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有人把張蓓蓓視為偶像,因為她不到60歲,身體依然健康,卻執意要給自己辦一場生前告別式。. 「所謂他、你、我,是很不一樣的。. 」年輕時擔任護理師的張蓓蓓,親見過許多生離死別,雖然難免會傷感,但終究不是切膚之痛。. 5年前,恩愛多年的 ...

  2. 「所謂他、你、我,是很不一樣的。 」曾擔任護理師的張蓓蓓,丈夫去世讓她陷入了長時間的悲痛,直到因緣際會接觸到了「死亡咖啡館」活動,她開始以「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助人,包括,執意要給自己辦一場生前告別式。

  3. 2017年12月10日 · 「會害怕一個生命交在我手上,那是我可以控制卻失控的事情,擔心眼前生命隨時都會消失。 自殺者遺族最常被問到,你們當初為什麼沒有阻止他? 就算別人跟你說他們懂,也沒有用,就是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 」李翌如發現自己身心狀況不對勁後,去年8月前往精神科就診,現在仍固定每月一次到醫院做心理諮商,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談,一步步從家人關係與自身性格釐清問題的根源。 鮮少和她討論母親自殺的哥哥,則在今年主動報名參加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開辦的 「自殺者遺族說故事團體」,開始向她分享其中的所見所聞。 從小疏離的兄、妹、父三人,經歷過針鋒相對的過程,終於隨著時間可以平心靜氣地聊天,李翌如甚至偶爾會陪父親上市場買菜,只是能重新相處的時間才4年多,父親就突然倒下猝逝。

  4. 2021年11月16日 · 被騙後的人生──不要再有下一個受害者,就是「最好的復仇」. (攝影/林彥廷). 兩個月來,《報導者》團隊訪談多位交友及投資詐騙受害者,有的人剛被騙一個多月,有的人談著心裡需要一些活著的理由,有的人再也無法信任別人,也有人談復仇。. 這個 ...

  5. 葉青過世兩年,2013年夏雪與現在的先生相識、結婚,對方的理解與包容,讓她意識到要為另一個人負責,不能再把想這件事放在心上或掛在嘴邊。

  6. 2021年1月12日 · 離開、復合、想求助卻開不了口,我們如何支持家暴受害人的自主選擇?. 無論是決定離開、選擇復合、猶豫是否開口求助,都是家庭暴力受暴者的可能反應。. 現階段的家防系統,是否能給予受暴者足夠能量做出關鍵抉擇?. (攝影/陳曉威). 近30年前 ...

  7. 2024年3月20日 · 去年(2023)12月底,一名1歲大男童於台北市文山區保母托育期間疑似受虐死亡,時隔3個月,由親友3月10日於 社群平台揭露 ,不但全國震驚、譴責保母,主責男童收出養與安置工作的兒福聯盟與訪視社工更成為眾矢之的,史上首位 社工被上銬 畫面更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