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4日 · 筆名翁達瑞的旅美教授陳時奮去年在臉書指控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指導教授除名博士論文抄襲高虹安告陳時奮誹謗陳時奮獲不起訴並反告高虹安誣告台北地院今4日首次召開準備庭高虹安主張提吿是捍衛自身權益沒有誣告的犯意

    • 匿名進行評論,仍然得負完全的法律責任
    • 那麼,記者需要「實名制」嗎?
    • 延伸閱讀

    首先,匿名或以真實姓名發表言論,在法律上的權利、義務是相同的。 媒體工作20載。我處理過不少同事的妨害名譽案件。我自己也曾被告。在媒體法律實務上,匿名報導和評論者,只要被提起《刑法》妨害名譽訴訟,檢警會去函記者服務的媒體或查證IP,查出真實身分。 而刑事訴訟通常都伴隨著民事賠償。所以自認為匿名就享有至高無上的言論自由,不用負擔法律責任,顯然太過天真。 第二,媒體動輒以旅美教授稱呼「翁達瑞」,我認為是不負責任,沒有盡到查證義務,甚至連假中立、假平衡都沒有做到。 真的非要寫他看法不成,可以稱呼他「自稱旅美教授」的「翁達瑞」。對於翁指涉的人事,也應該請對方回應並且查證。媒體引述「翁達瑞」的看法,同樣必須負擔以匿名或誹謗他人的政治、道德與法律責任。 第三,名門正派媒體的做法,撰寫特稿或評論通常是具名...

    去年初,有網友以記者素質差、提問不佳為由,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政府應規範公務機關的公開記者會,所有發問記者都必須實名制。雖然網友的發想,可能是便於在網路上肉搜與自己言論或政治取向不同的記者,用網路霸凌,讓他們心生畏懼。即便如此,我都認為沒有不妥。 所謂記者實名制的問題。過去《蘋果》超過三個記者撰文,就會改成綜合報導,目的是節省字數。記者少了一點成就感,但報社版面較乾淨。只寫XX中心綜合報導,不標記者名,少數例外是平面媒體在調查報導或可能傷害到與採訪對象關係,或危及人身安全,藉此迴避日後採訪時的尷尬、衝突。 但真正的記者其實是不害怕,不需要匿名報導和評論。 網媒即時新聞、點閱率爆炸時代,一個記者一天平均處理八條稿,人力與新聞量供需失衡,內容農場化,抄來抄去,綜合報導成為改寫的代名詞。網...

  2. 2022年9月20日 · 此事曾被筆名翁達瑞的陳時奮教授揭露但高虹安主張自己的博士論文為原創。 《鏡週刊於是進行比對高的論文1萬6519字發現與2份資策會論文期刊有4161字相同文字重疊比例達25%,還有不少圖片表格一樣而第2份期刊論文僅1713字有835 ...

  3. 2022年8月3日 · 你可能投過兩次馬英九兩次柯文哲一次韓國瑜你或許信任過王浩宇曾為焦糖哥哥助陣甚至轉發過翁達瑞陳時奮的秘辛爆料」?看看這些人今天的模樣和形狀你怎麼還會認為世間上有誰值得百分之一百的信任

  4. 2023年9月25日 · 翁達瑞被法院起底資深記者談網路匿名評論與記者實名制匿名或以真實姓名發表言論在法律上的權利義務是相同的更重要的是名門正派媒體的特稿或評論即便有筆名大家也都知道他本人是誰——因為你有資格評論別人同樣要有雅量讓別人評論你翁達瑞 陳時奮 More... 2021/11/01 | 李秉芳. 陳柏惟擔任電競政策促進會「榮譽會長」遭批酬庸,無奈表示:那是無給職. 由於促進會本來是由陳柏惟當任會長,但陳被解職,不再是立委後,當天由林昶佐改為擔任會長,眾人也同意讓陳擔任「榮譽會長」。 陳柏惟 3Q 陳柏惟 More... 2021/09/12 | 高智敏. 「條子鴿」不實消息後續探討:出版社是否應承擔「核實作者創作內容」的責任?

  5. 2024年3月22日 · 翁達瑞 陳時奮 More... 2021/02/20 | 精選轉載. Dcard匿名文章中傷國軍,相關單位應徹底揪出幕後黑手. 很顯然地;造謠、製造假消息的「魔鬼」,不就最愛藏匿在這種「匿名社群」? 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有哪一個名門正派的媒體,會不經查證的,就引用「匿名社群」「匿名作者」的貼文呢? dcard 匿名 More... 2020/08/20 | TNL 編輯. 這堂課包含「敏感議題」:因應香港國安法,美國大學允許學生以代號上課.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許多大學新學期將延續線上教學模式,為數眾多的中國與香港留學生可能待在自己的家鄉,透過視訊連線上課,校方保護學生變得更為迫切。 國安法 港版國安法 More... 2018/06/08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6. 2013年8月15日 · 重創我國金融市場的力霸東森掏空案,昨 (14日)最高法院宣判,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被依證券詐欺罪等二十個罪名,所判各刑合計五年六個月。 三審扣除二審已定讞的王令興和王令可,對剩下的王家七人共判刑七十二年六個月。 力霸案歷時六年多,創下多項台灣司法史紀錄,包括動員人數最多、卷證最多、起訴書最厚重、交保及掏空金額最高等。 附圖為力霸掏空案事件始末一覽表。 我們是一群對於現今媒體不滿又想要做出一些改變的人。 有一直在媒體產業的編輯,有多年在海外各地工作的專業經理人,還有對於網路技術有熱情的開發者,以及一群對於我們這個夢想有興趣,願意一起幫忙的實習生、朋友以及許多外稿作者。 我們夢想中的媒體是除了陳述事實之外,還能夠提供多元、不同方向的觀點,並為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不同平台提供各自適合閱讀內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