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日 · 1.當工作影響到健康,離職與苦撐,你會選擇哪一個?. 這是許多上班族都曾面臨困境。. 2.當「爛工作」成為病源,我們該思考的是:工作為何會爛?. 如何不再爛下去?. 3.本文在兩個極端的選擇之外,提供第三個選項:找出個人賣點,聰明努力。. 在我 ...

  2. 2021年7月19日 · 1.許多人會不自覺用壓抑來處理情緒,但這不是最妥善的方式。 2.面對壓力,作者靠接受、釋放、理解等7個動作調節。 「你今天過得好嗎? 」這句話除了是某知名youtuber的經典開場白,對於某個時期的我,這句話讓我覺得活著是有意義的! 近日阿滴的自述經歷憂鬱症影片很多人回響,我欣賞他善用自己公眾人物的影響力,除了分享自己的經歷,傳遞了很多正確的概念。 這勾起我曾經走過的憂鬱歲月,那是一場自己自己的戰爭,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面對壓力來襲就用pressure來處理,壓力從來不會消失,但我們要學習與之共存。 十多年前「憂鬱症」還不像現在是可以這麼被公開討論的事,相關的書籍、資料有限,也沒有正確的醫療指引,我是誤打誤撞走進身心科,卻換來一個重度憂鬱症確診,我問醫師:「怎麼會是我? 醫師你弄錯了吧!

  3. 2022年12月21日 · 話說出口前,請記住這件事. 罹患憂鬱症的人有自己的速度讓生活過下去,別對他們說出「你需要快速恢復正常狀態」。.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洪子如(April). 精選書摘 2022.12.21. 摘要. 1.憂鬱症是腦袋生病,短時間無法解決。. 尤其越把它視為與自己 ...

  4. 2024年2月6日 · 根據衛生署統計,全台灣近9%民眾患有憂鬱症,大約是200多萬人。 而情況較嚴重的重度憂鬱症患者占5.2%,也高達125萬人。 行政院資料庫也顯示,全台服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數,在2022年達到165萬人,較前一年增加約7%,人數也創下9年來新高。

  5. 2017年4月28日 · 他是外國作家麥特・海格(Matt Haig),一本作品叫《活著的理由》,裡頭記錄他活在長年的憂鬱症中,走過24歲那年的自殺未遂,最後找到生命意義的歷程。

  6. 2023年12月13日 · 本文收錄陳良基替太太做的憂鬱症復原計畫,有4大重點。 根據WHO統計,全球每8個人之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相關疾病,台灣則至少有超過200萬個家庭正處於憂鬱風暴之中。 那一天,當前科技部長陳良基發現結褵40年的另一半站在16樓的陽台上打算縱身一跳時,他唯一的念頭,只有緊緊抓住她的手。 原本開朗大方的太太素梅嚴重失眠、變得沉默寡言、行動遲緩,害怕面對人群,宛如陷入憂鬱流沙,身體的自主能力一點一滴的流失了,而自信心、安全感也跟潰堤。 當她越是心急、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藥物副作用使得記憶漸漸空白,更令她感到失落。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考驗,陳良基決心卸下部長職位,提前從台大退休。 (延伸閱讀: 親愛的憂鬱症家人 ) 我離開部長職位後的1年,素梅的病況並沒有好轉,她在家裡很少說話,也不會笑。

  7. 2018年12月6日 · 1.建立界線:. 2.照顧自己:. 只有病人能夠為他自己的生命負責。. 而且不論是你或者是他,都沒有辦法決定生命的長短。. 所以只要在你的能力範圍內,做出你所能給予的照顧,不要對自己太嚴格,有些時候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善待。. 如何面對「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