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對於林木及炭產業有諸多想法與想像的他捨棄國產材與進口材選擇以更環保的回收廢棄修枝維持原料供給陳偉誠盤點後發現臺灣從校園行道樹公園以及果農廢棄的果樹修枝等蒐集而來的林業廢材初估一年可以超過1,000萬公噸,「多數私有林的廢料不是回收進焚化爐就是私下焚燒我覺得真的很可惜! 」以湖口而言,後山林地資源豐富,陳偉誠從樹木的角度思考,姑且不論天然災害,其生長過程修枝是必然,倘能善加利用修剪下的廢材,即便不砍伐國產材,也能提高林木自用率,毋須增加進口碳足跡。 陳偉誠利用校園、行道樹、公園,以及果園蒐集而來的林業廢材為發展基礎,提高林木自用率。 (上圖提供/木酢達人)

    • 湖口製炭其來有自 從枯危木開創林業新模式
    • 找到你返鄉的理由 到青年工作站找出回家的路
    • 建立完整產銷途徑 以商業模式帶動地方創生
    • 投入社會公益與教育 激盪出多樣化的合作方式
    • 建立模式,期望成為典範 懂得分享才能地方創生

    為了對家鄉有更深入的認識,陳偉誠曾與元沛農坊合作進行在地的調查研究,意外發現湖口老街往南的一大片山林地,其中有將近6成是相思樹。進一步比對史料後發現,臺灣在日治時期作為日本重要的戰備島,其中對於木材和木炭等物資有大量需求,在大窩口(湖口舊稱)一帶廣植相思樹供作木炭原料,今日在湖口看見林業和炭業的蹤跡,其實早有脈絡可循。 有了史料印證湖口的地方特色,陳偉誠更加確定要在湖口推動林業的決心,但這一步該如何邁出?自1900年代起,臺灣原始林禁伐已超過30年,期間連帶影響人工林疏伐陷入停擺,至今放眼望去,一枝一木皆有其隸屬的機關管理。失去了最重要的料源,林木相關產業,包含木農、木匠、木雕工藝、車木廠……產業鏈層層凋萎,產業人才出現嚴重斷層,陳偉誠也大膽推估,從前林業昌盛的鄉鎮,如今可能都是面臨人口流失...

    為能將企業資源帶動地方發展,建立青年留鄉、返鄉創業的支援體系,陳偉誠成功申請到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補助,成立「森林循環湖口創生地方青年工作站」(以下簡稱湖口工作站),以自身經歷編製出10堂課程,分享湖口特色、介紹地方創生概論,甚至請來專家學者分享森林價值等等,讓有興趣的夥伴前往參與。 然而就在看似課程順利舉辦、湖口地方創生將會成功推展的美夢當中,原先滿心期待的陳偉誠覺得似乎哪裡不對勁,直到有天他終於聚焦出內心的疑問:「地方創生真的可以靠辦講座的方式做到嗎?」 這個疑問像石子穿透平靜的湖面,掀起巨大的漣漪,想通的陳偉誠才驚覺自己先前完全搞錯青年返鄉的關鍵因素,「你會想返鄉地方創生的原因只有一件事,就是你想念家了。你想念你爸媽、你想念以前常吃的早餐店,或是附近的籃球場。都市生活步調太快了不想待下去,...

    平常在湖口工業區上班的林宸緯,從2021年底開始參加木作課程,現在只要下班一有空就會往湖口工作站跑。除了免費的學習環境和彈性的時間安排,湖口工作站會指導每位學員製作兩張椅子,一張椅子讓學員帶回家,另一張椅子交由工作站販售,賣出的費用還能回饋給學員。 與學員分潤的經營模式,吸引林宸緯將兩張椅子都交由湖口工作站拍賣,「當你成品做出來,而且有客戶需要你的椅子的時候,你會很有成就感,所以會越做越喜歡。」他滿心歡喜地說道。 為了將工作站和學員的成果變成具有銷售力、定價能力的能量,陳偉誠創立新品牌「ReWood森林循環」,透過臉書粉絲團傳遞林業循環精神,同時詳細介紹每件獨一無二的木家具和販售,並且以商業經營的方式鎖定客群下廣告,試圖讓每位學員的心血都在有緣人的螢幕前曝光。「我真的下重本跟他拚,每篇貼文我...

    湖口工作站從2021年6月成立至今,已有超過500人報名前來學習,其中有7位學員留在工作站持續精進技術和生產製作。對此成績,陳偉誠給自己一個肯定,每位學員都有自己的本業,願意留下來兼做木作實屬不易。他也特別讚許目前的工班夥伴實力堅強,除了湖口工作站本身的產品要製作,陳偉誠也安排工班免費協助中低收入戶做家具和室內隔間,以及老舊木家具維修,製造機會磨練工班技術,同時做公益回饋給社會。 在湖口工作站學習超過1年的葉慧萍,是留下來的其中一位學員,回想起當時剛離開職場,但仍希望擁有一個技能可以謀生,正好看見湖口工作站的資訊而加入。花了一段時間認識木頭和學習技術,如今她最擅長的環節是打磨和上漆。而在學習過程中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師傅身上看見「每塊木頭都是寶」的精神,曾經她拿到一塊短矮又有缺陷的木材,心...

