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FB被盜用如何處理 相關

    廣告
  2. PC-cillin 2024完整防詐攻略:保護資料/偵測威脅/防範侵入,識破各種詐騙手法,全面防護更安心。 不只防毒,更防詐騙!即時封鎖網路未知威脅,手機/電腦安心網購安心PAY,個資密碼不外洩。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6日 · 建議家長多以故事與孩子交流哪些可能是詐騙,或一起玩家扶的 AR 遊戲時,討論遇到要如何處理,讓孩子從玩中學習保護自己。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網路使用對兒少來說,家長應強化孩子敏感度、警覺心與查證力,知道遭遇的求助方法與因應 ...

    • 網路遊戲成癮 從「好奇」開始
    • 網路遊戲成癮常並存注意力缺損、憂鬱、焦慮
    • 戒癮改變歷程分為 5 階段
    • 認知行為療法 助孩子尋找替代想法、時間管理

    網路成癮的發生往往不是一夕之間,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昆樺指出,網路遊戲成癮是「從嘗試到習慣」的歷程,孩子一開始會先出於「好奇」、「實驗」的心態開始嘗試,從中得到益處後,之後只要發生人際衝突或是面臨生活壓力時,就會更加投入,且玩遊戲的時間越拉越長,最終發展為網路遊戲成癮。 賴柔吟醫師表示,根據 WHO 定義,當對於遊戲的節制力明顯缺損,遊戲成為生活裡面最優先的次序,遠超過對其他事情的興趣及日常活動,且就算發生一些相關的負面後果仍然持續沈迷,造成重要功能(如個人、家庭、社交、教育、工作表現等)明顯缺損並持續 12 個月以上時,就構成網路遊戲成癮的條件。 她說,「網路遊戲成癮的診斷標準非常嚴格,若演變到完全符合上述狀況,通常就已經非常嚴重且難以處理。」此外,許多成癮者並無自我覺察,根據 1...

    當學生因網路遊戲成癮變得無法穩定就學、上班族無法專心上班時就建議就醫進一步評估,此外,若爸爸媽媽覺得孩子的網路沉迷狀況難以處理,或是不知道怎麼溝通時也建議可以尋求專業協助。賴柔吟醫師說,成癮是一種腦部疾患,腦部酬賞系統的迴路問題,造成情緒調節及衝動控制困難、因應能力較弱,最後出現行為成癮疾患。 不過目前網路遊戲成癮並沒有藥物可治療,主要以心理治療、家族治療、協助處理現實生活問題為主,賴柔吟醫師說,研究顯示網路成癮個案常會並存注意力缺損過動症、憂鬱、焦慮等多重診斷,只單獨處理遊戲成癮問題不容易成功。 她表示,「若上述並存精神疾患沒有好好被評估及治療,僅直接斷網,沒有循序漸進地溝通處理,往往會造成孩子出現更多激進舉動與回應,甚至發生憾事。」

    至於臨床上的成癮治療,賴柔吟醫師分享,根據Prochaska與DiClemente(1977)所發展出的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戒癮與改變的歷程可分為懵懂期、沈思期、準備期、行動期以及維繫期。 1. 懵懂期:並未意識到自己已經有成癮行為及問題,沒有想要改變自己的行為,也不會感受成癮行為是否會帶來不良影響及危害。 2. 沈思期:開始意識到有成癮問題,也清楚改變行為的優點,不過對於自己是否願意投入戒癮還會有所猶豫。舉例來說,個案自己會知道遊戲玩到凌晨不太好,不過凌晨時上線人數才最多,對於是否改變行為態度矛盾。 3. 準備期:患者準備開始嘗試改變行為,可能會需要協助設立較小的階段目標及步驟,以利一步步執行行為改變。 4. 行動期:開始做出行為調整,包含積...

    在網路成癮治療中,心理治療可幫助患者自我覺察並慢慢找到生活重心,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昆樺也強調,面對網路成癮治療,初級預防很重要,若家長或老師在孩子出現一些些網路成癮跡象時,就可以趕快尋求醫療協助。 他也表示,臨床上會透過認知行為療法與孩子溝通,討論網路遊戲的好處及壞處,以及找出因應的策略。李昆樺分享,在戒癮的過程中,有些孩子一開始成功減少遊玩的時間,但過了一段時間就破功,這時孩子會不斷自責,浮現「我好糟糕、沒辦法控制好自己」等自我挫敗的想法,若適時透過認知療法,例如告知孩子如果是他人遇到這種狀況會怎麼做,鼓勵並教導孩子,透過找尋其他替代想法,避免深陷負面情緒。 除認知療法外,行為療法可協助孩子進行時間管理,李昆樺舉例,許多成癮者一玩網路遊戲就停不下來,透過時間管理,將接觸遊戲的時間...

