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24日 · 當預算不足時許多購屋族會考慮購買較便宜的中古屋但一般來說房屋耐用年限大約是50年左右因此不少人在買房時為降低日後的風險也會盡量避免屋齡太高的物件。 一名網友日前在臉書社團「買房知識家(A你的Q)」發問,為何一間40多年的房子,還是有很多人搶著買? 也好奇40年以上的房子「真的不好嗎? 」盼其他網友能給些建議。 對此,多數網友一面倒,強調買老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地段」,「地段、地段跟地段」、「卡點而已……鳥地方40年根本沒人會買」、「一切都是因為地皮與地段,地段好,百年建築也值錢,地段差,全新建築也沒用」、「買的是會增值的土地」。

  2. 2024年4月29日 · 陳俊宏提醒,財政部為了讓售所得稅基更貼近實情,在今年訂定112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下修各縣市豪宅交易的認定標準。 台北市由7000萬元下修至6000萬元;新北市則從6000萬元下修至4000萬元;桃園市、新竹縣市、台中市、台南市以及高雄市,也從4000萬元下修至3000萬元;其他地區則從4000萬降為2000萬元。 若是在2023年賣出的房子,售價剛好符合下修後的豪宅交易標準,又無法提出取得證明時,就得依豪宅標準計算售所得,將是此波下修豪宅成交門檻受影響最大的一群人。 因應新制上路,民眾千萬注意是否核實申報,以免日後遭稅徵機關追稅與處罰。 針對連續繼承,財政部則在去年底放寬持有時間的認定標準。

  3. 2024年4月11日 · 王 佐銘.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 危老重建 戴群倫. 字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盛雯/台北報導. 你也在等危老重建嗎? 近期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2的花蓮大地震再次引起人們對危老建築的關注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台灣超過30年的老屋約有483萬宅佔全國房屋稅籍住宅約53%。 這些老屋由於年代久遠,通常耐震能力較差,因此改建危老建築、提高耐震能力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面對的課題。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會計師戴群倫指出,目前改建危老建築主要有兩種方案:危老重建和都市更新。 然而,這兩種方案在適用條件、程序、獎勵等方面存在差異。 危老重建方案基於「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基地無面積限制,但必須符合一定條件,如結構安全評估不達標準、屋齡大於30年等。

  4. 2024年2月19日 · 永慶房產專家提醒新屋裝潢與舊家修繕的費用都有機會成為將來賣房時的節稅項目之一。 因此在除舊布新時,一定要記得向廠商索取發票,如果很不幸遺失發票單據,專家也還有一招可以加減挽回。 永慶房屋契約部資深經理陳俊宏表示,現在買入的房子,未來出售時若有獲利,都要繳納房地合一稅。 想計算獲利金額可以套用公式為「售出總價-買入成本-必要費用-土地漲價總數額=獲利所得」,由於售出總價、買入成本與土地漲價總數額是固定的,因此若能提出越多的必要費用證明,相對要繳的稅就越少。 而房屋裝潢與修繕費用就是可以申報的項目之一,記得向廠商索取發票或收據,才能保留相關證明文件。

  5. 2020年6月24日 · 台中近幾年掀起老屋翻新風潮不少記載歷史故事的老宅或舊屋舍重新規劃和改造尤其中區為台中市舊城區更有許多充滿歷史與故事的老建築老屋活化不僅是產官學界重視的議題更讓許多保留傳統建築結構的老屋因加入時尚創新之元素而成為新景點 ...

  6. 2023年8月10日 · 新竹屋齡30年以下的房屋單價全面上漲6成以上屋齡10至20年間的房屋漲幅更是衝上86%台南30至40年屋齡帶的房價漲幅也超過80%漲幅驚人。 觀察七都各屋齡帶房屋近5年房價漲幅,可以發現雙北地區的房價漲幅相對緩和,但是桃園以南的各大都會區,幾乎都有3成左右的房價漲幅。 其中新竹縣市漲幅最為猛烈。 除了屋齡40年以上的房屋因交易量相當稀少,導致房價漲跌幅偏向個案表現外,屋齡30年以下的房價漲幅全面突破6成,屋齡10年以下和10至20年房屋的漲幅更來到驚人的66.9%和86.5%,名列七都之最。 屋齡30至40年者,也有高達52.7%的漲幅。

  7. 2024年5月15日 · 字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許哲綱/台北報導. 一般而言屋齡的新舊在房價上會有所差異但在不同的行政區新舊房屋的價差幅度也會有所不同永慶房屋根據2023年實價登錄資訊比較台北市12行政區屋齡十年內的新屋與屋齡超過十年的住宅中位數總價發現士林區和中山區新舊房屋總價差距最大中古屋只要新屋的一半價。 至於萬華區、松山區與內湖區中位數總價價差不到千萬,從中古屋換新屋門檻最低。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台北市開發較早,可供大面積開發的素地資源相當稀缺,加上都更、危老整合不易,新建案的供給相對受限,同時,在營建成本日益增加的情況下,也推升新建案房價,讓新屋購屋成本相較於中古屋來的高出許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