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9日 · 這些成分股可能是跨產業組成,例如5G概念股可能就包括屬於不動產類的電塔基站、屬於科技和消費品的手機公司、半導體類的晶片公司 每當新的技術、新的概念被發明時,投信業者也會推出建立新的指數編制規則,找出相對應的成分股來組成ETF,讓有興趣的 ...

    • 資訊科技產業是什麼?
    • 資訊科技產業包含哪些類型?
    • 資訊科技產業的基本特性
    • 深入認識資訊科技業的財務特性
    • 如何用成長指標看科技產業的成長性?
    • 投資科技股好嗎?有什麼優勢與風險?
    • 資訊科技類股的長期走勢表現如何?
    • 資訊科技類股的etf該怎麼買?
    • 快速重點整理:資訊科技產業是什麼?

    在討論資訊科技產業之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釐清:資訊科技業的定義。 有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型科技公司,例如俗稱尖牙股(FAANG)的Meta(原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等,在GICS行業分類中並沒有完全被歸類在資訊科技。 像Meta、Google與Netflix被歸在通訊服務產業,Amazon被歸類在非必須消費品產業;真正留在資訊科技產業的只有Apple。 另外像是Visa、Master、Paypal之類的金融科技業(Fintech),也已在2023年重分類到金融產業。 所以千萬不能「直覺性」以為投資科技股ETF就會買到像Meta跟Google這樣的公司,還需要看裡面主要的成分股是什麼。 根據Fidelity在2023/7/17的資料統...

    根據GICS產業分類的定義,資訊科技產業(英文: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常簡稱IT產業)主要分成三大行業組:軟體及服務、硬體及設備、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而三大行業組旗下又分成6個行業與12子行業。 其中市值規模最大的行業是「資訊科技服務(IT Services)」,包含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Adobe、IBM等,占比約32%。 其次則是「半導體產品與設備(Semiconductors & Semiconductor Equipment)」,例如輝達(Nvidia)、博通(Broadcom)、超微(AMD)、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等,占比約26%。 第三大則是「電腦硬體、儲存及週邊設備(Technolog...

    資訊科技產業有幾項常見的特性,除了創新與技術導向、供應鏈高度整合、高速成長與高度競爭以及國際化經營。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認知到資訊科技產業其實變化無常。 另外產業基本特性描述的是普遍現象,除了在個別企業上的影響程度不一外,也不代表絕對會發生在每一間資訊科技產業的企業身上。

    科技公司與其他公司在財務上最大的不同在於: 1. 通常庫存很少或幾乎沒有庫存 2. 承擔了大量資本投資風險或是發行大量債務來做研發 3. 在前期通常沒有盈利,或甚至連營收都沒有 4. 許多公司的目的在於被併購,而不是產生利潤 因此在分析資訊科技產業的公司時,特別是發展初期的公司,我們無法用公司的盈利能力來判斷好壞,一般會分析流動比率、負債權益比、毛利率這幾個指標。

    觀察盈餘和成長性很重要, 但是,資訊科技產業的公司,EPS不一定有參考價值 科技公司因為都需要有大額的資本支出,造成大量折舊,會壓低EPS及淨利呈現的數字, 舉例來說,公司也許盈餘10億元,但因為去年花了20億資本支出在設備上,這資本支出會作為折舊攤提到後面10年,假設線性折舊一年2億 (20億分成10年,當作一年花2億設備支出的概念), 那財報上就會顯示只有8億元的盈餘。 想了解折舊可閱讀:折舊是什麼? 因此EPS和EPS成長率,並非衡量科技公司獲利最好的指標,這個越在發展中公司會越明顯,因此用營收或者營業現金流的成長率,會是更好衡量公司成長的指標。 更多的EPS替代指標可閱讀:認識EPS及替代EPS的指標 除了營收之外,不同的產業其實各有不同的成長指標。 以Facebook為例 (雖然它...

    投資科技股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 巨大的成長潛力:隨著企業透過科技提高生產力,資訊科技仍然會是未來幾年成長的主力,創新的技術有可能帶來巨大的收益。 2. 多樣化的選擇:科技行業的規模龐大,包含不同的子類別,因此該行業內部就有很多樣的公司可以做選擇。 投資科技股須留意的風險如下: 1. 高估值:與其他行業相比,科技業通常會有較高的估值。在多數情況下,這些估值是代表著創新技術的未來價值。估值高雖然對於股票的成長很有幫助,但是也極具危險。一旦發展不如預期,可能蒙受重大損失。 2. 利率升息與通膨影響:許多科技公司當下並沒有盈餘或配息,擁有高估值單純來自對未來的現金流。但是當折現率改變,像是通膨及升息,會導致估價模型折現回來的預估價值變小,簡單來說就是利率升高會讓未來的現金流變得不值錢,導致股價下...

