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 憂鬱症是不是越來越多?憂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過去也有許多名人因憂鬱症而殞落,像是韓星全美善、雪莉、具荷拉等人。劉貞柏醫生也認為憂鬱症越來越多,但這是因為過去沒有這樣的概念,也沒有這些有效的療法,包括有效的藥物。
    • 憂鬱症是不是很難治療?會有這種「感覺」,因為「絕望感」、「無助感」、「無價值感」正是憂鬱症的症狀之一。事實上,憂鬱症的新療法一直在進步中,劉貞柏醫生呼籲不要放棄!
    • 憂鬱症是不是就是心情不好?很多人對於憂鬱症的既定印象就是心情不好,但其實這並不是憂鬱症唯一的表徵。並不是心情不好就是憂鬱症,反之,「長期感受不到快樂」也可能是憂鬱症,並不是很嚴重想不開才是憂鬱症。
    • 憂鬱症吃藥有沒有效?有效!藥物是集合眾多科學家長期研究經過實證有效的主流療法,藉由改善腦部循環或血清素,進而改善思考及情緒。沒有人喜歡吃藥,但要知道,藥物是經過多人長期努力發明而來的,值得一試。
  2. 2023年7月12日 · 7種常見的情緒病. 1. 抑鬱症:是一種情緒疾病,患者會感到無助、無望、悲傷、焦慮、疲倦等症狀,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思考方式、行為和身體健康。 相關文章:抑鬱症|缺乏維他命D易焦慮肌肉無力 營養師揭抑鬱症6大致病因素 👇👇👇. + 7. 2. 焦慮症:也稱為廣泛性焦慮症,是一種長期、持續的焦慮疾病,患者會感到無法控制的、不合理的擔憂和恐懼,這些擔憂可能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如工作、健康、人際關係等。 3. 驚恐症:也稱為惡性驚恐症,是一種焦慮疾病,患者會突然感到極度恐懼和焦慮,伴隨著身體的生理反應,例如心臟跳動加速、出汗、顫抖等。 4. 強迫症:也稱為強迫性障礙(OCD),是一種焦慮疾病,患者會出現強迫性思維和行為,例如反覆檢查、清理、洗手等,這些行為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5.

  3. 2024年4月15日 · 現時治療抑鬱症一般會先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原理是避免身體吸掉太多血清素。 「一般來說,需要兩至四星期左右才逐漸見效,醫生亦會根據臨床情況,調校藥物的份量。 服藥一段時間後若病情穩定,建議最少再持續服藥六至九個月,當然這只是參考,每個病人都未必一樣,醫生會在覆診的時候作臨床判斷,而每一個抑鬱症病人的治療都是個人化的。 」陸醫生表示。 精神科專科陸靜思醫生(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醫師Easy. 健康話題. 都市疾病. 健康生活. 都市健康. 心理健康.

    • 如何測試自己有沒有患上焦慮症?
    • 以下九個症狀中的三個或以上
    • 評估一下自己的焦慮程度(按圖了解)
    • 計分方法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第五版)》,若持續六個月,出現以下焦慮和擔憂症狀中超過三項或以上,有可能患上焦慮症:

    1) 幾乎每天心情感到憂鬱,悲傷空虛或無助。 2) 幾乎明顯地對所有活動沒有興趣。 3)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 4)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過度。 5) 幾乎每天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 6) 幾乎每天疲倦或沒精打采。 7) 幾乎每天自我感到無價值,或者有過度或不恰當的罪惡感。 8) 幾乎每天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 9) 反覆有自殺的念頭(包括沒有具體計劃,或有自殺舉動或是 有具體的自殺計劃)。

    香港人生活急速工作壓力大,有時感到焦慮也在所難免,我們可以嘗試由美國Aaron T. Beck 教授及多名精神科醫師原創的貝克焦慮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簡稱BAI)來評估一下焦慮的程度。請回想你在過去一個月有否出現以下症狀, 並圈出該數字。 沒有困擾 = 0;輕度困擾 = 1;中度困擾 = 2;嚴重困擾 = 3 1. 感到麻木或刺痛 0 1 2 3 2. 感到發熱0 1 2 3 3. 腳部震抖0 1 2 3 4. 不能放鬆 0 1 2 3 5. 害怕最壞的事會發生0 1 2 3 6. 感到頭暈眼花0 1 2 3 7. 感到心跳很快0 1 2 3 8. 心神不定0 1 2 3 9. 害怕及擔心0 1 2 3 10. 神經質0 1 2 3 11. 有窒息的感覺0 1...

    請將1至21題的分數加起來,計算總分然後評估一下焦慮的程度。 0 - 21 分 :輕度焦慮 輕度焦慮是很正常的,人生必然有事情需要我們去面對或經歷,你可以做一些放鬆減壓的練習,令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22 - 35 分:中度焦慮 身體信號告訴你壓力已經影響你的身心健康,要學習減壓放鬆,最近有甚麼事情令你感到焦慮呢?能否解決呢?或工作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例如每月要追趕業績、月底營業額要匯報給老闆,或在公眾場合演講,身體可能馬上出現信號,所以要學習減壓放鬆讓自己馬上冷靜下來。 36 分以上:重度焦慮 身體信號告訴你壓力已經嚴重影響你的身心健康,減壓放鬆之餘也要尋找問題根源和解決方法,如有需要可找心理醫生,社工和醫生協助你一起處理問題。 注意:這個焦慮量表只作參考之用,若你得到36 分以上建議尋找精神...

  4. 2023年8月30日 · Vincent指近年網上有關抑鬱症的資訊比從前多,如果自己長期處情緒低落、煩躁等,大家都不妨在網上先好好了解抑鬱症成因、症狀、種類及治療方法,再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5. 2021年8月18日 · 抑鬱症方面,患者的心理狀態通常長期憂鬱、對所有事情失去興趣和動力、自我價值低、反覆想到死亡,甚至曾嘗試自殺或已有實行自殺的計劃;生理方面則會食慾及體重驟降或驟升、失眠或嗜睡;專注力、思考力或決斷力減弱等。

  6. 2021年9月6日 · 李醫生提醒,如果懷疑自己出現抑鬱症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對以往嚮往的事情提不起勁、長期疲勞,並影響生活、工作、人際關係等,建議考慮求醫接受評估,由醫生制訂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