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5日 · 心理學家告訴大家如何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李玫瑾是位心理學家、犯罪心理學教授,網路上有段影片是她在告訴大家,當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便開始大哭大鬧,該怎麼解決。 CMoney小編把這個影片的幾項重點列出來,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這樣的問題! 孩子在賣場「歡」,我們應該怎麼做? 當孩子會因為「目的性」而哭就要開始訓練他, 很多孩子明明家裡有一堆小車了,卻還是因為得不到一輛小汽車在賣場、商店哭鬧,哭天喊地甚至賴在地上不走,這個時候,你一定知道如何訓練孩子, 千萬別每次都順著他的意, 一旦順著他的意,他就知道這招有用,以後根本無法跟他溝通,因為他知道,用哭的就好了。

  2. 2017年4月13日 · 不要害怕孩子受傷,要怕的是,孩子沒有承擔受傷的能力! 畢竟人生的路途要面對的挫折,要跌的跤、受的傷更多,我們再愛孩子也沒辦法陪伴他、照顧他一輩子!

    • 社會關係vs.親密關係
    • 親密關係更容易讓人放肆
    • 在親密關係中保持邊界意識
    • 延伸閱讀

    心理學認為,越是與親近的關係層次交往時,越是不需要「禮貌」來拉近關係或者維繫感情。 簡單來解釋一下,人際關係層次。人際關係是一個從內向外輻射的系統,親密關係是我們最內層的核心關係,如與家人和戀人的關係等可以稱之為微系統,其他依次向外輻射,如親戚朋友關係等中系統,社交關係,工作關係等外系統。 我們與不同系統關係打交道的方式本來就有所不同,越是向外部的關係越需要我們調動防禦,借助人際功能去維護,因為外部系統的關係在情感上的親密度並不穩固,我們與同事的情感親密度肯定不如與死黨好,與熟人的關係更次之。 在外部社會關係內,我們的情感參與程度低,需要用人際技巧和社會面具來拉進距離,促成溝通,這是自然的。 回想一下小時候,孩子被大人教導禮貌的時候,常常是面對親戚朋友和鄰居的時候,而這些人,叫做「社會關係」...

    在親密關係內,我們的情感安全度更高,人更放鬆,防禦系統自然降低戒備,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被關注的渴望和對被照顧、被理解的願望會自然被釋放出來,我們的負面情緒也會不由自主地發洩。 在安全的關係內,我們會更輕易地發脾氣和攻擊他人,因為知道對方是安全的,不會像外人一樣對我們產生過度的報復,也就是說,代價最小。 同樣,在安全的親密關係內,我們的人際邊界意識會降低,即不把對方當獨立個體看,而是看成我們情感和願望的對象。 親密關係內最容易不分你我,而許多的衝突均來自這個「不分你我」,它意味著我們容易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投射到對方身上,按照我們的意願去揣測對方,把我們的「內心戲」當成關係中的現實。 但在外部關係內,我們的人際邊界是相對清晰的,不把對方當自己人,投射的程度會有所收斂。 親密關係之所以成為...

    再親密的關係,也依然你是你,我是我。我們也許很像,很投緣,很要好,很相愛,但我們終究不是一個人。我們的想法很可能不同,想要的東西不同,性格不同,偏好不同等等,這是多麼正常的,我們不是對方的影子,對方也不是我們的鏡子。 1. 難道我們以為的就是我們以為的嗎? 察覺自己的投射。簡單的現實檢驗原則:如果你認為事情是這樣的,在發脾氣或採取行動之前,暫停一秒鐘,問一下對方的想法。 比如你下班回家發現家里地板上堆了一攤垃圾,一定是熊孩子搞的事!你瞬間氣貫長虹,在使出洪荒之力怒吼之前,先簡單問一句:「這是怎麼了?」也許熊孩子會告訴你,他在做一項什麼什麼「實驗」,本著科學探索精神把包裝箱做成了一個「太空堡壘」,然後興沖沖地展示給你看他的「成果」──就是你看到的那堆破爛兒。 你有機會知道,你以為的搗蛋其實是孩...

    【感情變淡了,怎麼辦?】TED 百萬點閱心理專家建議的「一個秘訣」,讓彼此回到最初的熱度 【寫給半生熟女人的溫柔宣言】Sandy 吳姍儒暢談「畫界線的藝術」:用「七個圈」將愛的人拉得更近 【明明喜歡一個人,卻又推開對方】心理諮詢師剖析愛情中「矛盾型依戀」者的不安 (本文經合作夥伴 簡單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如何改变对不熟的人可以处理的很周到,对熟悉的人总是伤害的状况?〉。)

  3. 2017年9月8日 · 孩子當然可以哭鬧。但 更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如何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正確的宣洩情緒。當孩子在大庭廣眾下大哭大叫,請跟孩子說:「你這樣大叫會讓別人不舒服,走,我陪你去沒有人的地方哭。」 #不要在孩子哭鬧時講道理

  4. 2015年6月5日 · safinasung 2015-06-05. 常在火車或飛機上聽見小孩不受控制的大吵大鬧嗎? 身為父母到底能做些什麼呢? 看看原文作者 Stuart Heritage 的親身經驗吧。 (以下內容以原文作者為第一人稱編譯。 我想藉由這個空間真誠、正式地道歉。 如果這個專欄能被那些曾經跟我同一車廂,帶著不斷大哭大鬧的 baby 們的父母親看到,我想讓你們知道我很抱歉,我深深地感到抱歉。 我之前覺得你們一定是做錯了什麼,是不稱職的爸媽,你們的孩子很野蠻,所以我總是心想,如果你要到哪裡旅行,最好還是用走的就好,畢竟我當時想讀個報紙、寫個很棒的 tweet ,或只是望著窗外的風景放空,而你的孩子就不斷的在製造噪音-、尖叫、大笑,讓我完全冷靜不下來。 但現在,我在此深深致歉,尋求你們的諒解。

  5. 2018年2月7日 · 事實上,沒有人喜歡被強迫,但有些事情就算孩子不想做,也不能放任他為所欲為。 例如,有的孩子會懶得去洗澡,要他洗澡總是拖拖拉拉,父母得採取幽默好玩的方式,才能誘導孩子進入浴室。

  6. 2017年11月22日 · 孩子的風險在哪?. 一、 透過暴力,無法教會你想教孩子的事. 通常長期被暴力對待的孩子,有三種發展:. 第一種是,失去自我 – 挫敗的人生. 他因為非常地恐懼與害怕,自我變得很小,所以在跟人的關係,變得退縮。. 而當大人用更嚴厲的方式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