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江苏是 中国古代文明 的发祥地之一,自 隋朝 开通 京杭大运河 以来,今江苏一带一直是全国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之一,文化及教育事业亦相当发达。 江苏经济总量自2009年起一直稳居全国第二位, 制造业 规模居全国首位 [3] [4] ,也是全国吸引国际资本规模最大的省份 [5] ,全省13个设区市均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市,其中 苏州 、 南京 、 无锡 、 常州 和 南通 五市 GDP 更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全省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自2009年起连续12年稳居各省区(除 直辖市 、 特别行政区 外)之首 [6] 。 2021年,江苏省人均GDP达到2.13万美元,成为中国大陆首个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的省区(除 直辖市 外)。 历史.

  2. 2024年3月12日 · 江蘇省 ,簡稱 蘇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東部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 南京 。 「江蘇」之名可追溯至 清 初設置的 江蘇布政使司 ,是當時 江寧府 (今南京市)和 蘇州府 (今 蘇州市 )兩府首字之合稱。 江蘇省北接 山東省 ,東瀕 黃海 ,西臨 安徽省 ,東南與 浙江省 與 上海市 毗鄰,地處 長江 、 淮河 下游,全省土地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1.12% [2] 。 省人民政府駐 南京市 鼓樓區北京西路68號 。

  3. 2024年3月12日 · 江苏省 ,简称 苏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省会 南京 。 “江苏”之名可追溯至 清 初设置的 江苏布政使司 ,是当时 江宁府 (今南京市)和 苏州府 (今 苏州市 )两府首字之合称。 江苏省北接 山东省 ,东濒 黄海 ,西临 安徽省 ,东南与 浙江省 与 上海市 毗邻,地处 长江 、 淮河 下游,全省土地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12% [2] 。 省人民政府駐 南京市 鼓樓區北京西路68号 。 江苏是 中国古代文明 的发祥地之一,自 隋朝 开通 京杭大运河 以来,今江苏一带一直是全国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之一,文化及教育事业亦相当发达。

  4. en.wikipedia.org › wiki › JiangsuJiangsu - Wikipedia

    Jiangsu [a] is an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one of the leading provinces in finance,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ourism, with its capital in Nanjing. Jiangsu is the third smallest, but the fifth most populous and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of the 23 provinc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交通
    • 社会事业
    • 历史文化

    [jiāng sū shě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江苏省,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京, [214]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跨北纬30°45'~35°08',东经116°21'~121°56',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 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3月,江苏省共有13个设区市。 2023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

    江苏省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府、苏州府两府之首字而得名。 [179]江苏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吴越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80] [223]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东临黄海,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苏省下辖地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百强区、百强县、百强镇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134]江苏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居全国省域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 [127]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全国首位, 人均GDP自2009年起连续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第一位, 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2023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22.2亿元,同比增长5.8%,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增至5座。 [207]

    夏、商、周三代,江苏省北部属东夷、淮夷,江苏省南部属勾吴。 夏朝,隶属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商朝后期至西周,出现了徐、吴两个诸侯国。

    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齐、鲁、宋、吴、楚等国。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江苏省先后分属楚国、荆国、吴国、广陵国、泗水国等国,会稽郡、丹阳郡、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沛郡等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

    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东晋及南北朝时期,江苏省大体上以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年~453年),南迁移民,其中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 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南京。

    截至2023年3月,江苏省共有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其中19个县、21个县级市、55个市辖区,718个乡镇(其中乡17个、镇701个),519个街道。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为省直管试点市(县)。

    位置境域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陆域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12%,高邮市周山镇志光村龙华组确定为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点。 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共26个海岛。

    地形地貌

    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陆地面积为103229.17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占比86.89%,达89706.03平方千米,丘陵面积11916.16平方千米,山地面积1606.98平方千米, 江苏省平原面积占比居中国各省首位,主要由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 江苏省是中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西南部,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为江苏最高峰,海拔625米。

