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4日 · 1. 管理並調整睡眠習慣: Apple 專題到「優質睡眠」,也是我自己很注重的一塊,好的睡眠對生產力有正向的幫助。 以前我會覺得可以「犧牲睡眠」來換取更多工作時間,不過現在的我不再這樣想,反而覺得是先有良好睡眠,就可以在更少的工作時間獲得質量更好的產能。 (可以參考我的: 紅眼航班與優質時間 ) 所以我一直在實踐著「睡眠追蹤」的管理,有兩個工具是我使用時間最長的,分別是「 Sleep as Android 智能鬧鐘 app 睡眠時間錄音改善睡眠障礙 」和「 Sleep Cycle 睡眠週期鬧鐘在最不累時叫醒你,手機不需放床上 」。 這類工具可以追蹤睡眠時間、記錄睡眠品質、調整睡眠週期與起床時間,幫助自己睡得更好,也讓醒來後更有精神。

  2. 2018年8月9日 · 一,把睡眠當成像重要工作一樣. 對於許多勤勞的、焦慮的、擁有許多想做的事的朋友來說,似乎犧牲睡眠,是擠出時間最簡單的手段。 但是,每天的睡覺時間,不僅是恢復體力必要的休息手段,也是讓大腦重新整理醒著時思緒的必備階段。 可以說,如何管理睡眠,也同時決定了能夠投入多少能量到工作中。 就像我這篇文章裡所提到的:「 把休息放入你的待辦清單: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 」,轉換一下思考: 睡眠,是為了讓自己接下來用更高的精力與專注力,去完成最重要的那個任務。 為了做更多事而犧牲睡眠,最後卻因為精力與專注力不夠,反而什麼事情都做不好,這不是時間管理的目的。 相對的,時間管理是一種取捨,是幫助自己「真正完成有價值的事」,為了明天那件更有價值的重要任務,我今晚要好好睡覺,讓明天能全力以赴,用最佳狀態達到最佳成果。

  3. 2017年3月27日 · 一工作就覺得累? 一到放假就算拚命放鬆、拚命玩也總覺得休息不夠? 因為這時候我的體力其實是滿格的,我需要的是「補充動力和精神力」的休息藥水,我需要的不是靜態休息,而是「 積極休息 」。 莫法特休息法: 什麼是「積極休息」? 今天介紹大家很有趣也很有效的方法:「莫法特休息法」。 「莫法特休息法」背後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據說《新約聖經》的翻譯者詹姆斯·莫法特在工作時會準備三張書桌,第一張書桌上擺著他的聖經譯稿,第二張書桌上擺著他正在寫的論文原稿,第三張書桌上則是他正在撰寫的偵探小說。 而莫法特的工作方法就是翻譯累了,就換到第二張書桌寫論文,累了再換到第三張書桌寫小說。

  4. 2018年12月9日 · 重大的改變也是這樣而來的,改變並非事先預知,而是在實際的執行體驗中,不斷嘗試,才能發現改變的契機:「 「擁有熱情」不一定是尋找喜歡、興趣與好奇,而是刻意練習 」。 如果你明年打算開始一種、兩種或多種新習慣, 那麼不妨調整一下「明年我要達成某某習慣」這樣的目標,把目標改成: 測試看看某某習慣會對我產生什麼影響? 不是要一開始就找到某個好習慣,然後就決定要達成,這是要有多大的運氣,才能剛好碰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最好習慣呢? 不如改變心態,不斷的測試,以測試對自己更好的新習慣為目標,以調整對自己更好的習慣為目標,然後不斷測試、調整。 其實那個對自己最好的習慣,就是這樣的目標本身。 2. 如何開始一個新習慣? 想做和開始做,往往有一條鴻溝。

  5. 2012年8月7日 · 這時候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如果不會設定目標那麼幾乎可以預見你的習慣養成計畫一定會失敗。 不過就是設定一個目標,有這麼難嗎? 例如,我設定「每天早睡」為目標,和我設定「12點前上床」為目標;或者,我設定「減肥」為目標,和我設定「每天下班走路回家」為目標。 你覺得哪種計畫會真的有辦法持續下去? 在設定習慣養成目標時,一定要「 避免概念化 」,一定要把目標設定成一個非常具體、非常直白、有所設限的 「行為」、「動作」 ,這樣我們才會很明確的去做到,我們才會真的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可以怎麼去做到。 如果你把目標設定成「每天早睡」,因為沒有一個設限,所以你可能忙到11點多事情做不完於是只好「再熬夜一次好了」。

  6. 2018年5月24日 · 一開始很漂亮的開始了,但熬不過中途持續反覆的無聊? 獎勵效果逐次降低,甚至一獎勵完,效果就消失? 就算有動人與遠大目標,卻沒辦法激勵現在的我持續努力? 關鍵的問題就在於: 重複的任務、重複的獎勵、太遠的目標,很難再給予足夠的激勵 。 那要怎麼讓明明看起來就是一樣的習慣、工作,不再是例行任務呢? 其實關鍵就在於: 創造不一樣的「微挑戰」! 什麼是微挑戰? 不是一般的任務與行動! 「微挑戰」不是一般的任務與行動,在我的想法中,他最好能具備下列條件,每個條件之間有環環相扣的關係(這可以呼應我的一篇經典文章: 養成好習慣之前,如何建立真的做得到的習慣養成目標? ): 1. 不是一定要做 ,但 立即可以做到 的行動. 2. 這個小行動會產生 新的小變化. 3. 這個變化會帶來 還無法完全預知的成果.

  7. 2018年3月1日 · 其實,這個視覺化的表單,主要用途是提醒我自己規畫一個習慣需要考慮的「四個關鍵角度」,如果把表單簡化,那麼將會是下圖這樣的四大主題: 目標設計 :最核心的思考,想要達成什麼具體願景,決定了我要採取什麼樣的習慣行動。 現實情境 :第一步的推演,不符合現實的習慣不可能實現,一定要從自己的現實時間中,找到習慣可以被觸發的合理情境。 行動設計 :習慣是行動的結果,什麼樣的行動是可行的? 我要用什麼新行動取代什麼舊行動? 獎勵與回饋 :養成習慣是一種任務,也是一種遊戲,要能評量,要有獎勵,才知道怎麼樣逐漸變得更好。 如果掌握了習慣被養成的規則,不一定硬要照著這個表單來填寫。 但是這個習慣規則表,卻能提醒我自己不要忽略了某些關鍵。 或是在養成習慣過程卡關時,評估一下是不是哪個環節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