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25日 · 其實不只是「萬歲型」睡姿,其他姿勢各優缺點,例如「蝦子型」側睡可能會產生脊椎問題,但卻能避免咽部、舌頭軟組織往後掉,減輕頸部、胸部脂肪組織對氣管的壓力。

  2. 2022年12月23日 · 起床可以不用靠鬧鐘 4方法讓自己自然甦醒. 黃軒建議,可以透過晨光、燈光、輕音樂、睡到自然醒等4種方式讓身體甦醒,「每天可以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和起床,訓練身體在固定的時間醒過來,根本不需要任何鬧鐘」。 一、晨光. 晚上睡覺前,窗簾可以留一條縫隙,這樣早上陽光照進來,光線,會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器,並向大腦發送甦醒信號,血清素會使身體的代謝速度加快,就會伴隨生物時鐘「叫醒」你,這樣就避免了,鬧鐘叫醒帶來的驚嚇感。 二、燈光. 睡前記得關燈才能好入睡,但可以在床頭放一盞設定好時鐘的調光檯燈,你可以設定逐漸從微到亮。 同樣運用上述「晨光」的道理,讓房間內光線喚醒人的視覺系統,傳遞信號給腦部,啟動四肢活動,這也是一最自然醒來方式。 三、輕音樂.

  3. 2023年12月22日 · 大家都知道,睡眠不足不僅會使工作效率下降,造成致命性的失誤,另外也會提高肥胖、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肌梗塞等攸關性命疾病的風險。 因此,如何休息變得越來越重要。 無法安然入睡、無法消除疲勞的人,必須先學習有關睡眠的正確知識。 以下是妨礙你疲勞恢復的NG習慣: •在回家的電車上坐著睡著。 •睡前在床上看書。 •明明還不睏,卻因為隔天要早起而鑽進被窩。 •假日總是在睡覺。 有人認為,以上的生活習慣沒有什麼問題,或覺得要改變一直以來的行為很麻煩,可是如果不趁現在改善,身體的睡眠步調就會紊亂,變得越來越難消除疲勞。 假設在下午接近傍晚的時間睡覺(像在回家的電車上睡著),回到家後,真正的睡眠,也就是主要睡眠(Major Sleep)的品質就會大幅下降。

  4. 2023年8月19日 · 許世杰補充,造成慢性失眠比較少見的原因是「環境因素」,例如睡眠環境長期太吵雜或是藥物濫用導致失眠,但比例並不高。 慢性失眠卻不就診 罹憂鬱症機率高近 3 倍. 出現睡不好的狀況,該如何舒緩? 許世杰說,如果只是偶爾睡不好,一般會建議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大部分的人就會慢慢改善。 許世杰也建議,如果晚上睡不好,白天生活作息還是要正常,不要因為晚上睡不好,白天就補眠、多睡一點。 另外,白天時也可以做運動,晚上就寢前留給自己放鬆的時間,不管睡得好不好,都要「固定時間去睡覺」。 而睡覺環境的安靜、舒適度,也是需要注意的。 而根據調查, 1/4 的人認為用酒精幫助入睡是安全的,許世杰也提醒,儘量不要用酒來幫助睡眠,因為會對酒產生依賴性,「偶爾用可以,但就怕民眾的飲酒量越來越多、濃度越來越高。

  5. 2018年6月4日 · 30歲李先生,某天起床發現刷牙漱口時水從左嘴角流下,講話時嘴巴不聽使喚,臉部僵僵的感覺,到了中午左邊眼睛開始出現一直流淚的現象。 同事發現李先生的嘴巴歪一邊,眼神怪怪的,疑似中風的症狀。

  6. 2017年7月31日 · 根據加州大學研究指出,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是由基因決定的,大致上能分為三。 或許在你身邊也一、兩位每天只需睡三至四小時就能很精神過一整天的人,他們屬於「短時睡眠者」。 雖然這類人並不多,不過他們能在令人驚訝的極短睡眠時間內恢復精神。 以歷史人物為例,拿破崙與愛迪生都是有名的短時睡眠者代表,歷史上曾留下他們以「午睡」來取代晚上睡眠的紀錄。 同樣屬於少數的是沒睡到十小時左右就無法精神的「長時睡眠者」,他們常被誤解為「愛偷懶」,不過那是因為他們有著不久睡就無法恢復精神的體質。 屬於這類的歷史人物代表,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據說他總是鎖上房間,在所有人都無法打擾他的狀態下一天睡滿十小時。

  7. 2022年8月12日 · 李淳廉表示,因為人在睡眠之中,氣血流通緩慢、體溫下降,人會在表面形成一陽氣層,使「鬼魅不侵」,使得陽氣足者不做惡夢,就是這種陽氣佔上風。 李淳廉說明,一旦開風扇、開窗戶,走的是風,風入的是筋,風入筋寒入骨,早上起來可能會身體和臉部發黃,脖子後面的筋發硬,骨節痠痛,甚至人開始發燒,「這就是風和寒侵入到了筋和骨頭,也就是氣受傷了」。 如果夏天太熱,李淳廉建議,可以關臥室門開空調把房間吹涼,並且調整到睡覺的舒眠模式,維持基本的溫度與乾爽。 而人在沖完澡時迅速睡覺,周邊體溫較低可以加速入睡的速度,但有冷氣時務必蓋上薄棉被,人在已經睡著時才不會因為夜臥血歸於肝,手腳太冰冷而抽筋。 這時間睡覺搭配3睡姿 疲勞不再、一覺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