇聯 莫斯科動力學院 水力發電系,是 中國共產黨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治人物、高級電力工程師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 前主要領導人 之一。 曾任中共第十三至十五屆 中央政治局常委 (1987-2002),並先後出任 電力工業部 部長、 國家教育委員會 主任、 國務院副總理 (1983-1988)、 國務院總理 (1988-1998)、第九屆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1998-2003)以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85-2002)等重要職務。 生平 [ 編輯] 早年生活 [ 編輯]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19年7月25日 · 李鹏出生在中国内战早期的共产主义革命者家庭,在苏联接受水电工程师的教育,后来晋升到了共产党高层,成为革命保守派与接替他们的更加偏技术官僚领导人之间的桥梁。 他在担任总理10年后,又在由党主导的橡皮图章议会全国人大任委员长5年,直至2003年退休。 广告....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人物逝世
    • 出版著作
    • 家庭成员
    • 获得荣誉
    • 人物评价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国务院原总理

    展开309个同名词条

    李鹏(1928年10月20日-2019年7月22日),四川成都人,生于上海。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参加工作,前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毕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 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019年7月22日23时11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李鹏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李鹏同志出身革命家庭,幼年时父亲英勇就义,少年时期受家庭影响,主动接受革命思想,立志投身革命事业。

    1941年3月,他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接受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他响应党组织号召奔赴前线,历任晋察冀电业公司技术员,哈尔滨油脂厂协理、党支部书记。

    1948年9月,根据党组织安排到苏联留学。

    1955年回国后,他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历任丰满发电厂副厂长、总工程师,东北电业管理局副总工程师、调度局局长,阜新发电厂厂长。

    1966年至1979年,历任北京供电局党委代理书记、革委会主任,北京电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沉痛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7月22日23时1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李鹏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李鹏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2019年7月29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李鹏同志”,横幅下方是李鹏同志的遗像。李鹏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上午9时30分许,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江泽民等,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李鹏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李鹏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与李鹏同志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胡锦涛在外地送花圈,对李鹏同志逝世表示哀悼。

    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前往送别或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李鹏同志生前好友和家乡代表也前往送别。

    《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中国三峡出版,2003年

    《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新华出版社,2004年

    《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新华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

    《市场与调控:李鹏经济日记》,新华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

    《和平发展合作:李鹏外事日记》,新华出版社,2008年

    《李鹏论科教兴国》,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文献出版社,2010年

    父亲:李硕勋

    母亲:赵君陶

    夫人:朱琳

    儿子:李小鹏

    女儿:李小琳

    儿子:李小勇

    1987年8月,荣获联合国环境计划署金质奖章。

    1990年6月26日,被授予秘鲁众议院最高荣誉勋章-塔瓦拉大十字勋章。

    1995年10月9日,获秘鲁总统藤森授予的太阳大十字勋章。

    1999年4月10日,获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拉斐克·塔拉尔授予的“巴基斯坦勋章”。

    到中央工作后,李鹏同志兼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中央专委会主任、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等,在科技、教育、环保、外交和国防工业等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和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高了国家整体科技实力,为改革开放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人才。

    他强化环境管理,在实践中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三同步”“三统一”战略方针,为初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作出重要贡献。他坚决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旗帜,组织、参与大量卓有成效的双边、多边外交活动,为开创全方位外交新格局作出重要贡献。

    他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参与领导香港、澳门回归各项工作。他在三峡工程科学民主决策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支持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

    李鹏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开创者、忠实践行者、积极推动者。他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统筹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价格体制、外贸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稳定农村政策,支持经济特区发展,平稳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鹏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导者。他担任宪法修改小组组长主持起草宪法修正案草案并经全国人大通过,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重要作用等内容,任期内审议通过法律和有关法律决定草案百余件,推动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李鹏同志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饱含深情,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十分关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冷暖。

    李鹏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5. 2019年5月31日 · 李鹏自电力系统起家,1981年担任中国电力工业部部长。 1983年开始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88年任总理,在任期内被认为是一位政绩平平的“技术官僚”。 李鹏当权期间,他的家人垄断中国电力市场,被认为是中共典型权贵家族。...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李鹏李鵬 - Wikiwand

    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水力發電系,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高級電力工程師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主要領導人之一。 曾任中共第十三至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並先後出任電力工業部部長、國家教育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副總理(1983-1988)、國務院總理(1988-1998)、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98-2003)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87-2002)等重要職務。

  7. 李鹏同志长期在电力系统工作,是我国电力工业的杰出领导人、核电事业的重要开创者。 1983年6月,李鹏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能源、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等工作。 1985年9月在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他参与研究“七五”计划能源交通方面的发展方针,推动准格尔煤电开发和神府东胜煤田建设,力推煤炭生产、分配、运输一本账,改变了煤炭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 他强调发展交通运输的出路在于改革,推动建立综合统一的交通运输体系,抓港口下放、民航管理体制改革、铁路大包干等重要任务。 他坚持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指导投资方向,推动基本建设体制改革,对我国建筑行业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