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7日 · 估計目前在台灣每年大概也有超過40萬人會為憂鬱症就診,而且人數還在逐年增加。 精神科醫師潘怡如表示治療憂鬱症,其實除了藥物之外,還有電療和磁刺激也能為有中重度憂鬱的患者,提供多一種治療選擇。

  2. 2021年12月3日 · 林建亨醫師提醒,精神疾病與多種遺傳基因有關,並不是單一基因突變造成,包括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官能症或思覺失調症,有家族史者皆應提高警覺,或盡早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

  3. 2023年11月13日 · 「盡人事、聽天命」。如果只是為了預防做不完的事情而讓自己一直處於待機的狀態,會讓自己錯過許多精彩的事情。你知道一直以來你都盡力了,結果也不是你可以控制的,余佳容建議,這時你能做的是調整自己的狀態。 預留時間給自己

  4. 2023年3月2日 · 臨床觀察產婦產後憂鬱症症狀,衛福部桃園醫院身心科主任王紹丞醫師表示,新生兒出生7天內,產婦因為荷爾蒙改變下,出現情緒、心情不穩定等。 但是經過幾天會慢慢改善,如果長時間一直存在情緒低落、無力等情況,建議就要有所警覺,可以求助門診觀察,除了藥物、轉介心理師諮商等治療。 像桃園市政府推動的「產婦心理諮商」補助,就是讓產婦在心理上得到支持,避免有一些負面情緒困擾。 產婦生下新生兒之後,王紹丞醫師提醒新生兒的爸爸,一定要分擔照顧嬰兒的責任、不要讓產婦一個人獨力照顧,以免有孤立無援的錯覺,甚至要傾聽產婦困擾協助解決,當然,長輩關注新生兒的到來之餘,同樣也要關心產婦,因為產婦生小孩時心理有很大壓力事件,長者可以避免讓產婦產生壓力。 如產婦心理不適,陪伴就醫也是極為重要。

  5. 2021年12月30日 · 許家綺心理師建議,在與B群人格相處時,要避免自己被傷害或情緒勒索,最重要的是適當同理對方。當對方提出強烈要求或情緒激烈反應,可以先試著瞭解對方的動機,盡量不要流於爭辯問題表面的對錯,才不會導致互相攻擊甚或兩敗俱傷。

  6. 2023年6月12日 · 新冠肺炎第4波流行,不少民眾感染就醫,即使轉陰之後,有些人仍有後續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疲倦、焦慮、失眠等,醫師表示,根據一份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報告,約35%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痊癒後仍然一些後遺症。

  7. 2022年7月21日 · 一、瑜伽. 瑜伽運動可作爲激活迷走神經的一種方法,這裏推薦「呼吸冥想」(Sudarshan Kriya Yoga,簡稱SKY)。 SKY瑜伽以特定的自然呼吸節奏來協調身體、心智和情緒,可以有效提高注意力,放鬆身體,更提高睡眠質量。 二、盒子呼吸法(Box Breathing) 盒子呼吸法,又稱箱式呼吸法,透過減慢呼吸頻率,調節緊張的情緒。 5分鐘的深、長呼吸,有助於促進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活動之間的平衡,最終緩解焦慮。 三、冷水浸泡. 冷水對身體的衝擊,會觸發交感神經系統,進一步刺激迷走神經。 洗個冷水澡能減緩心率、引導血液流向大腦,反而可以產生鎮靜作用,有助於緩解壓力。 冷水可刺激迷走神經,讓身心放鬆。 (示意圖/Pixabay) 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