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蕭玉雪指出,許多食物和營養素被研究是否與炎症性疾病如IBD(發炎性道疾病)有關,但還沒有確定特定食物或成分與炎症的直接關聯。 然而,最近的研究顯示,富含動物蛋白的飲食可能增加發炎性道疾病的風險,而ω-3多不飽和酸則可能有保護作用。 此外,肥胖、代謝症候群與發炎性道疾病之間的關聯已被廣泛證實。 含高飽和脂肪、乳製品和精製碳水化合物,且蔬菜、穀物和纖維含量低的飲食,增加了肥胖、 高血壓 和慢性腎病等疾病的風險,並促進道炎症和微生物群組成的改變。 激躁症 低FODMAP飲食顯著改善. 蕭玉雪提及,IBS(激躁症)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疾病,全球盛行率約為5%到20%。 它通常表現為反復腹痛和大便習慣的變化。

  2. 2022年10月5日 · 重要的是應讓小孩持續補充適當水分亦可至 藥局 購買口服電解液以維持身體水分及電解質之平衡避免發生脫水另外不建議飲用市售運動飲料以避免攝取過多糖分讓腹瀉加劇。 正確使用藥物 避免不良反應. 針對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目前並無專門的治療藥品臨床上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重點在緩解症狀避免脫水。 因此,使用醫師開立之藥品,應確實遵照醫囑及藥袋標示使用,切勿為了讓小孩完全止吐或止瀉,而過量使用藥品,可能反而造成不良反應之發生。 病毒性腸胃炎易傳染 妥善清潔是根本. 食藥署強調,病毒性腸胃炎具有傳染性,可透過糞口傳播,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接觸病人的嘔吐物或排泄物等。

  3. 2022年12月13日 · 台灣食藥署提醒,此時想妥善照顧幼童,應謹記下列四點: 瞭解上吐下瀉的原因上吐下瀉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一種症狀必須瞭解發生原因對症下藥當幼童出現不明上吐下瀉時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補充水分病毒性腸胃炎之治療重點是避免脫水急性期可先禁食讓腸胃得到足夠的休息再逐步少量多餐給予易於消化的食物吐司。 重要的是,應讓小孩持續補充水分,亦可至 藥局 購買口服電解液,以維持身體水分及電解質的平衡,避免脫水;另外,不建議飲用市售運動飲料,以免攝取過多糖分,造成腹瀉加劇。 三、正確用藥:針對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目前並無專門的治療藥品,臨床上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重點在緩解症狀、避免脫水。

  4. 2022年8月20日 · 如果得了腸胃炎不少民眾的認知會是要吃清淡一點」,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可以吃白粥」,但外科醫師陳榮堅卻警告,「這是錯誤的觀念」,多吃白粥沒辦法養胃還有可能傷胃胃部開刀情況下正確的觀念是吃軟質的食物」。 陳榮堅在 臉書 舉例他遇過一名40歲的女性患者有胃穿孔的情形修補好後提醒她出院後要吃清淡好消化的飲食結果出院兩天後女子又因為不舒服回來急診檢查發現原本補起來的地方在滲血。 了解後才知道,女患者回家都只吃白粥,飲食完全偏頗掉,陳榮堅表示,白粥是屬於碳水化合物,非常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所以胃潰瘍或是胃部有傷口的時候,又吃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實際上不會養胃,反而會傷胃」。

  5. 2022年9月28日 · 蘇柏名表示小朋友的腸胃藥品通常以水劑為主方便調整劑量濃度且小兒腸胃藥多為處方用藥因此必須經由醫師診斷再到 藥局 購買。 另外補充水分和維持電解質平衡也是治療小朋友腸胃炎的重點蘇柏名表示小朋友出現上吐下瀉時可先短暫禁食並持續讓小朋友補充適當水份或到藥局購買口服電解質液維持身體水分和電解質平衡。 他也提醒,運動飲料含糖且電解質比例不同,可能因為刺激胃酸,讓腹瀉加劇,因此不建議以市售運動飲料取代電解質液。 藥局 手術 流感. 上一則. 脂肪囤積部位看健康 「大肚腩」慢性病風險高. 下一則. 飯後腹痛誤為胃潰瘍吃胃藥沒用 就醫才發現膽管結石. 想要快速掌握最新時事?

  6. 2022年9月11日 · 烤肉時請充分烤熟後再吃並使用熟食專用夾子及公筷母匙以避免感染多一份細心就能遠離腸胃炎。 糖尿病 切忌甜食一口接一口 一餐一拳頭份量. 柚子是中秋節必備的應景水果,酸酸甜甜的滋味讓人食指大動,時常不自覺就吃掉一整顆,因為充滿纖維,對於一般人有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的效果,但對於糖尿病患者的 血糖 控制卻是醫師的夢靨,過量的攝取會導致血糖飆升,建議一餐維持一個拳頭份量的水果,並時常自我監控血糖,更能掌握健康飲食量。 中秋節是團圓的時節,林倬瑋醫師提醒您應避免接觸不潔的食物以及適量的飲食,免於腸胃道的困擾,在與家人相聚時能有健康的身體,也同時做好防疫措施,共同守護家庭健康。 【延伸閱讀】 膳食酸害,何以值得戒慎恐懼? 半夜「胃食道逆流」難入眠? 醫:墊高枕頭、向左側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7. 2024年3月10日 · 研究腸道微生物群的英國流行病學家斯佩克特(Tim Spector)日前在 社群媒體 Instagram分享的文章中指出他最常被問及如何照顧腸道健康而他總是回答遵守以下這5個原則: 腸道微生物群多樣化. 盡可能多食用色彩鮮艷的水果與蔬菜,可以滋養腸道中的各種微生物。 (圖/123RF) 斯佩克特說,他會在一周內吃30種不同的植物,因為吃的植物種類越多,腸道的微生物群便能越多樣化。 一些研究指出,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與長壽、整體健康良好有關。 斯佩克特說,一周吃30種植物看似很多,但如果把堅果、種子、豆類、全麥、香料、香草植物、水果與蔬菜都算在內,就變得容易許多。 選擇五顏六色蔬果. 斯佩克特表示,盡可能多食用色彩鮮艷的水果與蔬菜,可以滋養腸道中的各種微生物,它們在健康上各有不同的功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