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4日 · 在美國多次叩關下總統蔡英文宣布明年2021年1月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又簡稱萊劑美豬進口強調此舉是解除台美障礙關鍵的一步」;9月5日衛福部也制定了殘留量標準包括風險較高的內臟形同全豬開放

  2. 代謝症候群不像錐體外症狀在藥物治療的初期就會出現(如同劇中應思聰在第一次住院且首次服藥後就有錐體外症狀),而是通常在服用藥物更長的時間後才會出現。 除了肥胖有外觀形體的改變,可以讓病人或家屬注意到之外,其他像高血壓、高血糖、高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過低等現象,若未刻意去量測,一般人幾乎不會注意,也常忽略這些數值其實已經不正常了。 所以,醫師對於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劑的病人,會根據每人的身體狀況,定期請病人檢驗上述項目的數值,若不正常,會醫囑病人改變飲食的內容,力行規律的運動及減輕體重,也可以讓病人改服用其他比較沒有代謝症候群副作用的抗精神病劑,讓病情緩解,同時也沒有太大的藥物副作用。 精神科醫師就是善與惡的擺渡人. 門診中,確實會有家屬對我說:「醫師,給我的孩子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劑吧!

  3. 2018年11月14日 · 不料,研發過程中,汽巴嘉基和山德士藥廠在1996年合併為 ,CGP-57148在改朝換代時,更名為STI-571。 萊登隨即離開諾華,讓STI-571處境十分尷尬。 基利克有效成分專利已於2013年到期,台灣現有5家藥廠推出,雖然一般都預期學名藥的削價競爭會導致藥價下降,但是實際上,台灣定價並沒有下降很多。 台灣目前已有兩家醫學中心放棄原廠藥、改採購學名藥,確實也有部分患者擔心換藥後療效不若以往,部分學名藥產品的藥片尺寸改變,讓病患每日服用時造成少許困擾。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4. 2019年5月20日 ·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 ,過去10年來,國內醫學中心加護病房中有7種常見抗藥性細菌皆攀升,如CRAB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比率達71%,即每10人感染, 7人無法使用現有抗生素治療。 肺炎黴漿菌對紅黴素抗藥性比率,台灣也有20%,即每10人有2人無法以現有抗生素治療。 如今,國際藥廠又因無利可圖,抗生素新藥研發的巿場幾乎被「放棄」。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郭書辰直指:「沒有新藥子彈,抗藥性高的細菌怎麼消滅? 」抗生素新藥研發少,是導致細菌抗藥性居高不下、甚至因而衍生抗生素藥害問題的關鍵。

    • 把基因檢測當「命盤」解析
    • 中學生即有能力操作基因編輯
    • 研究「抗愛滋寶寶」背後真正的圖謀?
    • 昂貴基因療法可能製造的社會問題
    • 台灣法案草擬中,別開啟方便大門

    一般醫療機構的基因檢測可概分四大類:癌症標靶藥物單一基因檢測和癌症標靶藥物多基因檢測、疾病遺傳基因檢測以及疾病帶因型檢測。臨床上較常運用的為癌症標靶藥物單一基因檢測,例如肺癌、乳癌、大腸癌;此外,疾病帶因型檢測則是針對罕見疾病或地中海型貧血、肌肉萎縮症等隱性遺傳疾病。 「現今的基因檢測項目真的很多、也很亂,」本身是罕見疾病肌肉萎縮症患者而致力基因研究的新店耕莘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陳燕麟分析,非醫療機構或生技公司還推出肥胖、膚質等各種檢測,甚至全基因定序檢測,以全基因定序來說,雖科學已對人體基因解碼,但在解讀上卻需要相當的專業,就算做了檢測,不一定能獲得具有意義的資訊。 此外,他指出,許多醫院沒有的檢測項目,非醫療機構卻發展多種檢測,但非醫療機構往往不具解釋能力,消費者做各種檢測前應審慎每一項檢...

