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9日 · 1.不斷變換操作工具. 很多投資人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聖盃,但在股票操作不順時,就快速變換操作工具。 從股票轉而選擇做期貨,若期貨遇到虧損又轉戰選擇權。 最後可能在小賺小賠的情況下,失去耐心 筆者並非完全反對操作期權,但要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心法,並非一件簡單的事,需花費時間研究。 2.虧損後信心受打擊,無法持之以恆執行策略. 股票市場不可能天天過年,永遠都在上漲,只要持續留在市場上,必然會碰上慘淡的的修正時期。 而比起賺錢,人們對於「避免輸錢」往往更加重視。 白話舉例來說1.因為急於出場沒有抱到波段,而少賺5000元跟2.因為凹單而被套牢,損失5000元。 這兩種情況就結果論來看,都是少了5000元。 但情況2.凹單而被套牢造成投資人心理痛苦的程度,往往比情況1.來得更大。

  2. 2019年1月18日 · 股票買的多,未必是主力,但買多(包括天數)是一種「異常行為」,這樣的異常行為背後定有其原因。如果能預判這個原因與股價上漲有關,並且在「好的時機點」介入,獲利機會相對較多。所以在實戰上,3個因素的優先性排序如下:

  3. 2022年6月17日 · 內盤成交多,股價易跌;外盤成交多,股價易漲. 解釋什麼是內盤、外盤之前,我們先要知道股票的上下5檔報價,這是「未成交」的委託價與數量,意思是:離成交價最接近的5個買方價位及賣方價位,如果你的委託單符合對方的委託價與數量,就可以立刻成交 ...

  4. 2023年10月20日 · 在衡量一家公司價值的過程中,因為使用的金融工具不同(例如:貨幣或貴金屬)、或因為當時匯率及利率的變動,會造成衡量時出現偏差。 尤其在價格每日變動的狀況下,所做出來的預測錯誤機率高,其偏差也會跟著加大,當然衡量結果也就值得懷疑。 3.外部評價: 最後1項價格變數為「外部評價」,是指市場對公司的評價,而公司未來營運的新科技或新產品,能讓大家進入獲利成長的白日夢當中。 就像在拍賣會上,每位買主對同樣一件藝術品,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價格;對於同一家公司、在同一個時間點,每間研究機構估算出來的價格都不同。 老牛總結》3變數缺一不可. 老牛認為懂得 「解讀財報=就能夠評估價值」、「深入了解和評估公司的資產價值=降低衡量誤差」 ,那麼估算出來的合理價就會離真實價格愈近。

    • 何謂增資?
    • 何謂減資?
    • 減資後又增資是好是壞呢?
    • 總結》

    增,顧名思義就是增加的意思,而增資就是增加資產。這邊的資產指的是「股本」,簡單來說,就是增加股份的意思。 那公司為什麼要增加股份呢?主要有3種主因: 1.盈餘轉增資:盈餘轉增資的意思,其實跟表面上差不多,就是拿獲利的錢轉成股份,聽到這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沒錯,這種方法就是發放「股票股利」。 公司利用股票股利的方式,將現金保留在公司內部,但又不會讓股東權益下降,因為股份增加,淨值下降,股東權益就會不變。這種方式的增資,對公司跟股東都是較好的方法,而通常會這麼做的公司,絕大多數是未來有成長性才會發放股票股利,為了將資金留在公司以利發展所需。 2.現金增資:現金增資就是發行新股的意思,也就是向新股東募資,但這種方式會造成股數增加,盈餘卻被稀釋,外加募集增資一定是低於市價募集,這樣才能吸引新股東買入。...

    減,顧名思義就是減少的意思,而減資就是將股份減掉之意,可以理解為公司把錢退還給股東,以現金發還的方式將股本縮小。 減資會造成股價上升,卻也會造成股本下降,最終股東權益就不變,所以股東什麼都沒增加,只是將股票強制轉換回現金,如此而已。 常見的減資有以下3種原因: 1.現金減資:現金減資,顧名思義,就是將現金歸還給股東,而會利用現金減資的公司,通常屬於已經是「成熟期」的產業,資金短期內無重大措施要使用,公司就乾脆將獲利多餘的資金退還給股東,但實際上,股東就是被強迫將股票換成現金而已,而這種公司在減資後通常也不會有亮麗表現,因為公司沒有想要成長的動力了。 2.庫藏股減資:庫藏股就是公司從市場上將流通的股數買回來並變成非流通的股數,這些股數就稱為「庫藏股」,而將這些收回的庫藏股註銷掉,就稱為「庫藏股...

    其實減資後沒多久又增資並非近期才開始,好幾十年前就有許多案例,但這些公司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我們從上文了解到增資跟減資的作用,能知道增資就是需要錢,減資就是將錢歸還給股東,但就是有公司利用這漏洞,先進行減資、將公司的財報美化後,再透過增資來吸引新的投資客買入,老實說這種公司真的很惡劣。並非說減資後的公司就不能增資,畢竟當初會想上市櫃的公司,一定都是為了籌備資金才會上市櫃,所以當不需要資金時減資,需要資金時增資,都是好的行為,但惡劣的公司並非不需要錢減資,而是沒錢才減資,卻又為了增加錢而辦理增資,這真的很不可取,所以投資人要多加留意,避免接觸到這類公司。

    我們常說不懂的東西不要碰,那是因為你不了解而恐懼,當了解增資、減資後,其實也沒想像中的困難。許多人都會說增資、減資的公司不要碰,因為絕大多數公司會虧損,但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很可能錯過賺大錢的機會。 的確,因為增資、減資對公司來說,都是需要深思熟慮才會實施的政策,所以非必要時公司是不會進行的,通常會實施這些措施的公司,就是快不行了才會實施,但增資、減資本意上是好的東西,卻被許多公司亂利用,才造成投資人對增資、減資股排斥的情形。就算現在有8成的公司增資、減資都不懷好意,但剩下2成好的公司進行增資、減資,反倒是有很大的機率能成為飆股,而當你了解增資、減資的判斷後,是不是也能輕易判斷公司好壞,從中挑選出優質的增資、減資股了呢? 本文獲「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增資、減資對公司究竟是好是壞呢?沒弄清...

  5. 2021年6月3日 · 財經好讀. 撰文者:劉家誠(Jasper)/編輯整理:陳婉庭 2021.06.03 瀏覽數:35498. 2018年至今,我在當沖教學過程中常遇到3種類型的人:. 1.只想靠當沖賺錢,結果賠了更多錢。. 2.想靠當沖加速獲利,雖然有方法獲利,但無法穩定獲利。. 3.連成交明細、內外盤都 ...

  6. 2024年1月23日 · 既然是因為突發疫情,才導致由預防性降息降到零利率。 ,這感覺就像本來只是讓企業從高利率環境喘口氣,卻突然昏倒得送加護病房電擊搶救。 既然搶救成功,當然就要收回零利率的猛藥重返升息,抑制高通膨。 台股跟美股過去都曾經有段停滯期,就與利率脫不了關係:台股從1990年到2017年,將近30年都一直沒法穩定站上萬點,美股S&P500在1965年~1980年這超過15年期間,指數完全沒有漲。 就算是指數型ETF(編按:又稱為市值型ETF、大盤型ETF),1年投報率也就4%、5%,比通膨好一點。 這幾年買進持有指數ETF就可以躺賺8%、10% 投報率,其實完全不是過去市場常態表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