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6月8日 · (1)找到適合自己的行為. 深陷憂鬱症的當下,一切都會變得很難很辛苦。 但因為這樣就什麼都不做、只是把時間留白,並不會讓病情改善。 每一天的生活還是要過下去,也要找到適合自己做的事。 在病情比較嚴重的時候也不一定要嘗試新事物,可以尋找熟悉的事物,讓自己靜下心來。 可能是以前你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或一本小說,透過這些媒介去練習找回喜歡一件事的感覺。 當病情比較穩定時,成就感多元化就相當重要。 去試試看以前沒有做過的事物吧! 其中一定有可以持之以恆做下去的、尚未發現過的興趣。 養成自己新的習慣跟行為,有助於讓身體與意志保持專注,類似一種鍛鍊心靈肌肉的方法—依據你當時的病情、階段,嘗試不同難度的事物,大約是能夠專注百分之九十的事情。

  2. 2020年10月15日 · 看「身心科」不再是難以啟齒的事,常聽聞的憂鬱症、躁鬱症等也成為現代人常討論的病症,調查發現每4人就有1人有憂鬱傾向,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分享9大招非藥物即可治癒的處方,其中他提到要學會改善「章魚性格」,人只有兩隻手,但很多人扛了太 ...

  3. 2021年5月13日 · 一般來說,碎碎念的心理模式是——「事情並非如自己的期待,所以,要努力說服對方改善」。 患者的可能的心情狀態,包括憂鬱與焦慮: 憂鬱: ˙為什麼大家都不愛我,不重視我及我的付出。 ˙為什麼我的家人不像其他朋友會主動給予關心,我好可憐。 ˙難道我這輩子就得這樣委屈,怎麼做都得不到家人的愛。 有些碎碎念卻是心理疾病的前兆,患者本身可能已經罹患心理疾病卻不自知,以「碎碎念」的外顯方式形成病態的「我執」呈現。 (示意圖/常春月刊提供) 焦慮: ˙為什麼他們都沒有看到我看到的,要怎麼讓他們聽懂我在乎的。 ˙我如果放棄堅持,就完蛋了,但堅持下去又好痛苦。

  4. 2021年11月30日 · 在洛杉磯執業的心理醫師趙家玉博士過去曾在訪問中表示,受暴者要能脫離家暴陰影,首先得先知道「自己不該受虐」才能踏出離開的第一步。 然而,很多受暴者即使身體離開施暴者,還是可能陷入長期憂鬱症或焦慮症,或是缺乏自信,因此總是覺得自己做錯什麼,導致心理依然沒有脫離。 此時求助外援相當重要,除了求助心理醫師外,最重要的是「不讓自己被孤立」,借助宗教信仰、朋友,或是加入興趣相同的社團,都是幫助受暴者走出陰影的好方法。 高嘉瑜傳在板橋某飯店遭家暴 新北警:未接獲報案. 高嘉瑜遭男友毆打家人不知情 母難過嘆:看新聞才知道. 男放棄台大改念警大 網看科系秒懂:前途光明. 受暴者 施暴者 家暴 陰影.

  5. 2021年8月14日 · 江俊翰透露一個多月前就有嚴重憂鬱傾向,在身心狀況極差狀況下,雖然撐到節目凌晨錄完影,但察覺到實在撐不住了,便趕緊回家收拾簡單盥洗衣物後,就立刻前往醫院就醫,雖然已經住院將近一個禮拜,但仍在持續努力恢復中,雖然一度陷入嚴重的憂鬱、焦慮

  6. 2022年1月4日 · 首先,憂鬱症的診斷要比較嚴謹,但這個研究在這部分不夠嚴謹,有些僅透過個案自評的身心健康量表評分,也許個案並不是真的達到臨床憂鬱症的診斷;第2個條件就是,魚油中的EPA的濃度建議要高於60%,且EPA和DHA的比例為2:1,但這項研究所使用的濃度、比例皆不夠,因此自然效果不會很顯著。 「其實科學研究本來就是一直在辯證,但其實牽涉很多因素,比如涉及的人種、族群,還是實驗做法等等,都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過去比較常見的是已經有憂鬱症的患者來進行研究,在患者身上,魚油是有改善憂鬱的幫助,不過這項研究是找一般成人,可能因此改善憂鬱的效果不明顯;而且受試的這群人,在長期和研究單位配合的情況下,或許本身就比較重視身心健康,不見得能夠完全代表一般社會大眾。 (示意圖/Shutterstock)

  7. 2023年2月11日 · 他與郭富城主演新片《風再起時》中,一幕他與父親在公園長凳上的感人場面,梁朝偉自曝,其實跟爸爸的記憶只停留在小學前,「基本上我爸爸媽媽天天都吵架的,我爸爸感覺是每天都喝醉酒」,每天聽著父母吵架的聲音,躲在被窩哭,也因此小時候就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