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8日 · 答:一份全面的危疾保險,會承保不同階段的癌症,如原位癌/初期癌症及非初期癌症,提供一筆過現金賠償,讓受保人自由運用。 所謂原位癌,通常指病變只局限於病發原位並處於侵入性前的狀況,即癌細胞並未穿透基底膜,亦未侵入器官周圍的組織或間質 ...

  2. 2021年5月30日 · 【預防中風要趁早 檢查及治療雙管齊下減風險: 按此 】 成晚期癌症病人新希望. 雖然化療、電療等方案沿用已久,但也並非對每一種癌症都有明顯功效,而免疫治療這種新方案,正正能補足這個缺口。 「解決了好多以前使用化療,或標靶藥都無法處理的腫瘤。 如黑色素瘤或腎癌的病人,其實傳統化療作用不大,免疫療法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治療方式。 」同時間,也讓這類病人有藥可醫,控制着病情。 如有73歲的男患者,兩年前出現血尿、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的徵兆,經掃瞄後發現左腎的腫瘤延伸至大靜脈,並已轉移至胸腔和兩邊肺部,淋巴都有擴散,屬第四期腎癌,需做手術切除左腎。 病人同年開展雙免疫治療後,情況漸趨穩定,今年掃瞄後亦發現沒有活躍的癌細胞,體重更由60公斤回升至74公斤。

  3. 2018年12月15日 ·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18/12/15 21:00. 分享: 網絡資訊發達,不少癌症病人在確診後,因為不盡信醫生的治療方案,往往拖延一、兩個月才就診,錯過治療黃金時期。 不少人對癌症的治療方法存在誤解,你有否曾相信以下謬誤? 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的經驗分享,指一般人平日較少接觸癌症資訊,一旦被確診未必有充分知識向醫生發問,反而會倒過來質疑醫生,甚至錯過了治療黃金時期。 謬誤一:化療或標靶藥的效果欠佳? 肺癌及肝癌病人,一般首選是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不少人一聽到化療已很抗拒,希望改為接受免疫治療,有些中產人士會doctor-shopping,期望有醫生「說出」符合他想要的治療方案,結果拖延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進行治療,最終影響治療效果。 謬誤二:化療導致「作嘔作悶」?

  4. 2020年5月7日 · 當受保人患上危疾時,危疾保險會作出一筆過賠償,但現在,部分保險公司甚至推出持續癌症治療保障,讓受保人於醫期間,可額外得到賠償。 隨着醫學進步,癌症未必是不治之症,不少患者可透過藥物(如標靶藥)去延續壽命,但這些藥物可能非常 ...

  5. 2020年10月29日 · 危疾保險 癌症 保險公司 標靶藥 化療 電療 心臟病 中風. 持續癌症治療的累積賠償額 且看治療時間長短 上一代的多重保危疾,當受保人索償癌症後,即使癌症持續,也要在3年或以上的等候期過後,才可進行第2次索償。

  6. 2020年6月11日 · 我們亦有向醫療專才查詢,癌症治療如放射治療等都不是在原位癌的階段使用。 如果是因為癌症做切術手術,是不用符合以下定義亦可向保險公司申請索償。

  7. 2020年10月29日 · 今年推出新一代的危疾保險計劃中,除了針對癌症、心臟病、及中風等主要危疾外,保險公司更在持續癌症治療、傳染病重症、及病後生活等不同層面,加強受保人的保障。 本文將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