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全球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網路社群化. 除了專家系統以外,網際網路與社群網站的發達,也促進了由使用者主動回報的生物分布資料蓬勃發展。 透過應用社群平臺「臉書」,特生中心在2011年成立了「慕光之城—蛾類世界」網路社團,以公民科學的方式,請對蛾類有興趣的民眾在社團張貼自行拍攝的蛾類照片,提供拍照日期與地點,由社團成員討論鑑定蛾種,工作人員則開發資料登錄程式,將這些照片與資訊建檔成資料庫。 至2020年5月,已有超過33萬筆資料(已鑑定79科3,420種),另建立蛾類食草資料8,771筆(已鑑定蛾類50科939種、食草158科902種)。 以同樣方式推動使用者主動回報的公民科學網路社團,還包括「蝸蝸園—台灣陸生蝸牛交流園地」、「蛛式會社—台灣蜘蛛研究社團」,以及針對道路死亡動物的「路殺社」等。

  2. 根據農業統計視覺化查詢網資料顯示,2021年間臺灣農業天然災害損失金額高達新臺幣25.1億元,其所致農業災損及相對應問題也逐漸浮現。

    • 廖慧珍資料1
    • 廖慧珍資料2
    • 廖慧珍資料3
    • 廖慧珍資料4
    • 廖慧珍資料5
  3.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海水養殖研究中心主任許晉榮,昨(25)日下午1點多到立法院開會,才踏進中興大樓一樓大廳,卻突然倒地不醒,農業部綜規司副司長方志雄今表示,當時主任一度失去脈搏、心跳及呼吸,在立法院人員立刻實施CPR、AED搶救,轉送臺大醫院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探究物種受脅的原因包括以下四點:經濟價值高,持續受到採集壓力造成,如牛樟、艷紅鹿子百合;生育地需求特殊,侷限分布或零散,如厚葉龍膽、南湖柳葉菜;臺灣為地理分布邊緣,適合生長環境稀少,如棋盤腳樹,臺灣是棋盤腳樹分布的最北點,受到環境 ...

  6. 林務局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今日合辦「2023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 (圖片提供/林務局). 去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COP15)通過「30×30」目標,要在2030年之前保護全球30%區域生物多樣性,農委會林務局針對陸地區域提出具體 ...

  7. 今日特展開幕,農運當年擔任學生代表的嘉義縣長翁章梁回顧直言,當年農運興起有國際性、制度性剝削因素,讓農民咸認「從農沒前途」,但現今青壯農重新看到農業的希望,是今昔最大的轉變。 1988年「520農民運動」肇始於前一年12月8日,「山城農權會」帶領上千農民北上立法院抗議水果進口,農民後續獲得12所大學支持,展開一系列陳抗行動,進而在1988年5月20日爆發最激烈的衝突。 「農的N次方─解嚴後農業政策回顧及農村再生未來展望」特展今日開幕,包括翁章梁、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農業部政務次長陳添壽、民主運動先驅張俊宏、前農委會主委林享能及「520農民運動」總指揮林國華之女、雲林古坑鄉長林慧如等人均到場支持。 農業部政務次長陳添壽端詳農民運動影像史料。 (攝影/游昇俯)

  8. 政府方面則以臺灣省農業試驗所,是當時唯一從事食用菇研究單位,配合有關農會召開推廣會時,指派廖英明、宋細福進行應用及實務理論之說明,以達推展之成功。 1987年後,由於大陸廉價香菇銷入、省內「香菇木屑塑膠包栽培法」之興起及政府禁伐森林木材等因素,而致栽培者驟減;至1990年代後,臺灣之段木香菇栽培者,幾近形成消失狀態。 2013年後,段木香菇之生產略有回升,栽培戶數約有162戶,主要栽培地在新竹縣尖石鄉與關西鎮、南投縣埔里鎮、仁愛鄉、信義鄉、桃園縣復興鄉、苗栗縣南庄鄉、臺東縣大武鄉、屏東縣牡丹鄉、宜蘭縣南澳鄉、大同鄉等地。 目前就訪視栽培業者與菌種業者後,得知一年約有7千噸段木之栽培量,產量約為140公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