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5日 · 從照顧身體喚回他的理智. 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是互相影響的,當身體有感受到安撫或是安慰時,心理也會跟著感到安全。 如果有人有毛毛蟲恐懼症,在遇到毛毛蟲的時候會挑起他的童年創傷經驗,會尖叫、發抖,這時候我們可以照顧他的身體,安撫他的背,教他深呼吸,抱一抱他,搓搓他的手,讓他覺得是溫暖的,也可以告訴他:「那個毛毛蟲離你很遠,如果他跑過來,我會保護你。 」給予言語上的安撫,把他的理智慢慢的喚回來。 但在某些情況下,就算有了創傷知情的眼光,也給予有品質的陪伴,以及照顧身體的概念,還是沒辦法有效的幫助受到「重大創傷」的人。

  2. 2019年5月21日 · 女友得了憂鬱症,他用「愛的6招」修補她破碎的心. 日期:2019 年 5 月 21 日 作者: 盧映慈. 憂鬱症在現代是一個常注意到的疾病,大家也漸漸了解要去關心憂鬱的親友,但有時候過度讓自己的關心聚焦在患者身上,自己也可能情緒捲入,而面對患者 ...

    • 傾聽
    • 身體接觸與安撫
    • 提供正確的情緒觀念
    • 提供個別化想法

    首先,傾聽是重要的第一步,蔡曉雯心理師指出,過程中要讓對方可自在安心、不受干擾的表達與抒發,不要進行評價、不要給建議,另外也不要想用力地排除對方的情緒或是急著分享自己的故事、轉移話題。 另外,在傾聽的過程中,想像成自己是一個溫暖的樹洞、容器,是一處安靜的處所,可以安靜溫柔地陪伴並接納對方。

    比起言語,透過擁抱對方、安撫背部或是牽手、從旁輕柔肩膀或手臂等肢體語言也可陪伴對方度過難關,不過在身體接觸之前,應確認彼此關係是親近自在的,並事先徵得同意,可以問問對方「我可以抱一下你嗎?」若對方同意再進一步身體接觸。

    難過的時候,有些人會習慣逞強憋著情緒,蔡曉雯心理師指出,安慰他人時提供對方正確的情緒觀念也很重要,例如「情緒需要抒發,而不是壓抑」。 而當發現對方在訴說時眼匡已經緩緩泛紅,可試著說「你可以哭、生氣、害怕…,想哭就哭,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讓對方的情緒更能自然流露。

    最後,等到對方情緒較舒緩後,我們再來提供一些個別化的想法,和對方說「你已經做得很好」、「還有我們在身邊陪你」、「有些事我們沒辦法控制,盡人事聽天命」、「其實你很棒」等等的語句,或是給予一些個人建議。 蔡曉雯心理師提醒,許多人在安慰他人時,都習慣先丟出建議或等不及分享自己過往的經驗,不過當處於情緒激動的狀態之下,大腦中的情緒腦會相對活躍,而當情緒抒發完畢後理性腦就會恢復活躍,這時也能容納他人建議。 蔡曉雯心理師與邱一航醫師皆表示,安慰他人最忌諱急著並且草率給他人建議,掌握這些技巧,便可幫助他人重燃希望,緩和情緒。 文/李祉函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同理心讓我們想安慰他人!安慰他人可帶來「三大益處」、舒緩自己情緒 看到或聽到鳥類與心理健康改善有關!研究:情緒提升效果可持續長達 8 小時 研究:...

  3. 2018年3月19日 · 日期:2018 年 3 月 19 日 作者: Heho編輯部. 《阿娜答得了憂鬱症》這部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記錄了漫畫家小晴(宮崎葵飾)在丈夫(堺雅人飾)患憂鬱症之後,陪伴丈夫一同與憂鬱症鬥爭的故事。. 電影符合標準的日式治愈路線:暖色系的畫面,簡單的 ...

  4. 2019年4月11日 · 1.鼓勵與傾聽. 身為照顧者或親友,你可以適時的鼓勵以及陪伴讓患者感到有人支持,有時,最簡單的「傾聽」,就是最有幫助的事情。 很重要的是,雖然鼓勵患者是好事,但不要表現出錯誤的樂觀情緒,或告訴癌症患者應該保持積極態度。 經歷癌症對於患者本身是艱難的過程,過度樂觀與正向會讓患者感到不被理解與承受極大壓力。 2. 幽默的談話. 些許的幽默是一種重要的應對方式,因為笑可以幫助緩解壓力。 3.避免談論患者的外觀. 如果患者看起來情況很好,那可以讚美他們,讓他們知道。 但當看起來不那麼好時,就應避免發表評論,例如「你看起來很蒼白」或「你又瘦了」。 4.避免分享身邊親友罹癌的案例與偏方.

  5. 2020年1月19日 · 症狀一:看到某人或是所有人,會有討厭感. 人際過敏症的症狀可能針對某些人(特殊過敏原),也可能針對所有人,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當討厭的人過來的時候,心裡都會湧出一股討厭、噁心的感覺,不自覺的對對方產生否定的情緒,而且表現在態度或是行為上。 症狀二:身處人群之中,會感覺挫折、焦慮. 而在這種情況下,慢慢會發展到,只要跟人靠得太近,或是身處在人群中,就會覺得焦慮、挫折、鬱悶,不知道該怎麼辦,但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 圖片來源:freepik. 症狀三:產生負面情緒後,就很難恢復. 而產生這些負面情緒之後,另一個特徵就是,很難從這些情緒中恢復,會一直被負面情緒包圍,變得很低落或是憤怒,就像每次過敏發作的時候總會持續好一陣子才會好一樣。

  6. 2020年10月14日 · 選定一個固定說話的時間. 國泰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薛媛云說,選定一個固定說話的時間,可以建立親子關係的「儀式感」,讓小孩知道,無論爸媽多忙,每天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可以談話、說出自己的想法或遇到的問題。 而在漸漸習慣之後,親子之間在平常時,自然而然也會有話聊,不會覺得尷尬或是不知道講什麼,彼此也會知道什麼時候想說話。 多問細節. 而比起問「空泛」的話,不如直接問孩子細節。 例如爸媽們可以問,「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 」當孩子回答之後,就可以再問,「那你喜歡哪一堂課? 」「老師今天教了什麼? 」「同學們上課狀況怎麼樣? 」等問題,就可以隨著孩子的回答輕鬆聊下去了。 引導孩子「談談自己跟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