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19日 · 10年來姚瑞中帶領師大北藝大北教大的學生進行海市蜃樓台灣公有閒置設施踏查計畫他們拍攝全台800多處的蚊子館廢置公有建設在其中看到了政府執著於硬體建設的荒謬。. 今年,第7本踏查計畫專書也已經出版,姚瑞中在《報導者 ...

    • 蚊子怕什麼顏色1
    • 蚊子怕什麼顏色2
    • 蚊子怕什麼顏色3
    • 蚊子怕什麼顏色4
    • 地方配合款超過可舉債空間 考驗地方財政能力
    • 前瞻計畫中原本沒有城鄉建設
    • 受副主計長影響而編列特別預算
    • 特別預算究責與年度預算並無不同

    報:前瞻計畫除了中央編定的特別預算外,還有將近3千多億的地方配合款,除了台南以外,其他縣市政府的配合款都已經高過舉債上限,讓人很擔心地方財政的能力? 林:我認為這是比較單向的解釋,我們為什麼要地方負擔?就是要地方政府自己考量,捷運養不養得起來,他負擔得起還是負擔不起?每個地方政府要考慮到還有多少舉債空間,施政優先性在哪裡? 報:但配合款都已經超過可舉債的額度了? 林:不不不,你要知道還有自償率。 報:自償率都在可行性評估裡面分析,但目前許多計畫並沒有可行性評估,就已經把錢預定下來了? 林:將來都會經過可行性評估,國發會他們會做評估,看自償性是不是有高估(事實查核2)。 報:過去的經驗,自償性都會高估,像台北捷運的自償財源就比原本預定少很多,所以地方政府如何去估算他們的自償性財源,這部分的資料...

    報:可以執行的國家長遠計畫非常多,最後行政院選定前瞻計畫的項目,是根據什麼原則? 林:一開始會想到軌道,是因為跟先進國家比,不管是捷運還是台鐵,我們還有很多努力空間。這些建設項目很少,但金額很大,所以非常顯眼,不需要在預算書上寫一大堆。假設今天把公路放進去就麻煩了,因為公路很短,最後寫了一大堆,沒完沒了,所以我們以鐵道為準,公路放在年度預算。 再來,治水預算還有2、3年就結束了。過去,治水是考慮淹水,其實水的層次應該更高,包含汙水處理、水質改善、水源供給、親水環境…。 另外加2個是跟產業發展有關,一個數位、一個能源。就一個現代化國家來看,這4個都是有意義,我覺得這4個已經夠多。 報:但最後為何多出一個城鄉建設? 林:我們認為只有這4項,會被人家批評我們在綁樁,為什麼呢?因為有的縣市可能(4項...

    報:為什麼想用特別預算方式,而不在年度預算中編列? 林:其實年度預算也容納得下,一開始很多人說編年度預算就好了,不要惹麻煩,因為要有條例、要去立法院備詢,很辛苦的。 去年9月、10月間,副主計長跟我討論,我接受了特別預算。為什麼接受?第一,他說如果用特別預算,不會讓年度預算膨脹。從歷史紀錄看,政府預算就像是樓梯一樣一直是往上走,看不出有大規模縮減過(事實查核8)。如果放年度預算,計畫結束之後,預算不會掉下來。 從預算管理的角度來看,如果是一時性支出是可以編特別預算,所以,我們編也不是沒道理,一次性的支出完了就沒有,免得年度預算膨脹之後下不來。 第二個是特別預算可以讓大家去檢視長程計畫,凝聚共識,這就是我們未來要做的。每年編預算反而沒有什麼壓力。這兩點,我認為是好的,所以才想編特別預算。 報:...

    報:除了特別預算審議沒有明訂時程、8年的時間太長外,條例還有其他一些爭議,譬如並未放入究責條款? 林:預算執行本來就是要究責,年度預算要究責,特別預算當然也要究責,不該有任何差別。(事實查核11)年度預算怎麼究責呢?我們現在就有內部稽核制度,國發會、科技部、工程會,甚至主計處,他們會追究預算執行率。內部機制之外還有外部機制,包含審計部、監察院,年度預算也是,特別預算也是如此。 我們查過過去特別預算案,有些有寫究責機制、有些沒寫,有寫的也就是到監察院,你要把現有機制重講一遍,我也不反對啦!可是,我看到有立法委員提,執行率不到多少,就應該移送,那我覺得這個就太民粹了! 為什麼年度預算可以不用,特別預算就要?都是預算執行阿!如果覺得究責機制有問題,那應該全面檢討,不應該在這個地方(特別預算)去檢討...

  2. 2022年7月12日 · 第一次見到台灣蚊子草開花蔡有堂忍不住了一聲驚訝又驚喜這表示這株變異株有耐熱基因對低溫需求比較低是未來面對氣候暖化的利器

  3. 2019年7月11日 · 累歸累,但羅諠憶根本睡不著,「最一打開飼養箱,看到牠沒呼吸。 」直到一個多月後,芎梧慢慢穩定下來,「打開飼養箱才終於不用了。 從鬼門關回來的芎梧,在園方悉心照料下順利長大,在2017年與動物園另一隻收容的穿山甲「動保」配對,成功在該年10月生下「梧空」。

  4. 在波瀾壯闊的80年代,滿腔青春血與熱的他不經意被捲入浪潮,以傅島為名,拿起攝影機,踩上綠色的浪頭;在激情冷卻的90年代,被運動高潮抽吸到疲乏窘困的他,轉身離開街頭,以黃樂山之名,手捧歷代出土文物,回歸生意子的天賦本色。從極左走到極右,旁觀者看得不解、詫異,他自若得像只 ...

  5. 2019年12月26日 · 記者有筆如刀,怎麼下筆反映出你是什麼樣的人。 觀眾喜歡看什麼樣的新聞,也反映了你是什麼樣的人。 這部戲讓觀眾清楚看到,一條新聞的產製,可能經過多少政商勢力的干預和影響,也可能經過多少記者和受訪者的利益衝突,才成為一條最後映入眼簾的新聞。

  6. 2019年5月9日 · 此次在《報導者》邀請下擔任《報導者》2019威尼斯雙年展駐站作家,用年輕藝術家的眼睛,為我們現場導覽解讀鄭淑麗全新創作 《3X3X6》 。. 我常在想,藝術與一般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在同溫層待久了,很容易就會把創作的目標、對象訴諸理所當然,殊不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