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26日 · 2022年3月2日國際刑事法院(ICC)檢察官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的戰爭罪、危害人類罪與種族滅絕罪的指控展開全面調查,並建立了線上調查方法讓有證據的人有管道能主動與調查人員聯繫,並派出一支由調查人員、律師和其他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前往 ...

    • 前言
    • 《國際法》上之個人責任
    • 國際刑法

    俄烏戰爭不只交戰雙方互相指控對方犯罪,美國與西方媒體所報導的犯罪罪名之控訴也並不統一。普亭指控烏克蘭對烏東居民「種族屠殺」,因此他出兵是要進行「人道干預」或「拯救本國國民」。 從烏克蘭的馬里烏波爾(Mariupol)以及布查(Butscha)傳出來俄軍屠殺平民之消息時,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俄軍在烏克蘭在進行「種族屠殺」,並稱普亭是「戰犯」。但也有媒體認為「布查事件」是俄軍觸犯了「戰爭罪」。到底俄軍殺害平民百姓之行為是犯了「種族屠殺罪」?或「戰爭罪」? 當普亭於2月24日下令對於烏克蘭發動全面攻擊時,拜登也在同一天指控普亭是「侵略者」。3月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案,確定並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普亭是否因此犯了「侵略罪」?國際刑事法院的首席檢控官Karim Ahmad Khan於2022年2月...

    傳統《國際法》認為戰爭是國家之專屬權利(戰爭施行權),並沒有私人之戰爭(私人之打架或決鬥不能稱為戰爭)。無論是發動戰爭之國王,或為國家打仗之將軍與士兵,其行為均歸屬於國家,在法律上視為國家行為,並非個人行為,因此對於戰爭之發動以及戰爭所造成的傷亡與損害是國家負責,個人毋庸負責。傳統上戰爭的結果只有國家負擔戰爭責任:戰敗國之割地賠款,並沒有追究個人責任之想法。 但隨著戰爭概念在《國際法》上從國家之施戰權(權利),轉變成為武力禁止之非戰義務,因此對於發動戰爭之國家元首與軍頭就被取消豁免(國際刑事法院章程第27條)而可以被追究個人之責任而且是「侵略罪」之刑事責任。在戰場上不守軍紀的將軍與士兵也被取消「戰鬥人員之豁免」而被追究「戰爭罪」之刑事責任。 士兵在戰場上,無論是違法侵略國之俄國士兵或合法防守...

    人類做出的最冷酷、殘暴、與令人髮指的惡行都是在戰爭中出現。為了遏止這些惡行,被設想到的法律手段就是威力最強的刑法。因為非如此不足以嚇阻行為人實施該惡行。但刑罰高權是掌握在主權國家手中,而國家是被國家元首及其軍隊所控制。如果要由國家之法院,自行對於發動侵略戰爭之本國國家元首,與不守軍紀但為國打仗之軍人科處刑罰,是否不切實際?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凡爾賽條約就已經設立國際法庭,想要對於德皇威廉二世與德軍將領為審判了。結果德皇獲得荷蘭的政治庇護,德軍將領與士兵之引渡請求也被德國拒絕,德國法院自己審理的結果不是無罪就是輕判結案。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紐倫堡與東京軍事法庭,才首度實現了此種刑罰權國際化,以《國際法》來直接規定犯罪之構成要件與處罰,並且設置《國際法》庭與訴訟法來審理與裁判。 但這兩...

  2. 2023年3月18日 · 該法院指控普京要為戰爭罪行負責,其中的焦點是指有兒童從烏克蘭被非法移送至俄羅斯。 國際刑事法院指,有關罪行從2022年2月24日起在烏克蘭開始實施——那是俄羅斯發動全面入侵的日期。 莫斯科否認相關指控,並稱該拘捕令「令人震驚」。 這一拘捕令能夠帶來實際行動的可能性極低——國際刑事法院沒有權力逮捕疑犯,且只能在其成員國範圍內實施管轄權,而俄羅斯並非其成員國。...

    • 53 秒
  3. 2022年4月7日 · 據《澳洲廣播公司》(ABC)於2022年4月4日報導,俄羅斯軍隊於近日撤離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近郊後,烏克蘭政府在距離基輔西北邊37公里的布查鎮(Bucha)至少發現300具平民屍體,其中有約50具的屍體被判定是遭俄羅斯軍隊處決的受害者,這些屍體多半暴露於街道上、雙手被白布反綁、後腦勺中彈,或明顯有遭近距離槍傷及酷刑的跡象。 若涵蓋基輔周遭的其他城鎮,則粗估有410具遭俄軍行刑式槍殺的平民屍體。 More. Tags: 2022烏克蘭危機. 烏克蘭. 戰爭罪. 種族滅絕. 普亭. 俄國. 國際法庭. 人道危機. 屠殺. 布查. 如果普亭也被判犯有戰爭罪,其可能會被判無期徒刑,並有可能在任何與國際刑事法院達成協議的國家服刑,這可能發生在歐洲任何地方。

  4. 2023年12月3日 · 2023年3月17日國際刑事法院 結束 在烏克蘭調查 戰爭罪 、 危害人類罪 或 種族滅絕 的行動,正式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的兒童綁架事件 ,向俄羅斯總統普丁、俄羅斯兒童權利專員 瑪麗亞·利沃娃-別洛娃 發出 拘捕令 [18] 。 俄羅斯國防部 表示,僅2022年2月24日至6月18日間,就有超過30.7萬烏克蘭兒童被轉送到俄羅斯 [19] 。 背景 [ 編輯] 種族滅絕的法律定義 [ 編輯] 根據1948年《 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 》,種族滅絕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滅某一民族、人種、種族或宗教團體,其行為包括 [20] : 應予以懲治的行為除了種族滅絕,預謀危害種族、直接公然煽動危害種族、意圖危害種族和共謀危害種族,各地方約有義務去預防壓制有關行為 [20] 。

  5. 2022年6月22日 · 目前烏國檢方已針對上千起戰爭罪案件 起訴和調查 。 烏國檢方、公民組織、UN、ICC聯手調查戰爭罪行. 至少29個公民組織馬不停蹄,集體蒐證、建檔,建立「Ukraine 5 AM聯盟」(5 AM是俄軍2月24日展開空襲的時間),與烏國檢方、聯合國人權委員會(UNCHR)、國際刑事法庭(ICC)合作,力圖在法制體系下尋求正義 (註)。 他們蒐證的方式,除了線上接受案件通報、存取影像等證據,各組織也展開大規模的第一手訪談,記下當事人和目擊者的證詞。 這是記者出身的雷舍蒂洛娃不顧危險,堅持到烏東地區的原因:「我們堅持要去到現場,去跟當事者對話,如果不是我們自己親眼看到,我們無法告訴世界什麼是真實的情況⋯⋯我很多同事從軍犧牲了,也很多記者在這場戰爭中死亡。 我們沒有選擇,如果我們不去記錄,誰去?

  6. 2024年2月16日 · 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的數據,在過去兩年裏,烏克蘭的盟友向其提供了巨額軍事、金融和人道主義援助——截至2024年1月,歐盟機構提供了近920億美元,美國提供了730億美元。 西方提供的坦克、防空系統和遠程火炮對烏克蘭幫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