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4日 · 誤信詐騙自責憂鬱怎麼解?. 醫提 5 症狀當就醫 「陪伴」是藥物之外最佳解方. 日期:2024 年 5 月 14 日 作者: 賴 以玲. 各種不斷「推陳出新」的詐騙手法,利用人性心理和社交群組來誘騙民眾,這讓受害者承受心理和財務上的損失,還帶來一連串的焦慮、懷疑 ...

  2. 2024年4月26日 · 建議家長多以故事與孩子交流哪些可能是詐騙,或一起玩家扶的 AR 遊戲時,討論遇到要如何處理,讓孩子從玩中學習保護自己。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網路使用對兒少來說,家長應強化孩子敏感度、警覺心與查證力,知道遭遇的求助方法與因應,不要讓孩子獨自無助面對或更陷其中。 今年「428 兒保日」以「預防網路詐騙全民兒保特攻隊」作為行動目標,全台家扶串聯超過 34 場活動,邀請您一起參加! (詳情請查詢 https://cp.ccf.org.tw/ )。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 網路詐騙屢見,近期媒體報導兒少因國外打工、手機無卡分期、網路社群平台發文疑詐騙等事件,顯示犯罪魔手正伸向社會經驗較少、金錢有限的兒少!

  3. 2019年9月7日 · 害怕被騙財 醫師:失智前先做2件事. 日期:2019 年 9 月 7 日 作者: 林以璿. 近日,司馬中原疑似失智受騙,導致其子女跳出來說話,雖然真實情況外人不清楚,但是失智症比例越來越多,長輩失智後,財產以及各方面事務都成了子女反目的導火線。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案例調查顯示,74名失智者在發生財務損失時,有34位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65位還沒有輔助或監護宣告,財務損失常常就發生在不知不覺中。 先生失智症被騙上億財產 法官卻不接受失智診斷結果. 疾病家屬劉慧芳表示,10多年前,她的先生開始出現怪異的行為,個性大幅改變、易怒,甚至被拐騙離家,被詐騙組織移轉了上億元的資產。 讓劉慧芳更害怕的是,詐騙組織不斷的恐嚇,半夜的無聲電話,讓她的生活飽受煎熬,到現在還在看精神科醫師。

  4. 2023年7月13日 · 李宏文指出,現在兒少遇到各種不同的網路迫害,卻只能找不同的單位求救,比如被詐騙找警察,涉及到性剝削找 iWIN(民間成立網路內容防護機構),一旦缺少專責機構管理,也會使孩子及家長在遇到複合式的犯罪案時求助無門,若孩子同時被騙財、騙 ...

  5. 2023年6月29日 · 為了防止學生受騙,教育部提醒,學生應謹記防詐騙 3C 原則,分別是冷靜(Calm down)、查證(Check it out)、撥打 165(Call 165)。 教育部長潘文忠與內政部長林右昌也指出,教育部與內政部將更緊密合作,除了強化反詐騙教育,也強化與警政單位的横向聯繫,提供孩子最即時的協助與支持。 如果孩子遇到任何可疑情況或懷疑自己受騙,可撥打做反騙詢專線 165 尋求幫助。 教育部與內政部給家長的一封信中也提到,孩子在暑假有更多時間探索新事物,在數位時代,網路已成為孩子們學習、娛樂和社交的重要平台。 然而網路的快速發展也潛藏著風險。 近來網路詐欺不斷變換型態,影響每個人的生活。 因此家長們的協助也十分重要,父母可以做得事情包含: 留意孩子的日常使用網路的狀況。

  6. 2023年9月7日 · 重點 症狀及原因 診斷與治療 調理與預防. 家人疑似患有失智症,要看神經內科還是精神科呢? 容易忘東忘西是失智者最容易辨識的症狀之一,但由於失智症的症狀繁多,記憶力衰退只是其中一種,因此無法從單一病症來推論,當家中長輩出現健忘、容易迷路、脾氣改變等症狀時,建議一開始可至醫院的「 神經內科 」求診,先做初步的診斷和檢查,排除可能是罹患非失智症的可能性。 由於失智症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約佔 60%,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約佔 20%,其分別有不同的特性; 精神科(身心科)較擅長處理精神行為症狀,神經內科則對神經血管系統更專精,因此根據病情的不同,適合的科別也不太一樣,家人可視狀況選擇不同專科就診 。

  7. 2021年2月21日 · 諮商師解析面對創傷的 4 個步驟. 日期:2021 年 2 月 21 日 作者: 莊 筱彤. 你有看到某樣東西就會馬上毛骨悚然、直接逃走的經驗嗎?. 小寶因為小時候曾被男同學捉弄,趁小寶沒注意,把肥大的毛毛蟲放在小寶身上,從那時候開始,小寶看到毛毛蟲都會尖叫持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