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中壢圓光寺塔位 相關

    廣告
  2. 【新竹縣殯葬服務業評鑑優等】雙北桃園新竹交界,六福村旁。群山環繞、地勢平緩,墓園宛如公園。 享受自然光、蟲鳴鳥叫與戶外花園,天陵誠心打造專屬於您的室內納骨塔位。歡迎來電預約參觀。

  3. 全城酒店優惠只在Agoda。 最新App俾你隨時隨地確認行程...

搜尋結果

  1. 2016年2月23日 · 李坤龍開啟塔位的門,一個木頭盒子在黯淡光線下發出沉鬱的色澤。他站在前方,定定地注視著,合起手掌連續拜了許多下,喃喃默念的細微聲融入周遭的寂靜,隨後拿出捲尺,挨近木盒:「長34、寬19、高17公分」,他將尺寸的細節一一寫在筆記本裡。

    • 在土地上延續萬年的人類活動
    • 八仙洞,是遺址也是信仰所在
    • 何以「侵占」?
    • 遺址只能是單一文化展演?

    筆者與老瓦進一步談到當地除了供人參拜與靈修,同時也是住持與修行者的生活起居之所時,老瓦靜默了一會說:「如果八仙洞的廟宇對某些群體是具有情感上的連結的話,確實,我就會再多想一想⋯⋯。」當八仙洞的意義從基於考古學或自然景觀的立場,意識到八仙洞實際上也牽涉當地人或廟宇師父與修行者的情感及宗教層面,顯然隨著個人本身的經歷脈絡,在價值認同上的共鳴也隨之改變。 在八仙洞遺址上,人類生活的痕跡一直都在,從3萬多年前,到今日此刻,都一直有人居住。從舊石器時代的長濱文化到新石器時代的細繩紋陶器使用人群及麒麟文化活動遺留,到鐵器時代都有人群在八仙洞上活動。然而人類活動的紀錄就到2000年前就結束了嗎? 根據潮音洞賴先德師父口述,潮音洞是由日本師父所帶來的禪宗,早期數任洞主為客家人,而賴師父自己是屏東內埔的客家人...

    約莫由2013年開始,網路平面媒體上多可見洞內廟拆遷議題,且著重考古遺址的發現與重要性、廟方應拆廟歸地為主要論點。廟公「佔地」──這樣主流的論點,直到2016年,透過文化工作者劉佳蕙的報導,才開始得以在國定遺址美名之下,看見被掩蓋的廟方意見與廟宇發展的在地記憶。 筆者曾詢問劉佳蕙:「妳關心潮音洞的拆遷問題,那妳對八仙洞的最早印象是什麼?」她尷尬地笑著回答:「其實我從小對八仙洞的印象就是廟,從來都不知道有個國定遺址。直到去了一趟八仙洞,才知道這裡有遺址。」當在地居民知道她要去八仙洞走一趟時,被問到:「廟都拆光光了,去那裡幹嘛?」對於這樣的回應,她談到:「八仙洞是具有宗教精神寄託的地方,會有很多人會想去,(廟拆掉後)突然間大家不知道去那邊要做什麼?」 賴師父曾說過:「留住廟,總是希望有人來可以拜...

    若於網路搜尋中鍵入八仙洞、廟宇等關鍵字,或是翻開八仙洞遺址的相關報告便不難發現:占用國有地、侵占遺址、破壞遺址與自然等評論。過去公共電視曾經針對八仙洞的洞內廟做專輯報導(2001),平衡地呈現廟宇師父、東管處、遊客、信仰者的觀點,提及東管處對廟方侵占國有土地的告訴。當時已點出現今仍存在的廟宇信仰與八仙洞遺址保存的爭議,對於「侵占」的評斷似乎也有意凸顯,但未引起關注與重視。 「占」,顧名思義,具有外力強行奪取,據為己有之意。在此,若借助史學界探討日本殖民時期,對日本「統治」、「佔據/佔領」、「治理」等字詞使用的論述,「日本佔領」意味著暫時或戰時性的佔領與佔據,是一種情緒性兼價值判斷的抗議字眼;換言之,「佔領」在某方面來說並非是客觀事實描述,由歷史脈絡上而論,廟方在當地生活許久是確知的事實。 早...

