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6日 · 本為德國汽車工業的驕傲柴油車如今在車市被視如敝屣只好被迫降價求售主要競爭對手豐田乾脆宣布在歐洲停賣柴油車專攻擅長的油電混合車排放醜聞帶來的另一個效應就是大眾開始重視交通汙染的問題視零排放的電動車為未來的交通工具

  2. 2018年5月16日 · 首先高級車龍頭戴姆勒主打的是全新的賓士Mercedes-BenzEQ系列概念車其中的休旅車款EQC2019年年底就要量產。 接下來,每半年就會推出一款純電動車,2022年前可望有10款,包括相當於S-Class等級的豪華轎車。 至於以兩人座迷你車聞名的副品牌Smart,鑑於大城市對排放的規定日趨嚴格,2020年後只生產電動車。 早在2013年就領先同業推出純電動車i3的BMW,輕量的碳纖維車體當時在汽車工業是創舉,可惜續航力不佳影響實用性,銷售成績不如預期。 在BMW的攤位上,一部概念車造型新穎彷彿出自科幻片,續航力號稱600公里,被媒體譽為「特斯拉殺手」,成了全場矚目的焦點。 這款轎跑車最近正式定名為i4,預計2020年上市。

  3. 2024/4/1. 柯皓翔. 陳曉威. 江世民. 共同採訪/林雨佑、嚴文廷;互動開發/柯皓翔、江世民;工程/李法賢;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黃鈺婷、張詩芸. 台北市2023年YouBike使用量寫下4,600萬次歷史新高紀錄,平均每日租借量逾12萬人次,公共自行車已成為不少民眾倚賴的通勤工具。 台北市政府自今年(2024)2月28日起恢復YouBike前30分鐘免費(原前30分鐘5元),同時拼2026年底前增加至2.7萬(較新政策上路前增加66%),盼提升綠運輸比率。 然而,朝向綠色城市發展的同時,現階段不少民眾的體感是「無可借」。 《報導者》以地圖及影像,帶你瞭解目前YouBike使用輪廓,我們也自2月19日開始收集每日實時數據,觀察政策的可能影響。

  4. 2017年2月15日 · 每天從睜開眼上車到晚上帶團員逛完夜市,再把車子開到過夜的地方,才能闔眼休息,一整天下來常常只有1,000元的底薪,但在這樣的勞動結構下,導遊並不是最底層,因為比導遊更底層的司機,跑了一天的底薪常常只有800元。. 至於所謂比較賺的一日團,司機 ...

  5. 2016年7月20日 · 全台灣的遊覽車約有1萬6,300多輛,其中約近2成為中國旅遊團使用,當打造成本較為便宜的遊覽車一超過規定年限,就會轉手賣給取消限制的路線種類,譬如定點接駁,或較無要求的進香團、或今年年初解禁齡的中客團。 8年前交通部針對新出廠大客車要求進行「翻滾測試」,但可以有四種方式可以替代:「利用車身的一部份進行翻滾測試,採用電腦模擬靜態擠壓測試,或者直接利用電腦模擬,碰撞擠壓後的變形。 而台灣的遊覽車幾乎都是進口國外底盤,或甚至用經過認證測試過的大客車或貨車底盤來改裝,由台灣車體廠手工打出車體,再搭配能配合的零件跟馬達。

  6. 2017年2月13日 · 從日本的法規可看到,夜間單人駕駛不可超過400公里,開車前要滿11小時,開車里程數達100至400公里間,必須確保身體能夠完全伸展、小睡休息滿1小時,而每次出車行程不可超過9小時,一週不可出車超過3次,日間單人駕駛里程數則放寬到500公里。

  7. 一輛正在充電站充電的電動汽車。 (攝影/AFP/HENDRIK SCHMIDT) 蔡英文總統在422世界地球日首度宣示 「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 ,然而,針對各國淨零轉型政策中的重要一環「運具電動化」,台灣目前油車、電車一律補助的「油電平權」政策,被認為是不進反退。 學者指出,台灣在運具電動化方面已落後國際不只10年,政府必須重新宣示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才能達到2050碳中和的減碳幅度。 連台達電、台積電等科技大廠都已成立「台灣氣候聯盟」,帶頭承諾在2030年前企業自有或租賃車隊須百分之百電動化,政府腳步如何跟上蔡總統的宣示? 去年(2020)全球被疫情壟罩,卻也是電動車大賣的一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