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4日 · 具體操作方法可在 Facebook 、 Instagram 、 Whatsapp 等的幫助中心查看。 例如,在Whatsapp手機應用程式上調整私隱設定︰. 點擊圖片放大. 2. 若收到好友向你推薦投資機會或聲稱急需資金的訊息, 先打電話給他們本人確認情況 ,他們的帳戶可能已被黑客入侵。 尤其如果他們要求你透過加密貨幣、禮品卡或電匯付款,更是可疑信號,因爲這些都是騙徒常用的付款方式。 3. 如果有陌生網友突然出現在你的社交媒體上,急於和你開始一段友誼或浪漫關係,你應保持警惕、慢下來,了解網戀詐騙的慣用手法, 切勿將錢匯給未曾謀面的人。

  2. 2021年2月10日 · 網上投資騙案層出不窮,繼之前的「微信女」、「股票群組」後,更有「殺豬盤」!去年本地網上投資騙案錄得544宗,其中涉「殺豬盤」有181宗,共涉款8,500萬港元。到底「殺豬盤」是如何運作?市民又可以如何提防?

  3. 2023年12月14日 · 《哈佛商業評論》指,社交媒體上的「讚」,會使人釋放出感覺良好的荷爾蒙多巴胺,這會令用戶不斷查看,但同時也會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在社交媒體上花費超過3小時的青少年患焦慮和憂鬱的風險更高。 社交媒體=「時間陷阱」 Malinsky還覺得,瀏覽社交媒體耗盡了她的業餘時間:刷10分鐘IG,處理更重要活動的時間就少了10分鐘。 為了更有意義地利用空閒時間,去年她就已刪除Twitter賬號,並停用約會軟件。 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副教授Ashley Whillans認爲,「時間富裕」,即「有意義地擁有和利用時間的狀態」,可以改善幸福感。 而「時間陷阱」則會讓人感覺時間匱乏,社交媒體就是一種時間陷阱。 訊息過載可致錯誤理財決策.

  4. 2023年8月10日 · 發布時間: 2023/08/10 20:30. 最後更新: 2023/08/15 17:30. 分享:. 現今社會騙案橫行,稍一不慎陷入騙局,隨時輸掉半生積蓄。. 不過人生並不就此玩完,這次個案雖然看似悲觀,其實仍有翻身希望,不容輕易言敗,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讀者︰. 我30歲,因為詐騙案被 ...

  5. 2023年11月26日 · 最近好多人都說,用銀行APP轉帳後不可以ScreenCap(截圖),覺得有點兒麻煩。. 其實可以有簡單方法去紀錄交易詳情,今集《理財最前線》,就教你善用手機銀行功能,滙豐銀行、恒生銀行及中銀香港的客戶都要留意了!. 即用2分鐘看以下片段︰. 銀行APP停截圖 ...

  6. 2024年4月5日 · 近日有網民表示收到陌生人致電稱轉錯1,000元,經查閱後證實收到該筆金額,向其他網民廣納意見「畀唔畀返佢好」? 出帖後不久後轉款. 網民:已涉嫌洗黑錢. 然而,該位樓主在出帖約一小時候又上載截圖,稱「過咗啦,希望我下次過錯啲人都會畀返我」,引來大量反對聲音︰. 點擊圖片放大. +3. 有少數網民指出,騙徒可以利用支票戶口偽造過數紀錄︰. 點擊圖片放大. 應該係scam嚟,佢入落你戶口果$1000 係用支票戶口入,你會睇到但實質上未過數的。 然後佢收到你過比佢果真正$1000後,佢就會cancel個支票過數,咁佢就成功呃咗你$1000⋯你最好打去銀行問吓。

  7. 2019年3月6日 · 1. 於官方途徑下載程式. 在官方網站下載應用程式較為安全,可避免下載帶病毒的應用程式。 非官方平台所提供的應用程式難以保證其真偽及安全,故較易致私人外洩。 2. 下載應用程式前細閱授權資料. 在安裝應用程式前,通常要用戶先授權予該程式。 不少人下載程式時,都不會細看其存取甚麼資料。 以拍照程式為例,存取用戶的電話簿資料可說是不必要。 因此,用戶下載前應留意應用程式是否存取過多資料。 3. 定期檢視應用程式. 定期檢視智能電話內已安裝的應用程式,並應移除不再使用的應用程式。 此舉可避免智能電話內的資料遭應用程式不必要或不經意地查閱/分享/上載。 4. 加密敏感資料. 有不少人為求方便,喜歡把密碼及其他個人資料存到手機內,但這樣易令個人資料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