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3日 · 李宏文指出,現在兒少遇到各種不同的網路迫害,卻只能找不同的單位求救,比如被詐騙找警察,涉及到性剝削找 iWIN(民間成立網路內容防護機構),一旦缺少專責機構管理,也會使孩子及家長在遇到複合式的犯罪案時求助無門,若孩子同時被騙財、騙 ...

  2. 2024年4月26日 · 建議家長多以故事與孩子交流哪些可能是詐騙,或一起玩家扶的 AR 遊戲時,討論遇到要如何處理,讓孩子從玩中學習保護自己。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網路使用對兒少來說,家長應強化孩子敏感度、警覺心與查證力,知道遭遇的求助方法與因應,不要讓孩子獨自無助面對或更陷其中。 今年「428 兒保日」以「預防網路詐騙全民兒保特攻隊」作為行動目標,全台家扶串聯超過 34 場活動,邀請您一起參加! (詳情請查詢 https://cp.ccf.org.tw/ )。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 網路詐騙屢見,近期媒體報導兒少因國外打工、手機無卡分期、網路社群平台發文疑詐騙等事件,顯示犯罪魔手正伸向社會經驗較少、金錢有限的兒少!

  3. 2024年5月14日 · 誤信詐騙自責憂鬱怎麼解?. 醫提 5 症狀當就醫 「陪伴」是藥物之外最佳解方. 日期:2024 年 5 月 14 日 作者: 賴 以玲. 各種不斷「推陳出新」的詐騙手法,利用人性心理和社交群組來誘騙民眾,這讓受害者承受心理和財務上的損失,還帶來一連串的焦慮 ...

  4. 2023年6月29日 · 為了防止學生受騙,教育部提醒,學生應謹記防詐騙 3C 原則,分別是冷靜(Calm down)、查證(Check it out)、撥打 165(Call 165)。 教育部長潘文忠與內政部長林右昌也指出,教育部與內政部將更緊密合作,除了強化反詐騙教育,也強化與警政單位的横向聯繫,提供孩子最即時的協助與支持。 如果孩子遇到任何可疑情況或懷疑自己受騙,可撥打做反騙詢專線 165 尋求幫助。 教育部與內政部給家長的一封信中也提到,孩子在暑假有更多時間探索新事物,在數位時代,網路已成為孩子們學習、娛樂和社交的重要平台。 然而網路的快速發展也潛藏著風險。 近來網路詐欺不斷變換型態,影響每個人的生活。 因此家長們的協助也十分重要,父母可以做得事情包含: 留意孩子的日常使用網路的狀況。

  5. 2019年9月7日 · 家人反目在失智門診成常態 醫師建議2招保護自身權利.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醫師劉慕恩也表示,隨著失智症比例越來愈高,在老年門診中,幾乎天天都上演著跟失智者相關的紛爭。 「常看到手足間,哥哥說妹妹謊稱媽媽失智轉移財物,妹妹反咬哥哥未盡照顧責任,等媽媽失智才回來爭財產,」這一類案例之多,精神科醫師也常常要求出庭作證,證明當事人是否有失智問題。 劉慕恩表示,看了那麼多臨床案例,他建議尚未失智的人,首先可以透過信託基金的方式,在心智尚清楚時,就先對自己的財產做出處置。 第二點,失智者除了無法自理財產,甚至無法表達自己的治療意願,《病主法》於今年初開始實施,想要決定自己的重大醫療決策,也可以趁早安排。 台灣失智人口每年增萬人 法規要加速跟上.

  6. 2020年11月24日 · 當如果身邊的人有老愛亂堆東西的行為時,一般民眾該如何確定是不是有囤積症的可能? 陳映燁說通常以「影響到別人」為原則,可以到精神科就診,遵照醫師的指示下慢慢改善囤積症的行為。

  7. 2023年5月17日 · 第一步:滿足孩子的愛與歸屬感、自尊及自主權. 孩子容易在網路遊戲中透過能獲得自我認同。 因此建議家長肯定孩子、聆聽孩子分享任何大小事;當孩子受批評或挫折時,第一反應不要認為孩子沒用,讓孩子在現實中獲得認同自己,進而得到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不會轉向網路世界中索取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渴望當作獨立、自主的個體,需要家長的尊重,柯慧貞指出,許多青少年不想在爸媽眼中只是一個小屁孩,而是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能力處理一些事情。 父母必須清楚認知「孩子不是你的一部分,他就是他。 」尊重、自主和快樂,是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在乎的部分。 第二步:重新與孩子界定使用網路的規範. 當孩子長大後,一定會開始挑戰規則,質疑遵守規範的原因,柯慧貞強調,父母應以強硬取代溝通,並讓孩子參與及表達意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