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17日 · 為何掛單老是等不到成交? 可能是排隊的人潮太多,1張表讓你掌握股價趨勢. 效率理財王. 撰文者: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2022.06.17 瀏覽數:30884. 「我聽到有人在討論股票時,會提到內盤、外盤,究竟這是什麼意思呢? 資料來源:效率理財王. 圖片放大. 內盤成交多,股價易跌;外盤成交多,股價易漲. 解釋什麼是內盤、外盤之前,我們先要知道股票的上下5檔報價,這是「未成交」的委託價與數量,意思是:離成交價最接近的5個買方價位及賣方價位,如果你的委託單符合對方的委託價與數量,就可以立刻成交。 內盤指的就是「成交」在委買的價格,而外盤指的是「成交」在委賣的價格。 以長榮(2603)為例,下圖當時委買價134.5元,委賣價135元(圖片右下框起處),2種狀況說明如後(詳見下圖):

    • 不斷變換操作工具。很多投資人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聖盃,但在股票操作不順時,就快速變換操作工具。從股票轉而選擇做期貨,若期貨遇到虧損又轉戰選擇權。最後可能在小賺小賠的情況下,失去耐心 筆者並非完全反對操作期權,但要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心法,並非一件簡單的事,需花費時間研究。
    • 虧損後信心受打擊,無法持之以恆執行策略。股票市場不可能天天過年,永遠都在上漲,只要持續留在市場上,必然會碰上慘淡的的修正時期。而比起賺錢,人們對於「避免輸錢」往往更加重視。
    • 追求高勝率,但忽略賺賠比的重要性。許多投資人在操作時,會追求高勝率,希望每出手10次,有8次可以獲利出場。但除了勝率,其實還要考量「賺賠比」✎「賺賠比」高,不需非常高的勝率也能賺錢。
    • 定錨效應:鎖定近日價格來做決策。定錨效應,是出自於海龜投資法則一書。簡單而言,就是「鎖定近日價格來做決策」例如:投資人持有一檔A股票,在前2天,A股票盤中最高價來到100元,但投資人在定錨效應之下,會把眼前的現價,來和這些近日的高點價做比較。
  2. 2024年3月18日 · 有趣的是在這個島上的新聞人民時常抱怨物價一直漲買不起了但卻有極大量的人搶著出國狂刷卡血拚而國內高級餐廳訂不到位子。 嘴巴說沒錢、口袋賺飽飽,或許是最矛盾的寫照。 圖2: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 圖片來源:UBS瑞銀集團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 圖片放大. 根據UBS瑞銀集團所發布的「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指出(上圖2),台灣資產總值占了全球總財富約1.2%,這是一個多驚人的數字。 反觀印度擁有超過14億人口,他們擁有的資產總值竟跟台灣2,000餘萬人差不多。 「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還指出,台灣「淨資產」在300萬元至3,000萬元的「準富裕層」大約有960萬人,占全台總人口數約40.1%;換言之,10個人之中大約有4個人符合富裕階級的定義。

    • 第1階段:有一筆資金的初學者
    • 第2階段:把自身的資金賠光
    • 第3階段:沒有資金並操作到負債

    我覺得這一類的人是可以在最沒有壓力狀況下做學習的,只要你一開始對於短線交易的認知不要走偏,用正確的心態跟方法學習,在不經歷嚴重的大賠情況下,慢慢修正交易策略與紀律,即便學習到某個階段自認為不適合退出也不致於影響生活。

    賠光資金(20萬元~100萬元不等)還想繼續操作當沖並獲利,難度很高。 如果不小心處於此階段,我會建議,一定要先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因為固定收入是支撐你繼續操作的基礎,但重要的是「你不能想著快點把之前賠的錢賺回來」。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麼你會掉進繼續賠的惡性循環。 我建議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忘記過去吧」,以前的虧損不要再去想了,只要專注在如何過好之後的每一個日子,做好之後的每一筆交易,修正以前的每一個錯誤,讓當沖跟生活取得平衡,才有機會慢慢穩定,並長久操作。

    我認為,這是最艱困的階段。我會建議此階段的人先放下交易,因為此時已經不適合做短線了,不管是資金水位與心理層面。 就我所知,現實生活有極少數的人能在這的階段重新爬起來,但這是極少數不代表你也可以。這一階段的人有一個別人所沒有的經歷,就是「跌入谷底」,人性有時必須要跌入谷底才有可能有所轉變。 如果你想找人學習當沖,我的建議是那個人最好是「正在」操作當沖,因為交易市場不斷在變(尤其是短線交易),市場是由人操作出來的。當你利用某方法一直在市場上獲利,其實你不能太過樂觀,因為你一直在獲利,就表示有人一直在賠錢,那賠錢的人就會改變交易策略。 我曾經走到第3階段,所以知道第3階段的艱難與痛苦,希望藉由這本書能讓大家避免走到這個階段。 如何讓自己成為適合操作當沖、學習當沖的人,我相信大家都大致知道該怎麼做了...

  3. 2019年1月18日 · 股票買的多未必是主力但買多包括天數是一種異常行為」,這樣的異常行為背後定有其原因如果能預判這個原因與股價上漲有關並且在好的時機點介入獲利機會相對較多所以在實戰上3個因素的優先性排序如下

  4. 2021年3月24日 · 30歲,有人說這是人的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回憶的時光、也是另一個新的人生階段;孔子曾說過「30而立」,其中的「立」指的是依靠自己的本事獨力承擔起應承受的責任,並確認好自己的人生目標,也就是到了30歲,應該是要能夠坦然面對一切的時候了!就如同熱播陸劇《30而已》劇中的經典台詞 ...

  5. 2021年1月6日 · 財經好讀. 撰文者:周志建 2021.01.06 瀏覽數:257551. 我母親是很節省的人,她自己捨不得花錢,卻一天到晚捐錢給廟,不然就是亂買電台廣告的藥;對了,我還有個素行不良的五舅經常藉故騙她的錢。 二姊為了阻止母親亂花錢,每次都不給她太多錢,於是母親就很生氣、暴怒。 每次回家我都要聽母親抱怨二姊,當場我一樣面無表情,不做反應,聽聽就好,因為我知道反正我說什麼都不可能改變母親的,我選擇沉默、不介入。 有時沉默就是最好的反應。 如果母親還是不停抱怨,那我會選擇「離開現場」,因為我要保護自己。 請意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情緒爆炸」的世界裡,記得要保護好自己,不要被別人的情緒「拖累」了。 那要如何保護呢? 就是學習「情緒界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