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深夜連震狂搖! 各地都感受到地震的搖晃,加上國家警報器狂響,讓不少人直呼很可怕,更有專家提醒要特別留意,不排除有大地震要發生。 網路上有許多關於地震發生時該如何應變文章和新聞,究竟當地震來臨時,該怎麼做才正確? 內政部消防署在闢謠專區內一一破解。 謠言1、地震發生時要先打開大門? 正確觀念:若發生會讓家中大門變形的地震,這時為了要去開門,反而可能會因劇烈搖晃而讓自己容易受傷;因此,應等地震搖晃停止後,再來檢查家中水管、瓦斯管線、電線、房屋是否受損。 謠言2、地震發生時關閉火源及瓦斯? 正確觀念:地震時,除非是恰好在爐火旁亨煮食物,可隨手關閉爐火,否則是不建議在地震當下,前往關閉火源和瓦斯。 謠言3、地震發生時,注意頭頂上方有無掉落物可能,環顧所處空間牆壁、 天花 板、

  2. 網友討論的6大更年期症狀。 (圖/《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提供) 更年期對身體產生的負擔也不小,有網友說道「媽媽因暈眩症就診,發現是更年期加速內耳蝸牛體老化,吃了3個多月的藥才復原」,並分享「眩暈發作時要先平躺下來,雙眼凝視1個固定的位置,等症狀消退之後,再慢慢起身」,引起網友熱烈回覆「我媽更年期眩暈情況也很嚴重,這招要學起來」。 常腰痠背痛需注意骨質疏鬆 心情易受影響家人要多體諒. 此外,也有身為家庭主婦的女性反應「最近煮飯站一下下就開始累了,是老了嗎? 」,醫師表示「由於停經後漸漸缺乏雌激素,造成骨頭細胞生成變少,而骨質疏鬆沒有症狀,通常民眾感到不舒服就診時已惡化」,因此建議停經婦女們務必要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

  3. 如果以前不是熱門人潮地點,也就不會標示出來。 之前清明連假過後,指揮中心就在思考怎麼讓民眾可以放心出遊,預先就可以知道目的地的人潮,大家現在出去玩的觀念不能再跟以前一樣往人潮地點走。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出遊最怕暈車! 除了挑對位置,按2穴位也行得通. 出遊腳踝扭傷怎麼辦? 醫教你處理5原則好得快.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返回列表. 分享文章.

  4.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研究發現,人的一生當中,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成。 大多HPV的感染,人體都可以自體免疫清除病毒,但少數無法自體清除的病毒會持續性感染,導致演變為癌症。 然而男性在自體清除HPV的免疫能力比女性差,可能也因此HPV相關的口咽癌以男性為主。 男女皆可施打苗來預防. 徐俊傑介紹,已知HPV病毒約有400多種型別,其中第6、11型為低致癌型別,可能導致尖形濕疣(菜花),HPV高致癌型別則包括第16、18、52、58等,致病風險包括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肛門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等,除了二價HPV疫苗僅適用於女性外,男性可接種四價HPV疫苗及九價HPV疫苗。 徐俊傑提醒,無論男女都可能感染HPV,應積極接種HPV疫苗。

  5. 在台灣,女性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約為45歲到55歲,但是目前有提前自36歲到40歲的趨勢。 李奇龍表示,有些女性由於沒有熱潮紅、心悸的症狀,也沒有停經,或是本身較為 肥胖 ,會誤以為是肥胖所致,並未意識到自己進入更年期,直到求醫之後才發現;所以,更年期不適症狀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的。 雖然卵巢一直扮演著生育、供給女性荷爾蒙的角色,但卻在停經後正式退休,女性到此時也邁入不同的階段。 皮膚開始萎縮、沒有彈性,老化更加快速,加上自律神經受影響,又適逢空巢期,可能會罹患 憂鬱症 、 恐慌症 ,更嚴重的則是會產生躁鬱症,值得注意的是罹患 三高 和 糖尿病 的機率也隨之攀高。 8大類身心不適症狀 更年期長短每個人不同.

  6. 根據中央研究院與臺大醫院團隊2020年發表的研究成果發現,台灣肺腺癌的癌細胞突變印記,以APOBEC酵素突變為主,分析患肺腺癌的病友,有高達74%從沒抽菸且小於60歲的女性,體內APOBEC酵素突變程度高。 一旦APOBEC使基因變得不穩定,加上暴露於環境致癌物,如二手菸、空汙等,容易使基因受到破壞,最終導致細胞癌變形成腫瘤,因此研判APOBEC酵素突變,應是早期觸發肺腺癌的因素。 陳鈴宜提到,APOBEC只能解釋部分致癌因素,不影響目前肺癌防治措施,故尚仍無法當作檢測肺腺癌的標的,而目前預防肺癌的有效策略,仍著重於減少生活中致癌物的暴露,與如何早期發現肺癌,並早期治療。 (推薦閱讀: 肺癌、普通感冒咳嗽有差別! 咳超過「這天數」別再拖 )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降低罹癌風險.

  7. 「肌肉鬆弛劑」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可以讓緊繃肌肉放鬆的相關藥物。 甘誼文藥師進一步說明,肌肉鬆弛劑的作用機轉是干擾神經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讓緊張、痙攣的肌肉獲得緩解,並減少因過度反射而引起的疼痛、緊繃、僵硬等不適感,讓過度使用的肌肉休息。 由於肌肉鬆弛劑的作用,肌肉獲得放鬆,也讓容易產生疲倦感,因此常見的藥物副作用包含,嗜睡、專注力下降、反射運動能力下降、視線模糊等。 年長者若服用了肌肉鬆弛劑須注意,可能更容易出現跌倒等意外。 5種常見藥物 副作用、注意事項別輕忽. 而服用肌肉鬆劑後,不論是駕駛、操作精密機械等也都一定要特別留意,因為有可能會因為藥物副作用而發生意外。 因此,民眾若有從事相關工作,應向醫師、藥師等討論肌肉鬆弛劑的使用劑量、頻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