    基因解碼後,驅動過去不治絕症的篩檢工具及新藥與新療法技術研發,可望消除疾病威脅造成的重大傷害。然而,「異常」的定義與界線在商業誘因之下,愈來愈模糊,從基因篩檢發現「重大異常」、進而可能追求百分之百「正常」;如今,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還可以「剔除」變異基因。 2016年,法國微生物學者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美國生物化學家道納(Jennifer A. Doudna)與華裔美籍神經生物專家張鋒(Feng Zhang),人同因「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上的貢獻同獲唐獎。CRISPR/cas9技術被認為是基因體編輯平台重大革命,讓基因編輯程式化、普及化及得以量化,基因編輯概念股也隨即寫下2017年美股飆漲傳奇,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2...

    但低技術、高知識的基因編輯,正高度考驗著科學倫理。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大躍進,為醫學研究帶來重大曙光,也給予不肖「醫學流氓」順勢發展超越尋常訂製「超級人類」的潛能。舉世唾棄的中國免疫愛滋寶寶研究,就是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稱,以基因編輯方式、讓一對雙胞胎女嬰成為天然的愛滋病免疫寶寶,並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他採用的基因編輯手術是在進行試管嬰兒前、卵子受精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以極細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修改CCR5基因。CCR5是一種激素的受體蛋白,HIV病毒可以透過這個受體蛋白進入到細胞裡;修改了CCR5受體蛋白的嬰兒,不容易被HIV病毒感染,因而具有對愛滋病毒免疫的能力。 但...

    無論基因檢測或基因治療,現今最大的困難都在於,基礎研究與臨床運用仍無法完全接軌或實證,卻已被變成「產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顏伶汝說明,當實驗室研究處於細胞實驗或動物實驗階段,尚未應用到臨床病患前,若發生錯誤仍有修正的機會;即使現今的基因療法在技術、工具上推陳出新,但基礎研發與臨床醫學應用之間仍存有很大的鴻溝,跨入臨床確實仍有一大段距離須突破。 面對新醫療的快速發展,法規顯得跟不上腳步。凌嘉鴻指出,以CRISPR/Cas9來說,技術門檻很低、中學生受訓就可能會操作,政府怎麼去管理就顯得相當重要。 但台灣不僅對於基因檢測機構認定與從事項目的規範,都幾乎沒有把關機制,開放業者四處招攬生意。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劉越萍回應,生技公司若涉及不當宣傳,《醫療法》第84至87條針對...

    衛福部日前提出《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內容包含「基因治療」,卻未充分進行社會的溝通與討論,引來諸多爭議。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宏恩即擔憂,此草案內容中偷渡了「基因治療」,但法案名稱卻無法讓民眾直接想到與基因治療有關,且條例中還提出「暫時性許可」的規畫,代表一項可能才進行到第二期的臨床試驗,可以跳過完整的人體試驗階段,等同開了方便的大門。 雖然衛福部食藥署簡任技正陳可欣解釋,此條例草案規範的仍以商品化、規格化等再生醫療製劑為主,但基因編輯屬於技術,且尚無商品化的問題。不過,劉宏恩卻認為,條例中提及「以治療或預防人類疾病為目的,使人體內含有重組基因者」,定義放得太過廣泛。 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表示,包括英美、世界衛生組織已著手討論基因編輯的規範等問題,台灣面對新興的醫療科技,不能...

  5. 2020年7月19日 · 我的家庭背景是小康,爸媽都是教職人員,從小我就是一個很乖的小孩,叛逆期很晚吧,家裡沒人會打麻將,也不會喝酒抽菸,很規矩的。直到大學我的叛逆期才出現, 2011年開始上交友軟體「GayMap」,這是以前還沒有Grindr時的軟體,有點像進入Google Maps,會顯示你位置在哪,附近有哪些朋友。

  6. 科學. 醫療. 時事. 美國. 科學. 最近頂尖醫學期刊JAMA發表一篇 研究 ,直指50年前美國糖業資助科學家生產論文,讓含糖食物避開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爭議,並將心血管疾病的成因聚焦於脂肪上。 研究一發表,便在學術與新聞界引起軒然大波。 這篇論文爬梳了美國糖業協會的前身糖研究協會(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公開的內部文件。 在1960年代,科學界熱切探討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成因,一派主張添加糖份是重要因素,一派則著重食物中的脂肪、飽和性脂肪酸、和膽固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