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孤兒院愛心捐款 相關

    廣告
  2. 每日23元,資助一個孩子 也能讓另外4個孩子受益 ,為家庭及整個弱勢社區帶來轉變及永續發展。 您的定期資助,能幫助孩童與社區有正向改變,幫助他獲得教育、健康、參與等基本權益!

    • 立即資助兒童

      幫助弱勢孩童翻轉生命,改變未來

      提供糧食及營養、醫療基本支持

    • 兒童資助計畫

      您的幫忙 能改變孩童的世界

      每月定期定額捐款 與愛同行

  3. 小額定期捐款即可幫助危在旦夕急需醫療救助的人群。MSF捐款方式:信用卡、便利商店、劃撥等。 無國界醫生致力為受武裝衝突、傳染病、流行病、天災,以及遭醫療體系排拒者提供緊急醫療援助。

  4. 一份捐款,可幫助200+貓狗園區和3萬+毛孩,提供更多的醫療與身心照護,幫助牠們尋找下一個家. 全力提供最好的安置計畫,您的愛心給了浪浪們新的機會,我們捐款也捐糧,讓浪毛孩有更美好的明天

  5. 原來,可以不用再一個人故作堅強…邀您響應「食物銀行」將物資如及時雨送達,讓弱勢孤老重拾幸福. 阿公,來呷飯喔!志工馳援修補漏水破損老屋,1919食物包送來溫飽,阿公終於能溫暧入睡,不再孤單

  6. 用一點一滴的愛心編織即時的福利網,接住在地有需要的人,讓社區發展形成善的循環。 連結社區內外的新力量,共同面對社區所希望處理的公共議題,邀請您成為我們的「共好人」

搜尋結果

  1. 20220930. 認養寵物本非消費行為,但民間送養團體與認養人的糾紛近年屢見不鮮,合約內容、認養費用與商業買賣的界線需要釐清。 (圖片來源/中央社 裴禛攝) 「7個月約克夏、8個月臘腸狗、1歲法鬥、2歲柯基、3歲博美……」一幀幀不同品種的可愛犬隻照片圖文,發布在毛小孩認養社群。 近年透過臉書發布認養活動通告的中途之家、社團、認養平臺興起,送養的狗狗絕大部分是品種犬,吸引民眾排隊進場,除了預約看狗也可以現場互動媒合。 一名女士說,「我的狗狗過世了,想找一隻一樣的。 」她當場認養一隻馬爾濟斯。 根據農委會家犬及家貓數量最新調查,110年全國家犬估計123萬多隻,家貓87萬隻,犬貓為家中最常見的寵物種類,取得來源主要是購買及認養。

  2. 20201119. 寵物鸚鵡智商極高,會觀察居住環境,也會學習飼主如何開關鳥籠,易脫逃成功。 (圖片提供/讀者) 動物收容中心不僅收容犬貓,也會收容鸚鵡等寵物鳥,寵物鳥的來源除了收容中心接獲民眾舉報後救援帶回來的,也有不少是民眾直接將迷路的寵物鳥帶至收容中心暫時收容,這些走失寵物鳥,以鸚鵡為主要鳥種,如果找不到主人,就會公告開放認養。 不過,愛鳥團體認為,政府應該要建立把關機制,審核認養人的飼養能力並做後續追蹤,以保護鸚鵡。 農委會畜牧處回應表示,願意媒合愛鳥團體與縣市政府,讓雙方合作為寵物鳥找到更好的家。

  3. 不論是捐助或是本業上的協助每一種方式都是台肥守護臺灣在地農業的心意。 未來台肥將持續用心沃育臺灣這一塊生意盎然的土地,期待本土農業豐碩收成,農友獲益良多,讓臺灣農業的旺盛活力,生生不息。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70322. 壽山野生彌猴母子。 圖片來源/Nora@Commons (CC BY-SA 4.0) 本月初立法院針對《 野生動物保育法 》是否要處理個人隨機放生的動物引發爭論,卻也凸顯當前野生動物收容資源與人力不足的窘境。 目前全臺6個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總共需收容照養7,741隻不同種類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專職人員卻只有10位,而且預算還逐年遞減,亟需大家重視。 農傳媒整理與分析野保收容體系現況,希望喚起大眾的關注,也為辛苦的工作人員加油打氣。 林務局委託,全臺6處設置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 《野保法》在民國78年公布實施後,自民國79年起,農委會逐步設置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除了救傷野生動物,也收容照養不適於野放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6. 20170322. facebook. line. 鑑於從其他計畫挖東牆補西牆」,以支應野生物保育經費並非長久之計究竟該怎麼做能為現行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及急救站減輕負擔加強宣導民眾動物保育觀念.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不隨意獵捕走私釋放動物」、「不要餵食野生動物等是常聽見的宣導口號也是從源頭落實管理的關鍵。 「不適當的釋放動物不僅傷害動物本身,也可能傷害環境,」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說,林務局近年推廣有智慧的生態放生,例如宗教界的福智團體與特生中心合作,野生動物經救傷治癒後,需要野放回棲地,剛好宗教團體也有護生需求,可取代早期不適當的放生行為。

  7. 20180309. facebook. line. twitter. 文/ 林宜潔 圖片提供/ 林務局. 「請把我的作品,化成全民的知識跟感悟。 」年近七十歲,屢獲海內外大獎肯定的生態紀錄片導演劉燕明,將自己付出大半生拍攝的珍貴臺灣生態紀錄,共730卷膠卷跟30T的數位影像,全數無償捐贈給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期望自己以生命等來的美麗畫面,能藉由林務局的力量,傳播給更多大眾欣賞,喚起臺灣對生態保育的重視。 一個人、半輩子換來的影像。 劉燕明:我最感謝臺灣的野生動物. 劉燕明是臺灣生態攝影先驅,成就廣獲國際肯定。

  8. 龍潭村長黃詩媛指出龍潭村實踐經驗證明去年僅歷時7個月及10萬元的參與式預算實施經費便成功培力村民開始群策群力自費自辦社區共餐在毫無政府補助之下每週5天共餐迄今已1年村民不僅每月持續自主捐款就連兒少與身心障礙村民也願積極貢獻心力證明每個社區都有無窮的民主自治潛能。 劉欣恆觀察,參與式民主可以讓村人透過互相討論、互助而解決自己村內許多問題,藉此讓很多習慣宅在家守著電視的阿公阿嬤、甚至身心障者發言說話,久而久之,老人家因為想找人聊天就會出來多走動,身心更健康,便能形成緊密的人際網絡,彼此陪伴照應,即使是行動不便需要看護照顧的人,因為鄰里熟悉熱絡,比較不會發生移工看護欺負老人的事。 從討論到相互關心 老人不再孤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