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28日 · 根據勞動部「勞工紓壓健康網」,「職場霸凌」是指:在工作場所中發生的,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的處罰,所造成持續性的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被威脅、羞辱、被孤立及受傷,進而折損其自信,帶來沉重的身心 ...

  2. 2012年11月5日 · 你的老闆常常對你大吼、斥責嗎?. 想到每天上班要見到的主管是否讓你覺得壓力破表?. 小心,這可能代表你受到職場霸凌而霸凌的嚴重後果不僅會害你丟了工作,更可能會賠上健康。. 所謂的職場霸凌,指的是主管對你言語羞辱、做出冒犯的行為 ...

  3. 2016年9月23日 · 為協助工作者走出職場霸凌的陰霾,伊里戈揚提出兩個自救處方: 1. 第一時間向上級反映,蒐證遏止: 一旦發現主管對部屬有上述種種不合理要求,要盡快向上反映,以免在日積月累傷害下喪失信心,認為辭職是唯一出路。 為避免遭人指控空口說白話,最好能蒐集主管所有霸凌的跡象,寫下所受霸凌事宜,以及目擊證人佐證,保留有利於為自己辯護的證據,藉此遏止霸凌。 2. 主動積極溝通,必要時向人資求助: 可尋找組織內懂得聆聽的人,紓解自身壓力,或是向人資部門求助,同時必須不厭其煩地回應對自己不利的溝通。 假如主管開會時說「你做的報告毫無用處」時,你可進一步釐清主管看懂報告了嗎? 還是有哪一部分內容不滿意,請對方說明? 讓習慣霸凌的一方知道你會採取動作,反抗他惡劣的手段。 (本文取材自 《冷暴力》 ,商周出版)

  4. 2018年7月20日 · 職場霸凌,指在工作場所裡,個人或團隊對同事或下屬進行不合理的羞辱或威嚇行為,像肢體衝突、言語的人身攻擊,以及散布毀壞別人名聲的八卦等。

  5. 2015年6月8日 · 1.以微笑對抗暴力: 由於施虐者的遊戲是以引起憤怒,製造混亂不安,來挑釁受害者,使對方犯錯,陷他於不義,所以受害者務必學會反抗。 不論感受如何,建議受害者盡量 表現出不在意,保持微笑並幽默的回應,不要冷言冷語或語帶譏諷的酸回去。 必須得把持住情緒,不要隨施虐者起舞。 讓他們說想說的話,自己則保持冷靜鎮定,同時記下所有的虐行以便為將來的辯護做好準備。 2.保持戒心: 為維護個人專業信譽,受害者必不可讓人挑出毛病。 受害者必須保持戒心,不要太過相信別人。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辦公桌抽屜要上鎖,即使是出去吃午餐,也要隨身攜帶工作日誌和正在處理的重要檔案。 或者,設定電腦的開啟密碼。 3.不要在工作上被抓到把柄:

  6. 2019年11月13日 · 1.別自貼廉價的弱者標籤. 職場裡慣性歧視別人的人,往往不覺得自己在歧視別人,也因此,被霸凌者絕不能以被霸凌者自居, 別輕易給自己貼上被害者標籤 。 在工作環境本就存在程度不一的競爭關係,本質上也是相互的資源掠奪,因此霸凌與否的行為,多少來自於人的劣根性,不必太意外。 如果是以動手動腳而行之,訴諸法律即可;但面對無聲無息、精神層面的「冷暴力」,我們該如何應對? 首先, 強化心理素質 :面對被霸凌或歧視的事實,但無須過分誇大。 下一步,不是抄傢伙正面對決,而是暗自帶著節奏速度, 默默深化自身工作表現 ,透過更多的績效表現,間接瓦解職場中的霸凌狀態,積極轉移焦點,最終試著讓這件事無痕過去。 你繼續行駛在自己的職場航道上,勿因此事再開一個戰場,職場生存的本質,不是要你費時間在這等破事。

  7. 2018年7月9日 · 1. 了解不同團體的立場. 觀察各群體的發言,釐清他們的觀點及利益,並試著結交領頭人物,與其互動交談,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想法,減少敵意或誤會。 2. 選擇價值觀相近的團體. 受到文化、家庭、教育、生活等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可能差距甚大,選擇志同道合的盟友,做起事來比較順暢。 3. 避免爭議性的主管或團體. 基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優先選擇爭議性較低的群體,否則可能讓自己淪為下一次鬥爭的墊腳石。 比如說某團體想法太過極端,曾造成公司不小的損失,應盡量避免接觸。 4. 依循公司的利益絕對沒錯. 若透過前 3 個辦法,你還是找不到適合加入的群體,那就選擇想法最符合公司理念與利益的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