    气候

    气候类型 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江苏省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洋对江苏省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省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 季节划分 江苏省受季风影响,春秋较短,冬夏偏长,南北温差明显。春季平均起始时间为3月31日,平均长度为68天左右;夏季平均起始时间为6月7日,平均长度为104天;秋季平均起始时间为9月19日,平均长度为61天;冬季平均起始时间为11月19日,平均长度为134天。江苏省的北部和南部在季节起止时间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一般淮北地区和苏南地区会相差一周左右的时间。 气温 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在13.6~16.1℃之间,分布为自南向北递减,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南部的东山,最低值出现在北部的赣榆。冬季的平均气温为3.0℃,各地的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的1月或2月,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5.9℃,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盛夏的7月或8月,春季平均气温为14.9℃;秋季平均气温为16.4℃,春秋两季的气候相对温和。 降水 江苏省年降水量为704~1250毫米,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毫米,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分布是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江苏最南部的宜溧山区,最少的地区在西北部的丰县。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江苏省雨水充沛,南北差异不大,年际变化小。 江苏省全年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集中,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各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毫米左右;一般在江淮梅雨开始之后的一周左右,江苏省淮北地区进入“淮北雨季”,此时往往是江苏省暴雨频发,强降水集中的时段。

    水资源

    江苏省境内降雨年径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间。江苏省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着深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下水源丰富。 江苏省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带,河湖众多,水系复杂。江苏省本地水资源量321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492亿立方米,其中长江径流占95%以上。 江苏省地下水资源量142.4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34.4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3.1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5.1亿立方米。 2018年12月10日从江苏省水利厅获悉,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江苏河长湖长已实现水体全覆盖,共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5.7万余人,恢复水域面积92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8年4月,江苏省耕地面积687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86亩。全省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共26个海岛。沿海未围滩涂面积5001.67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居全国首位。 江苏省湿地资源丰富,湿地面积为282.19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195.32万公顷,人工湿地86.87万公顷。湿地的分布,沿海以近海与海岸湿地为主,苏南以湖泊、河流、沼泽类型为主,里下河地区以河流湖泊为主,苏北以人工输水河与运河为主。

    植物资源

    截至2017年,江苏省森林面积156万公顷,林木覆盖率22.9%,活立木总蓄积量9609万立方米。 全省有国家森林城市9个(无锡市、扬州市、徐州市、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南通市、盐城市、连云港市)。 江苏省重点国家保护植物有金钱松、银缕梅、宝华玉兰、天目木兰、琅琊榆、香樟、青檀、榉树、香果树、银杏、短穗竹、秤锤树、明党参、珊瑚菜、独花兰、莼菜、野菱、野大豆、水蕨、中华水韭等,计20种,分属17科19属,其中中国特有种13种。全省共建立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地46处,面积1.2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内,保护种质资源树种1063种,如金钱松、宝华玉兰、南京椴、楸树、青檀、黄连木、银杏、银镂梅等。

    人口数量

    2022年2月9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最新消息,根据2020年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32岁,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76.63岁提高了2.69岁。 2023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增长0.1%。男性人口4322万人,女性人口4204万人;0-14岁人口1157万人,15-64岁人口5796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57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4.8‰,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2.7‰。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0%,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江苏省主体民族为汉族,占比99.5%。有少数民族人口70多万,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其中常住人口384926人,占江苏省总人口的0.5%。其中超过万人的有10个(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土家族,水族);100人以下的有15个少数民族。三是回民占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较大,占34%。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南京市,有9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7%。

    综述

    2023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12822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75.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6909.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66236.7亿元,增长5.1%。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44.4:51.6。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487元,比上年增长5.6%。 2023年,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6551.3亿元,占GDP比重为75.3%;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9%。年末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397.6万户,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53.1万户;年末个体经营户998.9万户,全年新登记个体经营户116.9万户。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4%、20.3%。 2023年,江苏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分城乡看,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0%,衣着价格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9%,交通通信价格下降3.3%,居住价格与上年持平。食品中,粮食、食用油、鲜奶、鲜果、鲜菌价格分别上涨1.8%、2.1%、1.0%、5.6%、1.6%;猪肉、鸡蛋、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0.6%、0.1%、0.8%。