    前面提到資訊科技類股具有高成長但是高波動的特性,那麼長期下來,跟大盤的表現比較如何呢? 我們以資訊科技類ETF中規模較大的VGT跟代表大盤的SPY做比較,下圖可以看到從2005至2022的這10幾年間,VGT的複合年化報酬率高達14.33%,確實遠勝於大盤的9.88%。 然而,VGT的波動度也是較SPY大的,在2008年金融海嘯最大跌幅時,大盤下跌了36.81%,而VGT下跌了42.81%。

    如果要投資台灣科技業的ETF,目前市面上有幾檔可以選擇,包含富邦台灣科技(0052)元大電子(0053)、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富邦半導體(00892)等。 如果要投資世界級的科技公司,則建議可以參考美股的資訊科技業ETF,整理幾檔較知名、規模較大的如下。 其中規模最大的QQQ是追蹤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雖然不全部都是資訊科技行業,但以科技業為主,所以也放入一起比較。 目前購買美股股票與美股ETF有2個管道,分別是國內券商與海外券商,之前都有分享過券商的教學文章如下 1. 國內券商複委託:如何用複委託買進美股ETF? 2. 海外券商比較:美股ETF怎麼買?知名美股券商與複委託比較

    資訊科技產業主要分成三大部分:軟體及服務、硬體及設備、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其包含範圍相當廣泛,目前是美國11大行業中規模最大的、也是近幾年成長最快速的產業之一。
    許多科技業的公司前期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並不一定有營收或獲利,因此很難用盈利來衡量公司好壞,如果是發展初期的公司,財務上一般會分析流動比率、負債權益比、毛利率這幾個指標。如果是發展中的公司,一般會看營收及重要的成長指標,例如用戶數、日活躍人數、訂閱數等,依公司類別不同會有不同的關鍵成長指標。
    投資科技股的優勢在於有多樣性的選擇並且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投資科技股的風險在於高估值及高波動性。此外,科技股並不一定有高股息,同時許多巨頭也面臨了反壟斷訴訟的風險。
  2. 2023年8月7日 · 2018年時,GICS將原本的電信產業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更名為通訊服務產業 (Communication Services Sector),並且擴大行業範圍。 它包含的不只是傳統的電信公司如AT&T及Verizon,也包含像是Google、Meta (原名Facebook)及Netflix、Disney這樣的網路媒體及娛樂的公司。 當時最主要是從非必須消費品產業中的出版、媒體娛樂等產業,以及從 資訊科技產業 中的一些網路媒體及影視串流廠商,都轉移到通訊服務產業中。

    • 5g概念股20181
    • 5g概念股20182
    • 5g概念股20183
    • 5g概念股20184
  3. 2020年9月17日 · 統一NYSE FANG+ ETF(代號:00757)則是追蹤尖牙指數的投資表現,包含了尖牙指數10間科技類,與科技大盤NASDAQ-100 Index相比,追踪指數連動方向大致相似,多頭市場時有機會獲得較大盤指數更佳的報酬。

  4. 2015年1月31日 · 股票投資. 最後更新:2021-05-31. 一次搞懂理財的基礎概念:認識股票. 在接觸理財的基礎概念以後, 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股票」, 它的重要性不只是投資,也是現今社會經濟最基礎的運作方式, 這篇文章從最基礎開始談起。 股票是怎麼來的? 先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Tom 經營一間咖啡器材公司, 近期訂單不斷成長,因此他決定擴大公司規模, 包含購買生產機具、增加公司經營據點、雇請更多員工。 在一番估算之後, 他發現要擴大規模,還差1500萬的資金。 如果要等到賺到這筆錢才擴大規模,就會錯過上億的訂單, 因此他評估著籌錢的方式, 公司企業要籌集資金的方法有2種,一種是借貸,一種是股票. 發行股票,是一間公司籌資的手段之一. 向銀行借貸,一般稱為 「舉債」, 除了要負擔利息的成本,

    • 5g概念股20181
    • 5g概念股20182
    • 5g概念股20183
    • 5g概念股20184
  5. 2021年7月19日 · 資料最後更新為2021.09 數據請以官網最新資訊為準.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元大台灣50ETF (代號為0050,因此習慣簡稱0050)追蹤的指數是 台灣50指數 ,. 0050可以簡單理解成:. 一次幫你買進台灣最大的50檔股票,. 包含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達電、富邦金 ...

  6. 2021年9月17日 · 1. 按規模分類. 我們常見到指數後面會接這一串數字, 例如 上證180 ,這其實是按照規模分類的命名方式, 例如 上證50指數 就是上交所 市值前50名 的公司組成, 滬深300指數 就是滬深兩地 市值前300名 的公司組成。 但也有少數特殊的編碼,例如 中證500指數 指的是滬深兩地 市值第301-800的500支股票 。 下圖是A最常見的幾個重要指數,包含: 上證50、上證綜指、深證100、深證成指、滬深300、中證500。 2. 按板塊分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