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屬於常見魚種,野外族群普遍。漁期全年皆有,以夏季較多,一般由一支釣或流刺網捕獲,亦是休閒船釣經常上鉤的魚種。水族館亦常飼養以讓人觀看其群游習性。在日本有養殖及人工放流,但目前在臺灣尚無本魚種的養殖。

  2. 地處全球最大歐亞大陸板塊及陸棚區的邊緣,同時具有深海及陸棚的海洋環境;以及位在東海、南海及菲律賓海個「大海洋生態系 (Large Marine Ecosystem, LME)」 或「生態地理區(Ecoregion)」交會處,故有「生態交會區」(ecotone)效應,水產

  3.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溫暖海域,有些種類可進入河口區,少數種可進入河川下游。.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高。吻短鈍。眼小。口中大,端位。上頜稍能伸縮;頜齒呈絨毛狀齒帶,外行齒擴大;鋤骨及腭骨均無齒。前鰓蓋骨具強鋸齒緣;鰓蓋骨具1-2扁棘 ...

  4. fishdb.sinica.edu.tw › chi › article臺灣魚類資料庫

    台灣海洋繽紛的生命. 刊登於今日晚報2006年9月12日. 在物種多樣性的排行榜上,陸域的昆蟲獨占鰲頭,佔目前全球已命名種類的一半。 然而,細究其分「門」別類,不難發現海洋生物的實力不容小覷,多樣性可是一點也不輸給 陸地生物! 在目前所知的34個動物門中,海洋生物便囊括了33個門。 不同「門」,意味著 生物彼此的血緣關係極遠,而血緣關係愈遠的生物,其基因的歧異度和生物特性的差異也 會更大。 換言之,就「門」的多樣性而言,海洋生物遠勝於陸地生物。 33個門之中,有16個門的動物只能生活在海洋環境,包括棘皮、半索、毛顎、腕足、星蟲、蟲、櫛水母動物門等。 這還不包括95﹪均棲息在海中的海綿、刺胞、苔蘚、紐形及內肛動物門等。 相反的,34個動物門只分佈在陸地上的,只有一個有爪動物門。

  5. 典型的河海迴游魚類。喜歡棲息在清澈乾淨的冷水溪流或湖泊。可分陸封型,即終生在淡水中生活者,可產卵2-3次,年平均壽命2-3年;降海型,在每年秋冬之際會順流到河川的下游地區產卵,產卵完後大部分的香魚就會死亡,其壽命約1年,故有「年魚」之稱。

  6. 體淡紅色,有三條明顯黃帶,第一條從眼上方延伸至背鰭末端,第二條從眼後延伸至臀鰭基後緣,第三條由胸鰭下方延伸至臀鰭基前緣,但上述之條紋會予春天時消失。

  7. 中大型隆頭魚,體色鮮艷,常被當作觀賞魚,亦是高級食用魚,肉質帶有膠質,很適合紅燒。 以延繩釣或一支釣較容易上鉤。 |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 來源學名:Cheilinus trilobatus | 上次更新:2006-10-3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