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26日 · 1. 若改為「量入為出」財務處理方式,醫界與民眾將面臨重大財務壓力. 《健保法》第18條訂有費率上限6%之規定,一般費平衡費率將於2024年超過法定上限6%。 在此時之前,若不進行修法,即必須依《健保法》第24條第1項但書「以上限費率計收保險費,無法與當年度協議訂定之醫療給付費用總額達成平衡時,應重新協議訂定醫療給付費用總額」規定處理。 換言之,就是健保財務處理方式由「量出為入」轉為「量入為出」制度。

  2. 2020年1月13日 · 一旦外送員從承攬改為僱傭,業者就要為外送員投保勞健保,還得提撥6%的退休金。 僱傭外送員能依年資享特休假,上班超時還可以領加班費。 平台資遣外送員需要發給資遣費,外送員遭遇職業災害或罹患職業病,業者也必須支付職災給付和死亡給付等 ...

  3. 張烽益/2026年破產危機倒數中,勞保改革能不能是社會團結的契機?. 如全民健保般面臨破產危機的勞工保險,還在等勞資政三方、朝野政黨是否願意溝通、取得改革共識。. 圖為勞工遊行。. (攝影b/吳逸驊). 勞工保險是勞工階級退休的保障。. 然而,勞保已 ...

  4. 2020年12月2日 · 在6%的經濟成長率之下,有薪階級支持的健保,消除了貧窮者就醫障礙,生病的人都看得起病、醫師也能快速累積經驗、磨練出一流技術,甚至發展出獨步全球的創新治療。 但25年前算不到,如今台灣經濟成長率腰斬、薪資成長停滯,醫療高需求的高齡人口激增;醫療高價科技、昂貴藥品更是推陳出新。 繳費的人口愈來愈少,看病的人口愈來愈多,醫療價金更是愈來愈高。 25年後,一度被譽為世界最佳的台灣健保,面臨的是財務即將見底,長年壓縮醫療人員專業給付,讓「 多開藥」、「多做檢驗」變成生存王道,民眾荷包失血、醫師痛苦指數增加。 健保費率已走到不調漲、就可能破產的關卡;但僅靠調漲費率,也救不了過時且逐漸崩塌的體制。 即將突破8千億總額大關的全民健保,與每個人民息息相關。

    • 兼職 勞健保1
    • 兼職 勞健保2
    • 兼職 勞健保3
    • 兼職 勞健保4
    • 兼職 勞健保5
  5. 2021年5月12日 · 讀者投書. 【投書】平台外送員新制後職災風險更高,當國際規範保障日趨積極,勞動部能行動嗎? 2021年五一勞工大遊行,外送員們也走上凱道,盼政府重視外送從業人員的勞動安全權益。 (攝影/張庭甄) 根據勞動部在2020年底統計,台灣美食外送員人數已逼近88,000人。 台灣勞工陣線則於2020年 ,發現外送員的工時普遍偏長: 因此,多個勞工團體都曾指出,外送員面臨的職災風險居高不下, 即使現行規定要求外送平台需替外送員投保意外險等商業保險,但僅能處理意外不幸發生後的理賠,仍然只是將風險外部化,無法解決外送員面臨職災的高風險等問題。

  6. 2020年11月29日 · 如部分無固定雇主的受僱者於職業工會進行投保,其所領取的薪資所得被認定為兼職所得,排除補助保費的課徵;但是第六類地區人口在一般保險費是以平均保費計算,若另有股利所得、利息所得還是要另課補充保費。 這些都是因為雙軌制而衍生出來的不公平現象,而 家戶所得制將所有所得以相同的標準予以課徵,且搭配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結算 ,可導正現制下的不公。 問題1:家戶所得制費基比現制小? 此外,現制的一般保費採論口計費,課費基礎按照撫養人數「虛擬」膨脹;而家戶所得制則改以家戶為課費單位,也可以解決一般保費論口計費問題,避免對於多眷口家庭造成沉重的保費負擔。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維持相同保費收入的假設前提下,家戶所得制減輕了多眷口家庭的保費負擔,少眷口家庭的保費負擔自然會相對增加。

  7. 2018年7月12日 · 以勞保費為例,有固定雇主的勞工,費只要自行負擔 20%;透過職業工會加則自行負擔 60%。健保費的部分,有固定雇主者自付30%,職業工會加者則要自付60%。。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