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5日 · 後續袁世凱卻因個人貪念逐步走上專制獨裁意圖稱帝最終導致各方撻伐失敗收場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延伸閱讀: 向三國曹操學領導:善於權謀、通權達變的主管,才是高明的領導者. 在人性追求自我利益的情況下,許多領導人在奮鬥有成取得職位權力,嘗到分配資源支使他人的許多好處後,常會拋棄原先所秉持的理念原則,開始戀棧職位權力,就像戴上魔戒般不願卸下,前述的慈禧太后及袁世凱皆是如此。

  2. 2019年2月18日 · 認清袁世凱真面目的蔡鍔因而決定反擊反過來利用袁世凱對他的信任以青樓女子小鳳仙掩人耳目伺機離開北京掀起討袁旗幟。 職場上總有這樣的人,表面上對你不求回報,事實上早已為久遠的未來作準備。

  3. 2021年2月23日 · 基本上孫策的文武資質都是一流的他少年時就想過了他加入袁術的軍團後以父親舊部屬作為基礎只要逮到機會就能自立後來袁術稱帝被眾人譴責孫策立刻與前老闆畫清界線他自己成為了江東的霸主

  4. 2020年12月25日 · 柏楊先生在《柏楊版通鑑紀事本末》中評論中國 5000 年的諸位君王,他認為只有 5 人稱得上「大帝」: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前秦宣昭帝符堅、唐太宗李世民和清康熙玄燁。 而從家長式領導的 3 個構面來看,只有唐太宗李世民符合「高威高仁高德」的標準。 不過,許多君王會頒布詔令,大赦天下,藉此向上天祈求保佑人民,以展現仁德;唐太宗卻對他的官員說:「自從有天下以來,我不曾也絕不發布赦令。 」從上述言談來看,唐太宗似乎是一位「酷君」,但真是如此嗎? 法律為主、仁德為輔,降低誤審、錯殺的機率. 貞觀 5 年,河內人李好德因有精神疾病時常胡言亂語,後被人告發其冒犯朝廷而被捕入獄,掌管刑獄的張蘊古認為李好德有精神病,不應治罪,唐太宗被說服而決定赦免他。

  5. 2017年1月19日 · 康熙是一個非常懂帝王心術的皇帝,在電視劇「康熙帝國」中有個橋段,當他年輕跟鰲拜在鬥爭的時候,鰲拜幾乎收服了朝中大臣,只差一個九門提督吳六一,吳六一人稱鐵丐,意思是說不領任何人的人情。 鰲拜企圖用官位和金錢來收買他,但是並沒有成功。 康熙也想要把吳六一由九門提督升為三品的兵部侍郎,但康熙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說:滿京城到處都是三品以上的官,但是九門提督只有一個,升官是沒有用的。 她還說有的人可以用錢買,可是用錢買來的人不值錢;有的人可以用官買,吳六一只能用「恩義」去買! 因此康熙把吳六一的義父從監獄中放出來,用恩義去買吳六一,剷除鰲拜。 籠絡(收買)人心是一門學問,是一門當皇帝(老闆)的學問,「籠絡(收買)人心」聽起來是非常權謀的字眼,主要意思是老闆應該如何把不是自己人變成自己人,為自己所用。

  6. 2021年1月7日 · 這位主管讓我想起戰國四公子(齊孟嘗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尤其是魏公子信陵君。漢高祖劉邦年輕時,便久聞魏公子德才兼備,稱帝後每次經過大梁(信陵君故鄉),常親自前往祭祀,後來更專設 5 戶人家,負責看護他的墳墓。

  7. 2016年3月15日 · 中國戰略經典帶給我的3個啟發.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早在經營管理成為一門學問以前,中國的策略領導大師孫武(又稱為孫子)已經寫下他畢生的心血。 他2500年以前體會的道理,放到今日來看,更顯得周詳而實用。 當我們在企業策略上講「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談判上講「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時,援引的邏輯其實都來自這本管理經典──《孫子兵法》。 蔡明介、施崇棠都推崇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已翻譯成英、日、德、法、西和義文等十幾種語言,是西方最常被提到的中文書。 而經營企業正如兩國對峙,因地制宜與心理戰和行銷策略無異,帶兵就是講領導統御。 中外古今有許多著名的經營者都是《孫子兵法》的忠實信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