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1日 · 多給先生一些空間多給他一些面子和尊嚴了解他可能還不知如何是好人到中年常有無法突破的困境太太身處同樣年紀應該還能夠理解。 避免責備 同樣的也減少在言語態度上質疑他像是自己所擔心焦慮的:「你怎麼還找不到工作啊

  2. 2018年6月14日 · 不管是不想工作還是找不到工作」,只要找出原因就可以尋求協助再以漸進方式逐步讓工作進入孩子生活的正常軌道例如先找到符合志趣與資格條件的兼職或志工的工作再把時間拉長增加穩定性

  3. 2022年11月8日 ·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 別擔心,你並不孤單。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存在危機existentical crisis)」,忍不住去思考生命真諦自己降生宇宙的目的這些都是健康的自我覺察過程然而如果這種思維一直重複出現而且還會因為找不到答案焦慮不已亦可作存在焦慮),就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衍生成存在憂鬱症existential depression)」。 當存在危機、存在焦慮誘發身心症狀,如:絕望感、情緒低落、甚至出現尋短念頭,就有必要趕快求助專業諮商師、精神科醫師。 什麼是存在危機? 人類研究「存在危機」已有數十年歷史。

  4. 2002年1月1日 · 2002-01-01. .文 / 吳若女.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呂恩賜. 字級. 收藏. 分享. 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辦公室有做完的事,家也有處理完的東西,從老闆同事,配偶小孩,好像每個人都伸手向你要時間和精力。 於是,你盡其所能,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夠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但最後你卻發現自己精疲力竭,再也沒有辦法做什麼,工作效率一直在降低,脾氣也暴躁隨時可以崩潰,半夜無法入眠,因為心裡著急焦慮,沒辦法安靜下來。 有時候,真想躲起來,離開這個世界,讓什麼人也找不到。 有時候,也知道自己了一個極限,想要放鬆,卻怎麼也靜不下來,不知道該怎麼放鬆? 隨時隨地放鬆.

  5. 2021年1月13日 · 「每天都不想上班! 」 如何克服職場倦怠感? 職業倦怠相關研究,最早是由德國心理學家弗洛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於1974年提出,用來描述專業助人工作者身心耗竭(exhaustion)的現象。 研究至今已43年累積大量研究成果許多研究都證實職業倦怠的起因與工作壓力呈現高度相關。 2021-01-13. .文 / 黃婷郁. .文 / 趙慈慧.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6. 2023年9月4日 · 每個人都有一些感到恐懼、焦慮的事物,但多數時候,會習慣用忽略、壓抑的方式來面對;事實上焦慮本身可怕,可怕的是對焦慮的「焦慮」,該怎麼面對焦慮、學習與焦慮和平共處?

  7. 2017年8月31日 · 1.訊息太多,大腦難負荷. 台大心理系特聘教授梁庚辰認為,四、五十歲的人記憶力減退,應該跟負責記憶穩固的海馬及提取記憶的額葉退化沒有絕對關係(除非腦部已有退化性疾病,如 早發性失智症 ),而比較可能是接收太多資訊、超載了,必須捨掉一些訊息才能容納新的訊息。 中年人在家庭和工作上都負有重任,需要思考、記住很多事,大腦難免力不從心。 2.壓力是記憶力的大敵. 很重要的事卻忘了去辦、上台報告時腦中一片空白…,一遇上壓力,記憶力就大大打折,造成「 假失智 」。 台大醫院臨床心理師鄭婷文遇過不少中年人因為健忘、擔心是失智而就醫,檢查結果多半正常。 這些中年人多半事業有成、身居要職或剛接手複雜的工作工作要求高,有時手邊同時進來幾件事,他們只記得做前幾件,後面的就忘了。 3.分心、多工,記憶拉警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