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5日 · 連續10週,有一半的服用龍根雙歧菌NCC3001,另一半服用安慰劑。 六星期後,服用益生菌的22名患者中有14名(64%)憂鬱評分降低,而安慰劑組22例只有7名(佔32%)。

  2. 2017年5月23日 · 最麻煩的事情在於,它會誘發癲癇和中風,而且目前完全沒有藥物能夠阻止它。 費城大學調查了導致腦海綿體畸形病變在基因工程小鼠中形成的機制,並發現了腸道中細菌的意想不到的鏈接。 當細菌消除時,病變數量大大減少。

  3. 2016年11月17日 · 近年來,由於文明進步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及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過敏疾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研究指出:目前在台灣,過敏性鼻炎、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的總和盛行率超過30%,也就是說「每三個寶寶中,就有一個可能是過敏兒」。

  4. 2017年4月17日 · [論文新知] 健康始於腸:“健康”的百歲端和健康的30歲壯年有著極度相似的的腸道菌相 懷孕就不能養寵物?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家中有養寵物(其中70%是狗),會使嬰兒體內兩株影響過敏性疾病和相關肥胖的風險的微生物,有較高的含量。

  5. 2016年11月21日 · 父母親是過敏體質且曾有過氣喘發作,其生出過敏兒之機率明顯高於一般。 有許多危險因子會刺激呼吸道引發氣喘發作,最重要的氣喘致病因子是一些吸入性的過敏原,例如:塵蟎、蟑螂、黴菌、狗毛、貓毛…等。其中塵蟎是台灣最常見的 ...

  6. 費城大學對小鼠和人類的研究表明,腸道細菌可以影響大腦血管的結構,並可能導致產生可導致中風或癲癇的畸形。 [論文來源] Endothelial TLR4 and the microbiome drive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發表於...

  7. 2017年6月7日 · 這個實驗的最終的目標是希望能使用一種簡單的基因注射療法來代替目前過敏症狀發作時才採用的短期治療方法,因為這些傳統的治療方法效果仍無法有效根除過敏。 目前還無法像注射流感疫苗那樣簡單,也因此我們仍努力使這種療法更簡單及安全,這樣才能被更廣泛地使用在嚴重氣喘或者對食物嚴重過敏的患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