    第一产业

    2023年,江苏省粮食总产量759.5亿斤,比上年增产0.8%。其中,夏粮产量281.4亿斤,增产0.5%;秋粮产量478.1亿斤,增产0.9%;粮食亩产463.8公斤,增产0.5%;粮食总产、亩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5.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1.2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8.4万公顷。 2023年,江苏省造林面积1.6万公顷。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29.9万吨,比上年增长4.4%;禽蛋产量235.3万吨,增长0.8%;牛奶产量72.9万吨,增长6%。水产品产量517.8万吨(不含远洋捕捞),比上年增长2.9%,其中淡水产品379.8万吨,增长2.8%;海水产品138万吨,增长3.3%。 2023年,江苏省完成12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2%,特色机械化率6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2%。全省有效灌溉面积385.7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36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8%。 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江苏省播种面积5458.9公顷,总产量638.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6956.8公斤/公顷。 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075.8亿元,同比增长3.5%。

    第二产业

    2023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6.4%,股份制企业增长11.2%,民营企业增长11.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8.8%,制造业增长7.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3%。分行业看,40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77.5%,比上年提升7.5个百分点。 2023年,江苏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3.4%。分行业看,汽车、电气机械、铁路船舶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9%、15.9%、15.2%。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智能手机、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46.3%、18.7%、45.6%、48.9%、9.8%。 2023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9344.4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年回升6.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股份制、私营企业利润分别增长3.9%、7.9%、1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下降7.1%。分门类看,制造业利润增长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4%,采矿业下降49.4%。 2023年,江苏省建筑业总产值43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6.7%;竣工产值28914.3亿元,竣工率为67%。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63351.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38.3万元/人。 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56909.7亿元,增长6.7%。

    公路

    江苏省首轮规划的“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全面建成,包括京沪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盐靖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徐济高速公路、宁连高速公路等。连宿高速公路、宁盐高速公路、盐蚌高速公路等正在规划中。 2022年末,江苏省公路里程15.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089公里。

    铁路

    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两条铁路干线经过境内,京沪铁路主要呈东西向穿越江苏的南部,陇海铁路也呈东西向经过江苏的最北部,徐州则为两大干线交汇的枢纽。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段为中国最繁忙的铁路之一,高峰时段平均每5分钟就有列车通过。 2004年新长与宁启铁路相继建成通车;2010年后,沪宁、京沪与宁杭高铁建成通车;2014年沪苏通铁路、连镇和徐盐高铁相继开工建设,以上铁路的建成改变了江苏铁路建设局面。2019年,江苏铁路总里程达3550千米,其中高铁里程1561千米,同比分别增长13.6%、37.3%;徐盐高铁和连镇高铁连淮段开通运营,苏北地区集体迈入“高铁时代”,设区市全部开通动车。 2022年末,江苏省铁路营业里程4276.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2217.6公里。

    航运

    江苏省东濒黄海,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呈十字形贯穿江苏,太湖平原和里下河平原水网密布,水运历来在江苏省的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江苏省绝大部分城市历史上均是依托水运优势得以发展繁荣。 江苏省是港口大省,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中国53个主要港口名录中,江苏省有7个;在沿海25个主要港口中,江苏有5个。南京港、南通港和镇江港均是国家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连云港是国家25个沿海主要港口、12个区域性中心港口和江苏省重点打造的集装箱干线港之一。徐州港和无锡港均是国家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太仓港是江苏省重点打造的集装箱干线港之一。 2016年底,江苏省共有内河航道总里程24366千米,占中国航道总里程的1/5。全省等级航道总里程8709千米,其中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3042千米,等级航道与四级以上航道里程均居中国第一。 2022年,江苏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4亿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6亿吨,下降6.6%;集装箱吞吐量2393.7万标准集装箱,增长9.8%。

    教育事业

    2023年末,江苏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68所(含独立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73.7万人,在校生数229.9万人,毕业生数63万人;研究生招生数10.4万人,在校生数32万人,毕业生数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数23.2万人,在校生数67.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0.4万人,在校生数2.1万人。全省共有幼儿园8073所,在园幼儿209.9万人。

