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8日 · 和灰嶽談起職教育的感受,她認為許多的自卑來自於老師:公立瞧不起私校,高中看不上高職,大學也是狠踩科大與技術學院。. 高職的老師會直接在台上說:「你們課本比別人簡單,就不要到時那些高中生來跟你考統測」,儘管那已經是當地頗大的公立高職 ...

  2. 2023年12月24日 · 過去3個月,我們的採訪團隊訪談北中南醫療機構、產業實驗室、生公司到醫療人員、病友團隊、專家學者,沒有人反對這個領域必須納管,但新法即將全面上路倒數40天,通過審查的醫療機構項目僅169件,拿到國科會上億元補助的檢測審查也被退件;遺傳科醫界與國內三大新生兒篩檢中心焦急奔走 ...

  3. 2023年3月21日 · 報導者用數據帶你了解四強代表隊陣中美職選手分布MLB球員占比與成績成正比嗎WBC開打前台灣世界排名其實高居第二2019年U18隊伍18歲級曾力壓美國奪冠如今這些選手在哪裡為何學生棒球與成棒實力無法銜接

    • 破獲販毒集團「難」在哪?
    • 用「驗尿」洗出分數
    • 不想分「功」,各山頭間的不合作運動
    • 績效革新、精緻偵查,中央與地方齟齬不斷

    而警方的緝毒在過去數十年來,一直是以查緝底層施用者與中小盤的藥頭為主。 警政署數據顯示,2018年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簡稱《毒危條例》)的人數中,製造、販賣、運輸犯罪人數為9,565人,僅佔整體的16%;相較於此,因施用與持有毒品而被逮捕的人數為48,221,佔比高達81%。這凸顯了整體毒品犯罪中,多半還是以施用者和小盤為主,他們仍是警方主要的查緝對象。 但政策的轉變,使得緝毒目標轉為破獲製毒工廠、境外大型走私等販毒集團,對基層刑警而言,這反而成為現實裡一道難解的謎題。 抽象的「聖經」在層層轉譯後,移轉到基層刑警身上的,是一場追逐分數的緝毒績效遊戲。

    經常承接毒品施用者官司的律師李菁琪表示,設置臨檢站、酒測站是警察最有機會強迫把人帶到警局的方式,「看到戴瓜皮安全帽的人、刺青的人、穿身上是名牌仿冒品logo、或騎車腳很開的人,他們會說你身上有濃濃的大麻味、K味等等,警察會矇混以『你是驗尿人口,跟我去驗尿』來要求,」她認為這種撒網捕魚抓到的只是產業鏈裡的小蝦米。 想辦法讓這些人「強迫驗尿」,洗出績效。就連處理國內毒品犯罪的最高層級──警政署刑事局毒緝中心──也時常聽聞這樣的手法。 毒緝中心股長吳思翰就有所體會。他指出,在一般狀況裡,警員若臨檢到摩托車騎士,若騎士為被列管毒品人口,即便對方身上沒有吸食器和毒品,也會被警員連哄帶騙到警局驗尿;若當事人不配合,就會被帶回去留置、調查身分。 「強迫驗尿的案例真的非常常見,只是沒有被發現,這當中最大的問...

    績效成為緝毒的緊箍咒,除了間接催生了扭曲的手段,也讓各單位為了刑案積分,過度競爭,缺少合作。 各單位間的「本位主義」,一直是刑事地方分區間難解的習題。吳思翰舉例,假設甲分局手邊有製毒工廠或是走私案件的具體線索,一定會優先選擇自己辦,因為刑案積分與功獎可以獨攬。 此外,在警界過度競爭的文化下,合作很少是辦案首選,反而會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單位有沒有超車破案。任職於北部分局偵查隊的謝姓隊長透露,以往警界慣例是發生「越轄偵辦」,也就是甲分局到乙分局的轄區去破獲毒品案,乙分局就會被高層點名懲處。 然而,毒品案件的發生通常是橫跨多個縣市,若要往上溯源,勢必需要其他單位居中協助。例如一件橫跨甲、乙轄區的毒品案件,分別涉及中盤藥頭與製毒工廠,由於甲、乙分局各自掌握不同情資,可以分進合擊,讓溯源成功性更大,能一...

    為了一改績效制度的弊病,去年(2019)9月,在警工會的籌劃下,舉辦了警察績效制度公聽會。會中,警工會呼籲應建立制度,監督績效制度是否被各地濫用、誇大或隨意增設;各種政策或專案應設置落日條款;以及應建立「警政績效管理委員會」,確立精進績效制度的原則,並讓基層一同參與審查,才能真正改革績效制度。 應對基層的呼聲,警政署回應將承諾將減少專案評比、傾聽同仁聲音。然而在頒布「警察機關精進緝毒成效工作計畫」時,警政署也早已意識到緝毒績效存在的老問題,因此將「績效導向」列為改革目的。 該計畫開宗明義就指出,警察機關查緝毒品案件往往僅關注「量」的提升,卻忽略「質」的重要意涵,績效日益提升的同時,民眾感受卻未有相對回饋。針對績效制度的檢討,參與政策規劃的吳思翰以一句話總結:「以往警察一直有績效,但是沒成效。...

  4. 2023年5月28日 · 2022年,由知名建築師姚仁祿擔任總規劃,耗費7年才修復完成的彰化百年古厝成美公堂,終於對外開放,讓大眾可以一覽傳統閩客建築的精美。成美公堂的修復大大倚賴「大木匠師」陳天平帶領的古蹟修復團隊,用傳統建築工法呈現古厝原有風貌。 。但是,擁有傳統建築功夫的「大木匠師」們 ...

  5. www.twreporter.org › a › covid-19-third-anniversary-coverage-dataFill 1 - The Reporter

    2023年1月17日 ·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疫情3年台灣COVID-19染疫死亡人數逾1萬5,000人,幾乎都集中在70歲以上人口,占了約77%。病毒入侵人體後,需要靠免疫系統來將病毒清除,因此免疫力不佳者,是COVID-19的高危險群,最大宗的即是年長者、慢性疾病患者、免疫不全者,在3年疫情之下,死亡比例最高的也 ...

  6. 2024年1月17日 · 2013年7月,台灣漁船「特宏興368號」上的6名印尼漁工被台籍船長虐待、打罵,最後失手殺了這名船長和另一名台籍輪機長。 它並非台灣第一起漁工殺人事件,卻是至今被害者、加害者人數最多,影響也最深的一案,開啟了外界監督台灣遠洋漁業的大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