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9月3日 · 事實上,這時候能怎麼辦! 因為訊息內容,包含訊息底下留言的能見度,決定權是在「發表那則訊息的朋友」身上! 現在我們可以在每則朋友發表的訊息下方,看到這則訊息的「 能見度範圍提示 」, 游標移動上去,就可以看到這則訊息可以哪些人閱讀,而你在底下的留言動態,自然也會這些人看到。 那麼如果是我到「朋友的塗鴉牆」上面主動留下新訊息呢? (例如很流行的生日快樂訊息)這裡的能見度決定權一樣是在朋友手上! 下面的「04」項目中,朋友可以決定塗鴉牆上他人留言預設的能見度範圍。 總歸一句話,你可以決定自己的私密,但你無法決定朋友的開放! 一切都是操之在朋友手上。 02. 簡單統一預設訊息能見度. 現在一進入新的「隱私設定」中,就會看到一個清楚明確的大選項,要你決定自己發表的訊息與相片預設的能見度。

  2. 2015年4月14日 · Instagram App 與網頁版. 1. 構圖裁切. 按下「 Instagram 」中間的拍照按鈕,就可以拍下照片,或是讀取相簿裡的照片開始進行修圖,而修圖的第一步是「裁剪」。. 雖然說是裁切,但其實他真正的意義是「 重新調整你的構圖 」,在 Instagram 中只能展示正方形的照片 ...

  3. 2014年5月19日 · 要找回自己閱讀臉書訊息的主導權,在首頁上把動態消息切換到 「最新動態」 ,才能看到最近幾個小時內朋友發布過的內容,這是兩個值得常常替換使用的方法。 其實可以很明顯看出兩者的差別,預設的「人氣動態」常常只會顯示這兩天裡的熱門、多互動訊息,有時候昨天的訊息也會反覆出現,這當然有它的用途,設為預設其實也很有道理,因為我們本來就想錯過最熱門的資訊。 但是,當想要主導自己的臉書閱讀時,偶爾手切換到「最新動態」,才可以「真的」看到「剛剛」幾個小時內朋友發表了哪些資訊,而會一直在昨天的訊息鬼打牆。 二、閱讀那些沒出現過的未讀朋友動態.

    • 偷看IG限動不被發現1
    • 偷看IG限動不被發現2
    • 偷看IG限動不被發現3
    • 偷看IG限動不被發現4
    • 偷看IG限動不被發現5
  4. 2017年2月22日 · 前面兩步驟驗證開啟了不代表你的帳號密碼就不會被偷走你還是可能被盜用帳號但現在其他人就算盜用你的帳號他沒辦法在他的裝置成功登入等於沒用。 而這時候你也會接收到有人嘗試登入你的帳號 ( 但不成功)的提醒,這時候你可以更改密碼,以策安全。 進入 Facebook 設定的「一般」中,就可以修改密碼。 4. 移除可疑登入的裝置. 如果我不小心到了他人電腦,登入了我自己帳號,又忘記登出。 或者我真的被盜用帳號了。 那麼這時候我可以進入「登入裝置清單」查看有哪些位置的哪些裝置正在登入我的帳號,我可以剔除他們,讓他們登出。 有兩個地方可以檢查,都在「帳號安全」設定中,一個是「認可的裝置」,可以移除你的認可,這樣下次登入就需要再次使用兩步驟驗證。

  5. 2010年3月31日 · 其實方法很簡單,透過facebook右上方的【帳號】下拉選單,這次點選【隱私設定】,然後進入「個人檔案資料」頁面。 找到「我發佈的內容」這一項,然後指定其隱私權限即可。 例如這邊選擇【只限朋友】的話,那些你還沒有加入為朋友的人,來到你的個人頁面後就無法看到塗鴉牆。 如果你透過【個人化設定】進行更嚴格的限定,就可以只讓特定朋友才能看到你的塗鴉牆內容。 希望上述兩個方法,可以解答部分讀者的疑惑,也歡迎在本文留言詢問或提供更多臉書相關的技巧,有些我也是很清楚的地方,或許就能透過這樣的討論讓大家一起找出解決方法。 文章分類: 電腦疑難問題QA 網站服務與Web2.0 facebook. Esor Huang.

  6. 2012年10月17日 · 「PrivacyFix」也會幫你掃描瀏覽器中留有多少其他網站正在偵測你的行為的痕跡,同樣的提供你相關設定的建議。 跑一遍「PrivacyFix」,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上網行為正在被做著許多不同的利用而且原來有方法可以關閉它們或是做一定程度的限制)。 然而,我會更建議大家如果在意自己的隱私,與其依賴「PrivacyFix」這類懶人工具, 不如自己搞懂Facebook和Google的隱私設定 ,以及輔助開啟Firefox、Google Chrome中的「告訴網站我不想被追蹤」吧! 多想五秒鐘,你可以不必在 Facebook 洩漏隱私. Google+ 與Google Profiles個人資料隱私設定詳解,但開放更重要. Do Not Track Plus 隱私權保護,瀏覽器的反網路追蹤器.

  7. 2015年8月28日 · 今天 Instagram 宣布,將解除這個照片、影片只能裁切成正方形的限制,就從現在開始,你分享照片與影片時可以選擇適合肖像的直拍規格,或是適合風景的橫拍視野,你的廣角照片再也不用犧牲太多兩邊的景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