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1月28日 · 記者廖國隆/攝影.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 很多人出門是一身3C行頭,醫師發現,因為手提包太重,導致肩頸痠、麻、痛,手舉不起來求醫的人不少,還有人以為是 中風 ,嚇壞了。. 一名廿多歲男業務員,上班得帶著電腦、iPad、相機、手機 ...

    • 感受當醫師的天命
    • 讓病人得到最好幫助
    • 複雜的病要說清楚
    • 徐永年養生祕訣/愛爬山攝影 一周三次慢跑

    徐永年說,當醫師是可以幫助人的行業,在行醫生涯裡,印象最深刻是在雲林沿海地區當醫師,因為偏鄉醫師少,每每對病人多一點關心,病人的回報是10倍,常有病人看診時,帶上特產、在地海產表達感謝,讓他感受當醫師的天命,也感謝珍惜老天讓他有幫助病人的機會。 在行醫之外,徐永年有一半以上時間做醫院行政工作,不同於醫師為病人看診治療,尤其面對影響醫病關係重大的醫療糾紛,處理的感想很多,他認為,醫療糾紛大都是醫病溝通不良所致,「醫病如果能多花一些時間溝通,很多醫療糾紛就不會發生。」

    徐永年說,很多病人對醫療期待很高,但醫療有其局限性,很多醫師能診斷卻難治療,甚至無法治療,很多病況要一直觀察到最後才知道診斷結果,相信每一個醫護人員都是用心照顧病人,有時是時間不夠、有時是醫師在沒有確定前不會講,他因此推動「醫病共享」制度。 現在醫療體制讓醫師變很忙碌,醫師在忙碌過程中,如何給病人最好的說明和服務,必須透過體制上去檢討,現行醫療體制下,醫師是團隊的領導者,要用好的方法、態度把團隊變成最大助力,讓病人得到最好幫助,醫院發展「醫病共享」,就是希望提供一個方法,讓醫師告訴病人所有的可能。

    「醫師不是神」,面對病人複雜、千變萬化的病情,桃園醫院每一科會挑一到三個困難、複雜的病情與病人說明,讓病人了解複雜的病情演化,有些病人能了解,有些病人不能接受,即便最好的準確率百分之九十幾,還是有百分之幾是不準確率,醫病共享就是醫師說明讓病人清楚。 現今醫療一直改變,需要與時俱進,但醫師對病人的關心和熱情,仍是醫者最重要的初衷。

    7月16日屆齡退休的衛福部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常勸病人、朋友維持運動及健康飲食的重要。他的養生方法很簡單,即是飲食少油、少鹽、多運動,尤其喜愛攝影、爬山、旅遊活動。 65歲的徐永年出身桃園市客家村,他從就讀醫學院、負笈英國,行醫到醫院行政管理、擔任衛福部立醫院院長,長期在外飄泊,最後回到家鄉的衛福部桃園醫院當院長,他雖愛吃客家料理,但晚上盡量少吃較油膩的客家菜。 徐永年的養生沒有非常特別,就是維持少油、少鹽、多運動,早上要吃得好、中午吃得一般,晚上吃得少,要多吃有飽足感、熱量低、高維生素C水果,像土芭樂。運動是健康的必要,他持續慢跑10幾年了,家裡備有跑步機,維持一周三次慢跑。 喜愛攝影、爬山的他,喜歡走在山野林道,拍攝自然生態動植物,常與妻子野外旅遊、攝影,拍下很多景點少見的蘭花、雉鳥類照...

  2. 2021年10月1日 · 6百例換心手術達陣!心臟外科權威魏崢回想首例:面對兩個完全不同的建議,當時的他選擇動刀不放棄 2021-10-01 09:38:39 醫學有故事 / 文/邵冰如 每日穿梭於手術室與病房間,魏崢還沒換下刷手服就來接受醫學有故事專訪,並說:「等等結束後還要再去看一下病人。

    • 徐巧芯高檔行頭1
    • 徐巧芯高檔行頭2
    • 徐巧芯高檔行頭3
    • 徐巧芯高檔行頭4
    • 徐巧芯高檔行頭5
  3. 2022年4月1日 · 隨手拔插頭、避免用拼⋯⋯醫師教你避免塑化劑毒害. 雖然專家也強調並不是所有的塑膠都含有塑化劑,但接觸來源在日常環境中幾乎處處可見,所以更需要有意識的注意相關成份如何入侵我們的生活。. 統整各方專家與醫師建議,要避免塑化劑毒害可以從以下 ...

  4. 2020年11月5日 · 心臟外科生涯中,朱樹勳除成功完成國內首例換心手術,最難忘的是雙心人及三心人手術。. 1989年時,有名心衰竭患者因體重差距,所配對的心臟大小有別,但患者原本的心臟還能用,朱樹勳決定將配對心臟種在患者心臟右邊,由兩個心臟共同循環,完成首例雙 ...

    • 徐巧芯高檔行頭1
    • 徐巧芯高檔行頭2
    • 徐巧芯高檔行頭3
    • 徐巧芯高檔行頭4
  5. 2020年10月21日 · 對於坊間流傳「蚓激酶可以清除血脂、血栓」的訊息,食藥署則提醒,這並無相關科學論述依據及作用機轉,對於這種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 食藥署提醒,民眾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適當運動,並 ...

  6. 2022年4月19日 · 聽健康. 00:00 / 00:00. 65歲李先生近期走路不穩,雙下肢力量大不如前,症狀愈發嚴重,擰毛巾、開瓶蓋等都需旁人協助,甚至得靠輪椅才能移動。 就醫檢查發現,他的頸椎 椎間盤突出 ,導致頸椎椎管狹窄且嚴重壓迫脊髓,緊急接受頸椎微創手術,將突出椎間盤切除重建脊椎,才逐漸恢復四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