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52年起,政府大力推動「節約拜拜」,定於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時統一普渡,之後順應民情,由各家廟宇自行決定普渡期程。 在臺灣,中元普渡不僅是民間的活動,公家也會藉此機會禱祝社會安和樂利。

  2. 因此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民间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同时结合佛教、道教思想和仪式,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中元法会、中元建醮等 [5]。

  3. 1952年起,政府大力推动“节约拜拜”,定于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时统一普渡,之后顺应民情,由各家庙宇自行决定普渡期程。 在台湾,中元普渡不仅是民间的活动, 公家 也会借此机会祷祝社会安和乐利。

  4. 台灣的水燈內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紙旗,號稱「普渡旗」,該旗以毛筆寫上「慶讚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字樣,並寫上自己的姓名,讓好兄弟(對孤魂的敬稱)知曉是哪家檀越所供奉,也有直接寫在燈上而不用旗者。

  5. 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 祭祀 、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佈施活動,以普遍 超渡 孤魂野鬼,防止祂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 中元普渡 ,後來民間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同時結合佛教、道教思想和儀式,稱為 盂蘭盛會 、 盂蘭勝會 、 中元法會 、 中元建醮 等 [5] 。 佛教典故 [ 编辑] 主条目: 盂蘭節. 「盂蘭盆(avalambana)」是 梵語 अवलम्बन ,「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 據《 盂蘭盆經 》的記載,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眾生離 餓鬼 苦,生人天中 [6] 。

  6. 法师开坛,炉主与执事人员朗诵疏文,向天地禀告普渡之意,并且发表,邀请三界神祇入坛监醮。 通知鬼神本地即将展开中元普渡法会,更请 普渡公 监管道场,不让恶鬼凶神在此处扰乱作祟。

  7. 早年中元普渡時,大部份金銀紙店家為供應民眾所需,無暇顧及自家的普渡儀式,因此常延到三天後的農曆七月十八日才辦普渡,久之竟成該地獨特傳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