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5日 · 1. 創造雙向溝通的機會. 作為家長,一定都很重視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只是有時候不知不覺就偏重了向他們教導和講大道理。 其實,子女也有個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獨特見解,家長不妨多傾聽,這是鞏固親子之間雙向溝通的重要方式。 2. 適時肌膚接觸. 深度擁抱能讓孩子得到溫暖安全感,適用於所有年齡的孩子。 所以建議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擁抱你的孩子幾分鐘;每天晚上最後一件事,也是擁抱你的孩子幾分鐘。 3.

  2. 2022年10月11日 · 父母發現孩子有人際困擾時,得審慎應對,資深教師分享了以下幾個關鍵心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一、善用「一致性溝通」,真正同理接納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回家說「大家都不喜歡我」、「都沒人要跟我玩」之類的話語時,父母難免心慌,急著想搞清楚狀況,但如果大人的情緒波動太大、言語反應太直接,反而容易讓孩子更焦慮,覺得「這件事真的很嚴重」。 全台最大教學社群「溫老師備課Party」創辦人、台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退休教師溫美玉建議,父母要先穩住,才能真正接住孩子,薩提爾模式中的「一致性溝通」很適合用在此時,溫美玉將其拆解成四個具體步驟: 1、全神貫注傾聽 :放下手邊的事情跟手機,專心聽孩子說。

  3. 2022年4月13日 · 家庭在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若父母能常陪伴與鼓勵孩子,表現足夠的關 愛與支持,培養正向的關係及信賴感,孩子對家庭生活的滿意度和安全感就會變高,心理自然也會比較健康

    • 對人感興趣。很多人告訴我:「我就是不喜歡人。」這樣的說法讓我很震驚,因為一般來說,我們最棒的記憶全都是與他人共度的時光,而生活中最大的滿足感之一,也是根植於與他人的關係及被他人所愛的感覺。
    • 用心記住重要資訊。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天生擅長記住姓名和日期。但是,有記住他人資訊的人,往往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創造出更強大的人際關係。如果你一段時間沒有見到某個人,之後遇到他,還記得他妻子的名字,或者記得他的父親正在接受疾病治療,雙方就會自動變得更加親近。
    • 加深對人們的生活、興趣和職業的了解。這在工作中尤為重要。一定要記得,多數協議都是在建立起親切友好的關係之後才達成的。如果你準備和公司的董事長見面,可以試著先去了解他的一些情況;如果你想給朋友一個驚喜,那就著手去研究;如果想為家人的生活帶來歡樂,那就要去參與他們感興趣的事─這需要時間和意志力,請時常打電話給家人和朋友,不要和他們失去聯絡,只要付出小小的努力就能產生巨大的效果。
    • 避免批判。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我們常常一見到別人就開始進行判斷、分析和分類。這可能是一種防禦機制,或者僅是一種下意識的心理過程,試圖避免自己的內在發生衝突。
  4. 2019年4月11日 · 1.鼓勵與傾聽. 身為照顧者或親友,你可以適時的鼓勵以及陪伴讓患者感到有人支持,有時,最簡單的「傾聽」,就是最有幫助的事情。 很重要的是,雖然鼓勵患者是好事,但不要表現錯誤的樂觀情緒,或告訴癌症患者應該保持積極態度。 經歷癌症對於患者本身是艱難的過程,過度樂觀與正向會讓患者感到不被理解與承受極大壓力。 2. 幽默的談話. 些許的幽默是一種重要的應對方式,因為笑可以幫助緩解壓力。 3.避免談論患者的外觀. 如果患者看起來情況很好,那可以讚美他們,讓他們知道。 但當看起來不那麼好時,就應避免發表評論,例如「你看起來很蒼白」或「你又瘦了」。 4.避免分享身邊親友罹癌的案例與偏方.

  5. 2020年10月14日 · 10 分鐘有品質的親子相處,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日期:2020 年 10 月 14 日 作者: 盧映慈.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舵手,每個人小時候最先遇到的模仿學習對象就是父母,但現代忙碌的家長,常常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甚至連今天跟孩子講了幾句話都想不起來 ...

  6. 2023年2月24日 · 陪伴. 傾聽完對方經歷過的事情後,可以陪對方一同紓解壓力,只要是在安全的狀況下,他想做甚麼就陪在他身邊,無論是出去走一走、唱歌、吃東西等紓壓活動都可以,不過要記得避免過度飲酒、吸毒、自殘、干擾以及傷害他人。 身體接觸與安撫. 比起言語,透過擁抱對方、安撫背部或是牽手、從旁輕柔肩膀或手臂等肢體語言也可陪伴對方度過難關,不過在身體接觸之前,應確認彼此關係是親近自在的,並事先徵得同意,可以問問對方「我可以抱一下你嗎? 」若對方同意再進一步身體接觸。 提供正確的情緒觀念. 難過的時候,有些人會習慣逞強憋著情緒,蔡曉雯心理師指出,安慰他人時提供對方正確的情緒觀念也很重要,例如「情緒需要抒發,而不是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