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焦點新聞, 醫生說, 精醫療, 即時新聞, 健康醫療, 未來醫學專區, 請問專家 整理包/5月1日起次世代基因定序健保給付!健保署:每年每癌終生給付一次,2 萬多位癌友受惠 4. 整理包/新冠肺炎確診症狀已改變!2 點跟流感最不一樣、最新變異病毒JN.1是什麼?XBB

  2. 2024年1月15日 · 近期總統大選落幕,由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當選,身為醫界出身賴清德,也曾許諾將和醫界召開改革健保全國專家會議,也提出平均健保點值「1.1元」的目標,要解決台灣健保問題,但錢從哪裡來? 1. 整理包/新冠肺炎確診症狀已改變!2 點跟流感最不一

    • 牛津 AZ 疫苗解析-台灣採購 1000 萬劑
    • 莫德納 Moderna 疫苗解析-台灣採購 505 萬劑
    • 輝瑞bnt-台灣採購 1500 萬劑
    • 兩家國產疫苗-(聯亞、高端)各 1000 萬

    AZ 疫苗是由英國、瑞典研發,已通過WHO、歐盟等其他先進國家及我國緊急授權使用,是含有 SARS-CoV-2 病毒棘蛋白(S protein)的「腺病毒載體」疫苗。 至少要接種2劑才有完整的保護力,打完保護力約70%,減少80%的染疫死亡風險。優點是容易進入細胞,可儲存於一般冰箱,運送、保存相對方便。 但過往臨床上有不少副作用的消息,特別是注射部位腫痛、疲倦、痠痛、發燒或發冷,通常不良副作用都會出現在接種完2-3天,但國外也曾出現罕見的嚴重凝血。

    莫德納疫苗是由美國研發,為mRNA疫苗,也需要施打2劑且間隔28天,優點在於保護效力較高可達94%。莫但德納疫苗保存條件較為嚴苛存放在-20℃的環境下可保存6個月,於2-8℃之使用期限為30天。 也同樣也有些為副作用,包含:注射部位疼痛、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畏寒、發燒,罕見個案則曾出現臉部麻痺或腫脹等症狀。

    輝瑞BNT疫苗由美國、德國研發,為mRNA疫苗,一樣要施打2劑才有完整保護力,保護力可達9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過往曾提到:「目前新冠疫苗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腺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疫苗,兩者的副作用表現方式不同。」 如果是腺病毒載體疫苗(AZ疫苗)的副作用通常發生在第一劑,接種第二劑時副作用較輕微或沒有副作用;而mRNA疫苗(如BNT輝瑞、莫德納)則是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較第一劑明顯。

    高端疫苗仍在臨床第二階段,所有受試者均完成第二劑疫苗施打,且已間隔28天,現正在整理受試者相關資料,並撰寫期中報告,若進度順利,將於6月上旬將報告送交食藥署,最快6月下旬通過緊急使用授權,所以此時就會開始加快生產速度。 聯亞疫苗目前也完成第二期人體實驗,報告會在6月中旬提交給食藥署,預計在7月可以通過緊急使用權,估計在8月時可以開放施打。 但對於不同品牌到底該怎麼選?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曾提到:「只要保護力有5成以上就是好疫苗,有被核准就不需太擔心。」根據陳時中推測,火力全開施打,在今年十月底前希望有機會6成的民眾可以打到第一劑。 根據各國的施打的情況,陳時中分析:「2成以下還看不出效果,但2至4成就有一點點進步,到了4成以上效果就蠻好的,若在達到6成『就能把疫情給壓抑住』,期望...

  3. 2020年12月21日 · 並且,IARC預計癌症發生率還持續上升,到了2040年,全球新發癌症將達到2840萬例。 乳癌首度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 2020年,女性乳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約佔新發癌症病例的11.7%。在新確診的患者中,每8名就有1名是乳癌患者。

  4. 2020年10月7日 · 醫學界越來越重視握力因為美國預防醫學雜誌今年一項新研究指出其實透過標準化握力的測驗有助於發現2型糖尿病的患者讓第一線的人員早期介入後並預防糖尿病發生。 此項研究一共找了年齡介在20-80歲之間的5108名參與者,並且依照年齡分成兩大族群:20-50歲以及50-80歲,而這群人都沒有任何糖尿病合併症。 研究人員讓他們進行握力的評估,藉此建立針對第2型糖尿病風險的標準化握力切點。 最簡易自我檢測方法! 用握力就能自我評估. 根據研究分析出來,標準化握力可顯著預測糖尿病,對於輕男性參與者而言標準握力值為0.78;年輕女性參與者為0.57;中老年男性參與者為0.68;中老年女性參與者為0.49。

  5. 2024年1月11日 · 美國運動醫學會 2024 年的調查涵蓋了 45 種可能的健身趨勢,分為八個類別,並根據 1(最不可能成為趨勢)到 10(最可能成為趨勢)的評分進行排名,除了蟬聯榜首的穿戴式科技持續熱潮,也有不少空降前 10 名的新趨勢出現。

  6. 2018年12月16日 · 再生醫學 (25):早一步問世或許能挽救賈伯斯的再生胰臟細胞. 日期:2018 年 12 月 16 日 作者: 黃聖筑 (艾莉安,Alien) 胰臟神經分泌瘤又被稱為賈伯斯病,因為蘋果的創辦人賈伯斯就是因為這個腫瘤,以56歲的年紀英年早逝。. 而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難道都無法挽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