    現今處理文化資產議題,好像是在處理事情,為求解決事情就好,如同劉佳蕙曾說:「像是眷村,好像政府介入處理了,人搬出去了,地方就死了。」當今台灣的遺址,大抵給筆者就是這種感覺,原本活著的地方,考古團隊來了,被政府指定之後,理應要透過考古學家對過去的描繪及研究成果讓其活起來,怎麼反而在現代重新遺址化了?過去筆者也曾造訪趟八仙洞,當時靈巖寺還未拆除,當日雖然遇雨,但相較一旁的遺址展示館,廟宇遊客來去參拜,仍顯得人氣許多。 目前無論是文化主管機關或考古學者,仍是以單一角度將地方文化排除在主流的考古文化論述之外。要說考古學只著重地下逝去文化,這也無可否認,畢竟考古學是利用人類遺留與遺物去重建對過去的認識。但這表示考古學者只能關心「考古文化」嗎?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的倫理規範中,開宗明義提到,考古學是...

  2. 2021年8月,中國國務院批復了關於四川阿壩甲扎爾甲洞窟的異地遷移方案:因受大渡河雙江口水電站建設工程的影響,此處佛塔、壁畫(如圖)等藏傳佛教重要文物將被搬遷。 10月,青年考古學者劉拓在考察洞窟壁畫時失足離世,生前言論卻引發中國輿論撻伐。 這兩起事件,竟相互呼應與反映中共專制的本質。 (圖片來源/網路) 中國青年考古學者劉拓日前在西藏東部阿壩不幸墜崖過世,中國多家媒體皆報導死訊及表達惋惜,但劉拓生前的涉藏言論卻 引發「小粉紅」激烈圍攻而成為另一波媒體焦點 。 事實上,中共近年在西藏大肆開採礦產與修建水電站,已造成當地環境及文物古跡的毀滅,劉拓此行就是為了要遷移與保存珍貴的甲紮爾紮洞窟壁畫,這才是劉拓為此獻出生命的當務之急。

  3. 2009年一位格爾登寺僧人自焚以紀念316事件。 2011年,更多藏人陸續自焚、格爾登寺遭到包圍和整肅,完全戳破了中共聲稱藏人樂於受到中國統治的說法,這個地方也成了當局的眼中釘。

  4. 2019年4月25日 · 每次爬高山,呂忠翰都默默問自己:「行不行啊?」這被登山界稱為「果神」、成功無氧挑戰4座8千公尺高山的男人,說自己「超怕死的」。果神的學弟張元植、人稱「八千張」,也曾以無氧方式登頂世界第十二高峰布羅德峰(Broad Peak),卻說他「更怕死」。

  5. 2019年10月11日 · 這是一個百餘公尺高的巨大冰,也是登臨世界第二高峰 K2 前最後的難關。 滿月穿透清澈的夜空,灑在K2高處的山麓,再被白雪與冰晶反射為柔和的光暈。 就算不開頭燈,周遭山稜的輪廓也依稀彷彿。 此地高度8,200公尺,這是個為數不多的人類到過的海拔。 我與夥伴阿果(呂忠翰)正緩慢一步步的向K2山巔前進。 只要攀越 「瓶頸」(Bottleneck) ,再往上400公尺,也許再過4到6小時,我們就能成為台灣第一個登上K2峰的登山者了。 抬頭,看得見稀稀落落幾個亮點,正在瓶頸冰崖的雪坡上。 那是負責架設繩索的雪巴人組成的先遣小隊。 他們的頭燈在閃爍的星夜中似乎稀釋了,不比頭頂正閃耀的北極星亮多少。 此時他們正費力地在及胸的積雪中,用身體壓出一條路來,並把確保生命的繩索固定在坡面上。

  6. 張彥交織個體故事與政府政策,從一入獄並被虐死的法輪功信徒故事出發,他深入山東濰坊的小城,追蹤死者的女兒如何經歷 上訪 ,針對母親被虐死向政府要公道卻又失敗的過程,詳細描繪1990年代興起的氣功,是如何快速被喜愛,又是如何被打壓得奄奄一息。 系列報導 當時刊在《華爾街日報》,為他拿下了2001年的普立茲獎(註)。 習近平父子的宗教治理觀.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敬智認為,張彥能正確解碼當代中國複雜的政治與宗教的糾纏關係,應是他持續被權威當局容忍的關鍵。 張彥本身的國籍與文化並未局限他對中國社會與文化的深刻理解。