    科学技术

    2023年,江苏省专利授权量44.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8万件。全省PCT专利申请量6547件。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52.9万件,比上年末增长23.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2.2件,增长23.3%。全省技术市场签订技术合同9.4万项,比上年增长7.3%;成交额4607.4亿元,增长18.5%。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277家,比上年增长8.6%。 2022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新增超7000家,总数超4.4万家。积极开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春风”行动,获得科技部入库登记编号的企业超8.7万家,约占全国1/4。全省已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82个。 2022年,江苏省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突破3.0%,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达77.7万人年。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8人。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达451个。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90个,省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5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45个,院士工作站156个。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江苏省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五 [129]。

    文化事业

    2023年末,江苏省共有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电视台10座,县级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64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省有线电视用户1211.7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04.4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率99.4%。全年生产电视剧10部296集;领取电影公映许可证影片28部;出版报纸18.3亿份、杂志1.1亿册、图书7.1亿册。

    古代文化

    江苏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93年发现的南京汤山直立南京猿人化石表明,距离2017年的5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在泗洪双沟镇东下草湾发现的人类化石,据测定年代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距2017年约4万~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学界称之为下草湾人,又叫泗洪新人。距2017年的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据初步调查,江苏省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其中南京湖熟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淮安青莲岗文化、高邮龙虬文化、海安青墩文化、苏州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常州圩墩遗址崧泽文化、连云港藤花落遗址龙山文化等,五彩缤纷,星罗棋布。在草鞋山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水稻田,该稻田距2017年约有6000年的历史,是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现代文化

    吴韵汉风是形象表达江苏省文化的一种说法,江苏省文化主要由“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 截至2021年4月,江苏省共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32座,中国历史文化街区5处,拥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数量均列全国首位。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根据2017年7月政府官网显示,江苏省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32名、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32名。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21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5个、非遗研究基地14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个。

    文学

    西汉淮阴(今淮安)枚乘是汉大赋的开山祖师,被后人推崇为“文章领袖”。盛行于梁、陈间的宫体诗,追求声律上的和谐美与韵律上的回旋美,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唐江都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韵律和谐婉转,被闻一多称为“顶峰上的顶峰”。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极富感染力,后人尊之为“词圣”。长篇小说《水浒传》《西游记》都享誉世界。和它们并称四大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红楼梦》,也与江苏有割舍不断的联系。唐代的传奇、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受读者喜爱。江苏民间口述文学丰富性和艺术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世纪80年代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学三部集成(故事、谚语、歌谣)编纂,江苏省收录2亿多字资料。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江苏省江蘇省 - Wikiwand

    江蘇省 ,簡稱 蘇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東部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 南京 。 「江蘇」之名可追溯至 清 初設置的 江蘇布政使司 ,是當時 江寧府 (今南京市)和 蘇州府 (今 蘇州市 )兩府首字之合稱。 江蘇省北接 山東省 ,東瀕 黃海 ,西臨 安徽省 ,東南與 浙江省 與 上海市 毗鄰,地處 長江 、 淮河 下游,全省土地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1.12% [2] 。 省人民政府駐 南京市 鼓樓區北京西路68號 。 Quick Facts 江蘇省 蘇, 國家 ... Close. Quick Facts 正體字, 簡化字 ... Close. 江蘇是 中國古代文明 的發祥地之一,自 隋朝 開通 京杭大運河 以來,今江蘇一帶一直是全國的經濟和商業中心之一,文化及教育事業亦相當發達。

  6. 江苏省 ,简称 苏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省会 南京 。 “江苏”之名可追溯至 清 初设置的 江苏布政使司 ,是当时 江宁府 (今南京市)和 苏州府 (今 苏州市 )两府首字之合称。 江苏省北接 山东省 ,东濒 黄海 ,西临 安徽省 ,东南与 浙江省 与 上海市 毗邻,地处 长江 、 淮河 下游,全省土地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12% [2] 。 省人民政府駐 南京市 鼓樓區北京西路68号 。 事实速览 江苏省 苏, 国家 ... 关闭.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关闭. 江苏是 中国古代文明 的发祥地之一,自 隋朝 开通 京杭大运河 以来,今江苏一带一直是全国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之一,文化及教育事业亦相当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