  2. 2021年7月27日 · 最基本的傷口護理包含除污、清創,保持傷口乾燥、依照醫師指示進行換藥,只是在這個階段民眾最常問:「到底需不需要把傷口包紮起來? 柯東易醫師:「臨床經驗告訴我們傷口包紮起來會比較理想,即使再淺的傷口也有它適合的敷料,不管是人工皮、乾淨紗布、藥膏等,有些人會認為好像傷口外露才能保持傷口乾燥,但其實根據文獻指引,傷口的細胞組織在包紮下可以維持理想的溫、溼度,自然加速恢復機制的進行。 另外,受傷的期間營養的補充也很重要,在傷口復原時期可多吃含蛋白質、高氨基酸的食物,例如牛奶、乳製品、雞蛋、魚、瘦肉、豆腐等,都是幫助身體修補組織所需的食物。 增生期「後段」使用疤痕護理產品! 及早阻斷疤痕形成. 另外就是好好自我觀察在傷口復原的狀況。

  3. 2024年4月10日 · 疑似中毒,採 3 原則處理. 發生疑似食物中毒症狀時應迅速就醫。 保留剩餘食物檢體(密封並留存於低溫冷藏,不可冷凍),並儘速通知衛生單位。 醫療院(所)發現食物中毒病人,應在 24 小時內通知衛生單位。 烹調時食物的 5 要原則. 要洗手: 調理食品前後需澈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 要新鮮: 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 要生熟食分開: 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要徹底加熱: 食品中心溫度超過 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要注意保存溫度: 保存低於 7℃,室溫不宜放置過久。 圖、文章改編 / 林欣儀. 內容原文: 食物中毒常見原因! 疑似中毒緊急處理 3 原則 牢記「5 要」防中毒. 延伸閱讀. 溫差大注意腦中風,平時按 7 個穴位、喝保健茶來預防! 黑斑消掉又長回來?

  4. 2023年7月22日 · 家長應該嘗試做到 3 件事. 孩子之所以會選擇暴力,代表的是他們無法控制衝動跟憤怒的感受,才會選擇出手,若讓孩子學會多思考一點,延長反應時間,便有機會讓衝動過去,慢慢冷靜下來。 在孩子冷靜後,李宛臻認為,事後家長應該做到的方向如下: 引導孩子尋找出自己的刺激點。 父母思考在互動過程中,自己哪些反應可能刺激孩子. 了解孩子憤怒背後的原因,可能包含委屈、不滿、羞愧等很多複雜情緒。 李宛臻說明,事後討論的重點,應該是了解孩子暴力行為背後的心情,可能是一時的憤怒、長時間的忍耐、每一個小小的挫折等,如果順利釐清,也回歸到教導孩子處理自己每一次的負面想法,千萬別累積,最後火山爆發。 「認知行為治療」讓孩子練習控制憤怒. 若是與父母衝突,尚且可由父母主導,讓場面冷靜,也避免下一次的刺激。

  5. 2021年7月7日 · 有原則的管教. 在處罰孩子的時候,要怎麼避免淪為對孩子情緒勒索? 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有兩個:第一是 父母不要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 父母不能因為正處於生氣中,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處罰孩子,也不能因此就威脅、評論進而影響孩子情緒。 第二是 責罰必須是孩子能預測、接受的 ,會知道爸媽的處罰是有理由的。 例如:孩子和兄弟姊妹打架而被罰站,這種處罰或責備是孩子可以預期也可以接受的,因為知道打人可能讓對方受傷,是不對的行為,爸媽會管教也是出自於此,並非因為有情緒、胡亂把氣出在自己身上。 3.

  6. 2018年5月31日 · 將1湯匙小蘇打和水混勻,然後把糊狀物輕輕塗抹在被咬的地方,洗淨後就能立即消除被咬後的搔癢了。 3. 肥皂. 在家中如果沒有花露水可以在蚊蟲叮咬處塗抹一點肥皂或者肥皂水。 肥皂中含有鈉鹽,是鹼性的,可以緩解蚊蟲叮咬中的蟻酸,中和了蟻酸,自然可以避免搔癢了。 4. 檸檬. 蚊子叮咬了,可以用檸檬或者其他味道酸性的水果輕輕擦揉叮咬的部分, 檸檬酸可以與叮咬處產生化學反應,產生比較好的止癢功效。 5. 蘆薈同樣具有殺菌和消炎的作用,在患處抹一點蘆薈膠,或者折下一瓣蘆薈在叮咬處塗抹,就可以緩解搔癢了。 6. 牙膏中含有鹼性,並且牙膏中含有一定的薄荷醇,是一種局部麻醉劑,可以大大減輕炎症和搔癢。 將牙膏擠壓在乾淨的手指上,然後塗到患處,就能立即緩解蚊子叮咬的瘙癢! 7. 香蕉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