    對於地方創生和林業循環的發展,陳偉誠的眼界不僅僅著眼於家鄉,未來更期望將ReWood的經營模式擴散到其他縣市,特別曾是林業發展重鎮的地方,ReWood品牌的行銷能力,加上從湖口工作站學習後向外發展的師傅,陳偉誠有信心能帶動地方新的創生機會和人力投入,「我就是想要做成典範,未來ReWood可能是發展成『ReWood-花蓮』、『ReWood-新豐』等等,用當地的料源在當地製作,並且透過地方創生返鄉的師傅教導,有符合ReWood的精神你就可以做。大家都讓修枝、枯危木變成資源,變成臺灣自己的木料,這樣多好!」 今年剛加入湖口工作站學習的石祐綸目前就讀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原先是對於碳權、綠能等議題感興趣而前來工作站看看,後來也漸漸對木作產生興趣。石祐綸表示,ReWood理念很符合他的想法,並且對ReWo...

  2. 但是近幾年隨著大陸經濟發展在臺船上工作了十幾年的陸籍船員學到技能後很多都回家鄉的漁船工作而且薪資並不比臺船的差。 也因此留下來的人力相對彌足珍貴,遇上較野性跋扈的陸籍船員也只能相忍為安。 而東南亞外籍漁工技能較差,多從事低階勞力,替換容易,也比較沒有談判空間。 就公司而言既然是「勞力」,著重的當然就是「力」,人只是工具,工具不順手就換,不怕沒有! 所有的勞資關係本就是以利潤產能為基準點,只是工作場域的鋼鐵比例不同罷了。 在體制的層層架構下誰都是螺絲釘,別幻想當得了體制英雄,即便我這同為「臺灣人」的爸爸桑,也無力出頭伸張正義。 高談職場正義的,大都不是金字塔頂端的成功人士,無法真正撼動存在已久的僵固體制。

  3. 20210726. 臺灣第一位出書的漫畫家。 曾任《臺灣新民報》編輯、《豐年》副社長 (翻攝自《臺灣人士鑑》的炳煌簡傳) 、〈著者自畫像〉,炳煌作,P.H.為英文名字Ping-hwang縮寫。 文/陳偉智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以「雞籠生」為筆名的炳煌,是臺灣戰後著名的漫畫家、大眾文學作家,在《豐年》創刊初期的1951~1963年,更曾長期擔任豐年社副社長一職。 當時炳煌離開生活20多年的上海回到臺灣,在《豐年》時期的他,運用了曾參與臺灣新民報社時所熟習的圖文技藝,投入了「為農民之友、是生產之道」的農村、農業與農民的世界,徹底發揮推廣雜誌在農村的影響力,對戰後臺灣農業與農村現代化進程貢獻良多! 報不在多,專精則名;文不在深,實用則行。 豐年刊物,惟重農民。

  4. 去年主力農家所得調查為抽樣調查,包括農業所得、受僱人員報酬及從政府移轉收入等三大區塊,其中每戶農業所得較上年度增加0.7萬元、成長1.4%;受僱人員報酬受惠於去年國內景氣成長及年初調薪,也增加0.7萬元、成長1.5%;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政府推出 ...

  5. 20170815. facebook. line. twitter. 「海岸造林是神的工作啦! 」林業試驗所育林專家財輝博士據他多年觀察研究,以「神的工作」形容海岸造林的艱辛與挑戰,他說就算初期種活後續維護更是大問題,隱含此辛苦代價背後成功率的不確定性。 博士是臺灣防風林技術研究專家,談到海岸造林常面臨的困難,在於諸多環境因素包括酷熱、強風、飛砂、鹽霧等等,把所有挑戰列出清單還不夠,各個問題之間錯綜複雜衍生新的難點,樹要存活面臨的惡劣條件可想而知。 海岸林帶縱深小,充滿水泥構造物.

  6. facebook. line. twitter. 生態服務給付新增瀕危物種發布儀式,林業署署長林華慶(左三)、農業部次長添壽(左四)與第一線參與保育的工作者一同合影。 (圖片提供/林業署)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2021年起針對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以生態服務給付、提供農民「生態薪水」,鼓勵農民採取友善耕作等生態保育措施,至今給付標的物種包括石虎、草鴞、水獺、水雉及臺灣黑熊;林業署今(14)日宣布新增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柴棺龜及食蛇龜等5物種為保育標的,雖未必是明星物種,但都是淺山農田生態系健全與否的指標。 新增5種物種以其分布熱點優先推動生態給付,逐步擴大推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