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文.圖/黃裕銘 英國牛津大學植物科學系博士.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 ...

  2. 資料顯示最高產量為最低產量者3.02~3.25倍,其平均值高於中量值,顯示產量在平均值以下者超過50%,這意味著需要了解其低產的原因及提高產量對應對策。

  3. 一、土壤pH值. 土壤酸鹼度(pH值)藉由礦質鹽類溶解度和土壤微生物活動等,影響植物營養與生長。 當土壤pH值為5.5~7.5時,對大多數植物生長均極適合,但在一般情況下,土壤中陽離子吸收則隨pH值增加而上升,陰離子吸收則隨pH值增加而下降。 土壤pH值對植物吸收礦物營養雖有直接影響,卻沒有比間接影響大,例如於鹼性環境下,Fe2+、Cu2+、Mg2+、Ca2+、Zn2+及PO43-等都易形成可溶性化合物,而難以被植物利用,因而減少了植物對這些離子吸收;在酸性條件下,K+、Ca2+、Mg2+及PO43-等極易被溶解,常導致被雨水淋洗流失而缺乏或不足,Mg2+與Al3+則因溶解度過大而造成傷害。

  4. 因此,農委會去年開始檢討,發現造成有機農業面積成長趨緩的原因有以下4點: 轉型期間作物產量收益降低,平均減產2~5成。 有機驗證基準對於農地重金屬含量標準、及可用資材限制嚴格,侷限農民經營有機條件。 國內慣行、有機田區混雜,易造成鄰田汙染,因產品檢出微量藥物殘留遭受處分,增加經營風險。 參加有機驗證,除可能增加必要生產成本外,每年還需負擔驗證及檢驗費用2~3.6萬元。 自有機農業立法管理後,現今已發展10年,但土壤重金屬規範僅於2012年部分修正,是否妥適? 為何土壤重金屬應被列為有機農業申請環境條件之一? 這可從環境污染與對人體造成危害風險談起。

  5. 臺灣食米量下降,主要是生活型態改變、食物多樣化、外食人口增加、選擇性多,對比過去鄉下,多以務農為主,需要消耗大量體力與熱量,吃米才有體力工作。 早期臺灣住民以米食為主,而麵粉製成糕、餅,只會被當作點心。 食米量減少與減肥主流低醣飲食有關. 食米量減少也跟近年減肥主流以低醣飲食有關,對於進行生酮或低醣飲食及正在減重的人,控制攝取澱粉量為一大要點,也因此比起食用米飯,更會選擇用其他食材如:花椰菜、地瓜、紫薯等等取代米。 甚至港星鄭秀文日前在Instagram自爆,維持身材祕訣是,20年來完全不吃白飯。 儘管政府努力推廣米食,但國人似乎不太買單。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米是長胖兇手,不過數據顯示,全世界最瘦是愛吃米飯日本人,肥胖率僅有4%。

  6. 硫化物會破壞動物體的上呼吸道黏膜,這是雞隻容易生病的原因,所以我對這個的乾度很要求。 細心照料 一日巡多回 陳老闆的蛋雞品種有白羽、紅羽雞,「這邊有海蘭雞(Hy-Line)、伊莎(ISA),那邊有漢德克(HENDRIX)、海斯(H&N NICK),一共4個品種,就差 ...

  7.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古碧玲理事長與劉露霞秘書長指出,造成食物浪費的原因很多,食品標示調整,如改訂賞味期,應有助於減少食物浪費,但最重要是將食物分門別類,有些可改以賞味期標示,有些維持有效日期,有些則根本不必標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