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7日 · 醫師透露,每個人一天放屁的頻率大約是5至25次不等,平均15次左右,放屁是腸道暢通、活靈活現的表現,因此對於腸胃手術科醫師來說,最怕的反而是不放屁或是聞到有腥臭味時,就會很警愓,但一般人應該不太能分辨出來,還是養好健康習慣比較重要。

  2. 2024年2月21日 · 怕便祕上身?. 6大方法避免便祕. 年後不少人腸胃拉警報,甚至出現便祕的問題。. 不少人都知道要觀察自己排便狀況,以確認腸道健康,但你知道嗎,每天都有排便並不代表就沒有便祕、而兩三天才解便一次也代表宿便嚴重。. 在醫學上想判斷自己 ...

  3. 2024年4月22日 · 1、一起床就喝溫開水. 大約300-500c.c的量,以大口的方式喝完,可以讓溫水快速抵達結腸,刺激腸道蠕動排宿便。 2、趴下滾動運動. 建議在吃早餐前10-30分進行,腹部朝下呈現趴姿,維持10分鐘,過程中再搭配緩慢的來回左右翻滾刺激腸胃。 3、吃早餐. 是有吃就好,是規律穩定的進食! 若早餐能來一杯牛奶,更能有效刺激腸胃,順利帶動體內的宿便。 4、穴位按摩. 腹部垂直中線,約於肚臍下方5公分的「氣海穴」,以及大拇指至手腕處,掌心與掌背交界的「魚際穴」。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又便祕了! 醫強推「4撇步」不用硬擠就出來 上廁所帶1物拉更順. · 是香蕉! 醫曝「1水果」比瀉藥更能解便秘 多吃10種食物也能防大不出來.

  4. 2024年5月27日 · 婦「滿肚子大便」超悶!. 醫建議2招助排便. 現代人壓力大吃多喝水少,常有便祕困擾,不少人會吃益生菌、酵素來幫助排便,但其實吃中藥也能緩解便秘問題。. 一位41歲蔡姓婦人常2到3週才解便一次,偶爾5天就解便還算是「運氣好」,用盡方法想改善 ...

  5. 2024年5月15日 · 大腸直腸科醫師賴依伶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這名患者案例,該名女患者除了每次如廁時間長,還必須用力擠才能排便,未料排便配手機及用力擠的時間久了,竟發現有東西掉出來。 女患者因為掉出來的東西越來越且越多,甚至只要走路時間一長,就會感覺有東西掉出來而就診。 賴依伶請對方在醫院使用廁所後,發現掉出來的除了痔瘡,還有痔瘡上方的直腸黏膜。 賴依伶指出,這情況會造成大量出血,女患者也確實每次排便都會不斷流血,甚至有幾次因貧血太嚴重急診。 建議女患者先處理血紅素再解決痔瘡脫垂,也告知應蹲馬桶超過10分鐘,若沒便意就別繼續坐在馬桶上。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曾表示,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並指健康成年人正常排便時間最好控制在3到5分鐘以內,降低罹患痔瘡等疾病機率。

  6. 2024年4月15日 · 醫揭5類「腸鳴原因」小心大腸癌警訊. 肚子明明餓,卻常發出咕嚕咕嚕叫的聲音?. 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表示,肚子咕咕叫的現象稱為「腸鳴」,腸鳴是因長時間沒有進食,但腸胃會進行有節奏的蠕動,導致腸道氣體太多所引起,最常發生在 ...

  7. 2024年5月16日 · 賴依伶說明,便秘者往往只想到先把大便大出來,卻鮮少檢視自己吃進的食物量到底夠不夠。 她當下建議患者要增加進食,並且調整飲食內容。 如果擔心變胖,進食順序可先從蛋白質、青菜開始吃,最後再攝取澱粉;此外,適當的運動也能促進腸胃蠕動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